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救市 寒冬里国产大豆迎来复苏曙光

27.08.2014  11:47

  八月初,新华网发表文章《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5年内首次止跌回升》受到广泛关注。文章指出,作为我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产区,今年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增加,是该省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五年来首次止跌回升。而在去年同期,黑龙江省还面临大豆种植面积四年累计下降近三千万亩以及九成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企业亏损停产的重大危机。从濒临消亡到绝境逢生,伴随今年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机制正式启动,国产大豆的复苏之路迎来一丝曙光。 

  国产大豆行业现状堪忧 

  连续四年大豆种植面积下滑以及九成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企业亏损停产,去年这一残酷的事实引起了业界对我国非转基因大豆面临消亡危机的广泛关注。数据显示,2009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6011.7万亩,此后几年分别下降到5322万亩、5080万亩、3996万亩,2013年更是萎缩至3105万亩。4年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累计下降了近3000万亩,几乎减少一半,而且下降速度还有明显加快趋势。 

  图1.2001年-2-013年中国国产大豆种植面积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产区,大豆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但受进口大豆冲击,以及大豆与玉米等高产作物的比较效益差距逐渐拉大影响。黑龙江省农业部门一项调查显示,2012年全省种植大豆每亩净利润256元,玉米每亩净利润495元,粳稻每亩净利润高达695元,大豆、玉米、粳稻种植效益比为1:1.9:2.7。在如此悬殊的利益对比下,农民的选择也可想而知。 

  图2.2002年-2012年中国大豆、玉米和稻谷种植面积对比

   

  对于企业来说,除了购入价格上的差别外,企业在利润上的考量也倾向购买进口转基因大豆而非国产大豆。刨去本身的差价不论,国产非转基因大豆需要企业从农民手中自己收购、称重、化验、运输,每一项工作都要企业自己亲力亲为,投入诸多人力物力,仅这几项每吨就增加了近百元的成本。另外还要算上隐性成本,同样是用大豆,用进口转基因大豆可以以月为单位进行资金流转,一年资金可以循环流动5至6次。而用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则要一次备足一年的生产货源,不但拉长了资金的流动期限,还需要更多的仓储面积。在把所有成本加上去之后,一吨国产大豆的加工成本几乎要高出进口转基因大豆200元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加工企业如果选择加工国产大豆无疑面临巨大的亏损风险。据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统计,目前该省油脂加工企业年加工产能在1450万吨左右,但其中只有200万吨来自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企业,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企业已经到了“集体倒闭”的边缘。 

  国产大豆消亡将引发粮食危机 

  相比于非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有着产量高、易管理、生产成本低的明显优势。但在中国不能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大背景下,国产大豆彻底消亡将会引发一场严重的粮食危机。 

  由于转基因作物有比较大的食品安全争议,中国目前的政策是转基因大豆在中国只可引进,但不能种,这使得我国对转基因大豆的需求完全依赖于国外进口。进口大豆定价权掌握在跨国粮商手中,一旦我国大豆产业消亡,转基因大豆完全占领中国市场,那么进口大豆的价格优势或将荡然无存。要知道早从2003年开始,跨国粮商就在用各种手段挤压和吞并国内油脂加工企业,将中国作为国际贸易利润转换的链条,主导中国大豆产业话语权。一旦彻底垄断国内大豆市场,跨国粮商势必会依靠垄断优势在中国市场攫取高额利润。届时我国粮油、饲料、畜禽、水产养殖业将面临全面威胁,对农副产品价格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 

  图3.2001年-2011年中国大豆市场供需示意图

   

  

  回望过去数年,政府并非对国产大豆困境无动于衷,早在2008年中国就开始执行大豆临储收购政策,然而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个政策虽然帮助农民解决了卖豆难问题,但农民得到的实惠有限。最近几年,由于玉米、水稻价格逐渐上涨,种植玉米和水稻的收益越来越高。但大豆价格却始终徘徊在每斤2.2元左右,农民种植大豆的收益远低于玉米、水稻的种植收益。 

  此外,大豆临储收购制度还进一步压缩了国产大豆的发展空间。我国实施了6年的大豆临储收购政策,收储价格一再提高,从最初的3700元/吨提高至4600元/吨,使大豆价格保持在高位状态,长期高于国际价格,加剧了油脂油料加工企业选择进口大豆的意愿,国产大豆需求受到削弱。 

  价格补贴机制或令国产大豆焕发新春 

  显然,连续多年的国产大豆临储收购政策并没有刺激农户更多地种植大豆,反而导致国产大豆产业的不断萎缩。在受去年黑龙江九成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企业亏损停产消息的刺激后,今年起我国相关部门开始推出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机制,这也意味着执行六年的大豆临储收购政策宣告终结。政府制定了每斤2.4元的目标价格,这就是说在农民没有销售大豆之前,就可以保证每斤大豆至少卖到2.4元,高于最近几年大豆的市场价。如果卖不到每斤2.4元,少收入的差价由国家给补,如果卖的价格高于每斤2.4元,农民将按照实际交易获得收益。相比之前政府刻意抬市但农民出售大豆实际价格并没有达到临储价格的现象相比,目标价格补贴机制让农民心里有了底。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刘登高对此表示,“实施临时收储政策,很多地区的农民连国家补贴的一半都得不到,一些投机的仓储或流通企业倒成了赢家,也出现了假报收储量等腐败现象。现在探索目标价格改革,最大限度挤出中间环节的利益寻租,更有利于让农民真正得实惠。”我的农产品网分析师则表示,除了给农民一个保底价格外,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机制的实施意义还在于更加尊重市场价格。从之前政府主动抬市到如今配合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的价格冲击,使企业可以采购更多的国产大豆,提高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的效益,进而带动国产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国产大豆复苏之路任重道远 

  据黑龙江省农委8月初步统计,今年我国最大非转基因大豆产区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增加,这是该省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五年内首次止跌回升,大豆目标价格改革在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上收到了一定效果。然而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去年黑龙江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部分地区排涝时间长影响玉米播种,农民被迫选择生长期相对较短的大豆等,才是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大豆目标价格改革所带来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 

  受多年的大豆临储收购政策干预,国产大豆市场定价体系基本坍塌,在目标价格补贴方面,国内显然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以美国为例,农业部并不会单独制定某一年的目标价格,而是会根据单产、种植面积等数据来确定未来5年的目标价格,最终的方案要上报国会通过。我的农产品网分析师表示,目前国内情况比较复杂,光是补贴执行能否到位就是一个大问题,加上初期补贴力度比较小,每斤2.4元的价格还不能使种植大豆的收益赶上玉米和水稻,大豆目标价格改革短期内不会收到太大的成效。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止跌回升原因更多在于耕地“轮茬”的需要,在比较效益没有根本性改变之前,我们对这种“止跌回升”的可持续性不可盲目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