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发表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安会茹文章
2018年9月18日,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安会茹在《黑龙江日报》第6版理论专栏发表文章,文章题为《让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现全文转载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兴文化”。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兴文化已成为现实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已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科技的竞争,更包含了文化的竞争。文化总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能有效地形成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作为一种隐性的力量,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兴文化已成为现实的必然要求。
兴文化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一是要分清精华与糟粕。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辩证的观点看待传统文化,既不能完全否定传统,走向历史虚无主义,也不能认为只要是传统的就是完全正确的,走向价值保守主义。要大力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对传统文化有所选择,对于不合乎时代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观念要勇于舍弃。二是中外结合。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复兴中国文化并不是要排斥外来文化,任何文化都有其积极的成分。中国文化自古就注重“和而不同”,有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而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吸收、消融并发展外来文化的历史。所以我们要博采众长,在吸取外来文化优秀成分的基础上,为我所用,形成自身的特色。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