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尔伯特:数据分析让贪污草原补贴案大曝光
网络中一提及“挖坟”“人肉”,不少人就避之而走。其实,在网络上为了辟谣,常会用到“挖坟”“人肉”方法进行信息的采集与整合。这种搜索方式对于办理反贪案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杜尔伯特县检察院反贪局在查办草原补贴领域职务犯罪案件时就借用“挖坟”层层揭露事实,借助“人肉”搜索信息,查办一批领域贪腐案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日,笔者采访了该院副检察长、反贪局局长宋卫东。
2015年1月,该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杜尔伯特县某村会计李某在任期间,利用负责统计、审核、报送农户草原面积的职务便利,虚报冒领草原补贴款数额较大。这一线索立即引起该局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线索中提及的时间是2013年,与举报时间相隔两年之久。如何从陈年老账中找出群众举报的涉嫌犯罪证据?该局决定采取先“挖坟”后“人肉”的方式进行证据采集。
“挖坟”翻账,在甄别中整理有价值的信息。举报线索只有要点式的数字,还有些似是而非但举报人坚信不疑的信息。为把这些疑点一一搞清,办案人员借鉴近年来查办退耕还林、泥草房改造补贴案件的经验,从涉及补贴的一个个数据和部门查起。针对相关部门不情愿提供资料的实际情况,办案人员决定隐藏真实意图借出陈年旧账,从基础信息找起,先后从10余个乡、镇、场和县农业、财政、水利、畜牧等部门调查收集了涉农惠农补贴信息,并建立了涉农惠农信息平台。
依据这一平台,办案人员又对乡、镇各村的数据分门别类地统计分析,了解到被举报的这个村有几万亩草原予以了补贴。随后办案人员进行了细致筛查,发现该村近20个村民每人有2000亩草原申请补贴,其中包括时任村委会会计李某和其妻子。但这种情况和实际情况很不相符。
草原补贴是国家2012年开始实施的关于牧区草原生态保护的补助奖励机制,《黑龙江省牧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中对补助的范围、规模及程序作了具体规定,其中规定了补贴对象为承包草原并履行草原禁牧的农业户籍草原承包经营者,每户最多补助面积不超过2000亩,补贴标准平均每亩草原每年补贴6元。
据了解,一般农户每户草原只有几十亩到几百亩,有2000亩草原的农户是极少的。至此,办案人员初查判定,举报线索很有价值。
办案经验表明,类似李某这样的嫌疑人肯定会通过做手脚的方法规避风险,若证据不扎实,很容易让他钻空子。在确信举报信息的可查度后,办案人员采用了“人肉”搜索方式,即人找人、人问人,一人问八方支援的方式精细收集固定证据。
办案人员实地摸排,进村入户调查。在走访过程中,办案人员发现并印证了名单上的大额补贴人员家中实际上并没有草原或者只有几十亩草原。由此,办案人员掌握了村民实际领取的补贴和调取的补贴发放资金存在较大的出入。这时,犯罪嫌疑人李某贪污补贴款的行迹已经形成了链条。办案人员把这一情况报告检察长后,检察长当即决定,对李某传唤讯问。
在审讯中,李某承认使用村民姓名虚报领取草原补贴款。他交代:2012年的草原补贴款是2013年发放的,2013年的草原补贴款是2014年发放的。但2013年的草原补贴款给村民发了一部分,其余的村里使用了,并说有会议记录和账本记载,2014年的草原补贴款返还给了乡镇。
他没有想到,他所说的返还款的事,检察官已经取到了扎实证据,足以揭穿他的谎言。
原来,就在讯问他的时候,另一查账组还在继续“搜索”工作。经过深入、细致查账与核对会议记录后,办案人员在会议记录中发现,记录的补贴款使用情况以及顶名村民名下的补贴款数额与账内情况不符,且记录的使用情况在账内其他地方已经有记载。对李某供述的部分,办案人员找到会议记录中参会人员以及记录人员,经过询问得知会议记录系后补制作、后补签名,是李某让记录人按照他提供的内容记录的。继续询问账内记载的使用情况后也发现异常,入账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草原补贴款。
最终,李某在证据面前低下了头,他承认在担任会计期间,利用负责统计、审核、报送农户草原面积的职务便利,在向镇政府上报补贴面积时,使用多名村民姓名虚报该补贴面积4万亩。2013年草原补贴款发放时,李某将补贴款入账11.3万余元,发放给村民8.3万余元,采取做假账手段,侵吞7万元据为己有。2015年5月26日,法院以被告人李某犯贪污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零六个月。
李某案立案后,该院以同样方法在草原补贴款领域相继查办了烟筒屯镇某村村委会原会计赵某,一心乡某村原支部书记郭某、村委会原会计王某贪污草原补贴款案,取得了经验复制、深挖窝案串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