中国东极故事之二:“鱼皮匠”李春喜迎“双喜”

27.12.2019  04:20

  新华社哈尔滨12月26日电(记者 邹大鹏 、杨喆、谢剑飞)活了大半辈子,“光棍儿”李春喜没怎么笑过,更没领过奖状戴过红花,尤其不敢奢望能找到女朋友。

  阳光透过塑钢窗暖暖地照进来,炕上的两只小猫正在打闹,49岁的李春喜用剪刀剪着鱼皮挂件纸样,拐杖斜靠在墙上,他的“光棍儿”聋哑弟弟正在新盖的门斗里卸煤。

  3岁那年,李春喜在黑龙江省巴彦县老家意外掉进火盆,左腿整条截肢。“当时还不记事儿,后来行动不方便,小学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他说,26年前,父母带着他和弟弟,来到“中国东极”抚远市鸭南乡鸭南村,投奔在此打工的舅舅讨生活。

  没家底、没积蓄,父亲患有肺结核、母亲脑梗,命运一次次跟这个家庭开起“玩笑”,逆来顺受的穷根儿磨光了他们的心气。

  “进屋眼睛都不瞅你,问几句才回一句,真是穷得叮当响,人都麻木了。”父亲去世后留了3万多元外债,母亲又瘫痪在炕上,乡里扶贫干部郎义志清晰记得第一次带市里帮扶人入户时的场景。

  李春喜说:“老太太有时实在馋了,隔一个月才能买上一斤肉,冬天就是自家菜园种的土豆、白菜和夏天晾晒的干菜。”没有土地,只能靠政府救济和弟弟在农忙时给人铲地、插秧赚些钱补贴家用。

  “小电视是亲戚给买的,电费5毛1一个字(度),这是我妈活着时家里最奢侈的消费。”李春喜说,他这辈子就没见过喜,辜负了这个好名字。

  2016年,国家级贫困县抚远市继续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李春喜家开始迎喜。这一年,除了光伏发电、边民互市贸易等共享产业扶贫政策,帮扶人董丽娟还带着鱼皮技艺老师上门授课。

  赫哲族鱼皮艺术历史悠久,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抚远市的鱼皮画、鱼皮衣和鱼皮挂件等特色旅游产品颇受市场青睐。李春喜手巧,母亲去世后一个人在家没事干正好专心学习。

  靠着老师免费留下的纸样和鱼皮,李春喜用一周多的时间先缝了一个“”字挂件。这么多年,全家心底一直藏着迎福的梦,他做得也格外用心。

  眼看着作品一天天精致起来,李春喜的脸上也有了笑容。“春喜是我两个男学员之一,他骨子里挺要强,就是过去生活磨难太多了,现在他会主动开玩笑。”鱼皮技艺传承人王桂荣的工作室里摆满了精致的鱼皮画、鱼皮葫芦、鱼皮摆件等作品,近3年她已累计培训500多人,不少贫困户依靠这一特色产业脱贫。

  “今年开江节一次就卖了1000多元,上个月去鹤岗还卖了500多元,我还准备在电商平台上卖。”李春喜说,他的鱼皮制作技艺还很粗糙,正计划着去专门学一下绘画。

  敢于追梦,才可能圆梦。驻鸭南村扶贫干部钟昭昕告诉记者,全村12户贫困户至2018年4月全部脱贫,许多像李春喜一样的乡亲喜上眉梢。

  2018年,与弟弟相依为命的李春喜在社交网站注册了账号,在一个单身群里认识了如今的女朋友。“我是残疾人,有个聋哑弟弟,刚刚脱贫,但我有鱼皮制作技艺。”李春喜的介绍里有了自信。

  没过几天,同样身为残疾人的梁红从吉林来到了抚远市相亲,留在了李春喜家。两天后,李春喜参加了抚远市的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他作为唯一的脱贫致富模范户代表戴着大红花上台发言。

  “在后台时真紧张啊,台下好几百人,我的稿背了好几天,就怕讲不好,但一上去就不怕了,因为这都是我亲身经历的故事。”李春喜说,虽然只有一条腿,但在新时代全面小康的路上自己没掉队,“鱼皮匠”迎来了人生的“双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