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上的9位龙江老人:故事交织成的沧桑历史
这群在受阅方阵或者观礼台上的来自龙江的老人
背后都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一个个故事交织成一段沧桑的历史。
昨天,他们代表黑龙江人参加了胜利日盛大阅兵。在见证胜利荣耀的同时,也把那段浸透泪与血的历史重新翻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哈尔滨日报记者专程赴京,在阅兵仪式后采访了这九位龙江老人,通过还愿他们的战争记忆和胜利感受为明天指路: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和平是世界最大的希望。
抗日英烈子女方队
在抗日英烈子女方队上有两名哈尔滨人。他们分别是组建东北第一支抗日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江北独立师师长张甲洲之女张雅琴,抗日英烈、国民革命军第79军军长王甲本之子王宁生。
张甲洲之女张雅琴张甲洲之女张雅琴:
今天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一天
坐在检阅队伍最前方第一方阵第13辆车上的91岁老人张雅琴,一袭红妆满头银发,格外引人注目。“两个月前,部队为我订制衣服时,我特意选择了红色,因为红色最能表达喜悦心情。”张雅琴说。
检阅车经过天安门广场时,张雅琴激动得流泪了:“如果父亲还活着,看到强大的祖国也会为之流泪。”
张雅琴与父亲最后一别时,只有9岁。得知父亲牺牲时,她已经32岁,之后的日日夜夜便沉浸在对父亲无尽的思念中,经常泪透枕巾。为父亲,她流了一辈子的眼泪。
“我与父亲感情很深,他每次回家必把我扛在肩上亲热一翻。父亲思想进步,反对妇女裹足, 我便成为那个时代少有的“大脚”。张雅琴说。
1932年,张甲洲受周恩来委托,从上海回到巴彦组建东北第一支抗日武装,此后,抗日峰火燃遍东北大地。1937年,张甲洲在转移革命物质时,被日军杀害,年仅30岁。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出生在我市巴彦县的抗联英雄、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江北独立师师长张甲洲名列其中。
张甲洲组建抗日武装后,日军疯狂包抄张家。张雅琴与母亲也开始了流离失索的生活。“我和母亲四处躲藏,之后来到哈尔滨,结婚生子,将7个子女拉扯大后,我已是疾病缠身。”张亚琴告诉记者,“今天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一天,身上的病痛仿佛也都好了。从今以后,我会快乐生活每一天。”
王甲本之子王宁生王甲本之子王宁生:
带着父亲遗照受阅
检阅过程中,坐在第一方阵第17辆车的王宁生手里一直举着父亲的遗照,“我想让父亲亲眼目睹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父亲地下有之,一定会为今天强大的中国而喝彩。”王宁生激动地说。
今年已近8旬的王宁生曾参加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60周年纪念活动。昨天,与王宁生同坐第17辆车接受检阅的还有新四军、八路军等11名抗战英烈后代,另有1名军医、1名护士、1名司机、1名车长负责保障工作。
谈起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活动,王宁生说:“大阅兵展示了国家的强大,胜利之师的威武,太震撼了!作为抗战英烈后代,我一定要继承父亲的遗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王宁生1961年毕业于哈军工海军系,退休于中船重工集团第703研究所,是我国燃气输机动力装置专家。退休后,王宁生一直在家整理父亲的史料,目前正在整理父亲的《作战日记》。“这本日记厚度近两厘米,记录了父亲从1938年-1939年间的作战经历,父亲在日记中记录每一场重大战役的经过和战略战术,每场战役虽只有寥寥上百字记录,但全部是精华。”
出生于1901年的王甲本将军,先后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炮科14期,南京陆军军官学校高级班3期(黄埔军校)和陆军大学将官玉14期。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79军军长、陆军上将。抗战期间,一其发生了21场大的会战,王甲本参加了11场,被誉为“硬仗将军”。1944年9月7日在湖南与日军展开肉博战时,壮烈殉国。
王宁生告诉记者,1985年8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征集一批王甲本将军遗物,包括王甲本将军带血名片、印章、放大镜、望远镜、账册等。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