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聆听 乐声才能更美妙
图为哈尔滨犹太老会堂音乐厅内,一场演出正在进行中。
记者 樊金钢 申深
近日,哈尔滨犹太老会堂音乐厅内,观众如约而至,欣赏来自省歌剧院演奏员们的精彩演出。不过,有的观众可能是由于听得太投入了,想尽快留住精彩瞬间的时候,忘记了关掉相机闪光灯。老会堂音乐厅投用三个多月来,演出过程中不乏出现着装不当、耳语、吃东西和不当拍照等不文明行为。针对这些问题,音乐厅经营方哈尔滨文旅集团采取手机信号屏蔽、人工进场维护等多种措施,不断为艺术家创造良好的演出环境,逐渐提升了观众的赏乐修养水平。
轻微杂音也会扰乱演员情绪
在近日的一场室内乐音乐会上,两位观众耳语起来,尽管已是压低了的声音,但是在凝神静寂的观众席中仍显得十分突出。音乐厅的工作人员发现后,赶紧上前进行了劝阻,两位观众立即服从指挥,停止了对话。
据了解,工作人员在日常音乐会现场秩序维护中发现,除了演出期间交头接耳外,迟到、着装不正式、演出期间吃东西或嚼口香糖、咳嗽或打喷嚏、鼓掌不当、拍照不当等都偶有发生。据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有的观众用手机拍照,可又不会关快门的声音或者闪光灯,所以我们看到端起手机的,就赶紧过去告诉他们,调整设置后再拍照,类似的劝阻每场都得四五次吧。”
经常来这里指导演出的哈尔滨交响乐团首席张景峰告诉记者,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出现,会严重影响演员的表演情绪。“我们在台上演出正投入的时候,一个灯光的闪烁或者杂音的出现,我们的思路就很可能被打乱了。”张景峰说。其实,观众的不文明举动也会干扰到其他乐友的观看兴致,“别看舞台上音乐的声音很大,观众席一旦有耳语或者咀嚼声,听起来非常闹心。后排要是有闪光灯在闪烁,就更闹心了。”经常来观看演出的市民冯小云女士说。
采用技术手段维护演出秩序
“近期,音乐厅上座率一直能保证在五成以上,还有单位来包场,有几次演出后还出现了返场。挺难得的,这是演员和观众和谐互动的结果,是个好兆头。”哈尔滨文旅集团资产经营公司艺术总监康瑜说。针对目前发现的观众欣赏音乐方面的不文明行为,康瑜认为,由于文化差异和城市文明程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有些不文明行为是难以短期内遏止的,一般会通过劝说引导或者制度规避,来减少观众负面行为对演员的影响。
目前,哈尔滨文旅集团已经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予以应对。“比如,观众检票后都要求从中门进场,中途退场的时候,只能从两个侧门出去。”康瑜告诉记者,演出期间演员视线在正前方,观众从中门出来肯定会干扰演出,但是观众难免有急事会早退,这样的处理就比较稳妥。
康瑜表示,该音乐厅运营三个多月以来,每次演出前五分钟播放观众须知,演出期间打开手机信号屏蔽装置、专设3名工作人员维持秩序等措施的实施。目前看效果还不错,观众积极配合,即使再出现个别不文明现象,也会服从劝告,至今没有工作人员与观众因此发生冲突。
对室内乐认知仍需渐进培育
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不文明现象中或许有一些是观众素质问题。比如打喷嚏或者咳嗽,有业内人士将此称作“音乐会上最不礼貌的行为”。康瑜建议,演出期间观众如果感到喉咙不适时,可以尝试吞咽或者将秽物吐在纸巾上。打哈欠或者打喷嚏时,捂住嘴巴可以降低声响。
不过,也有一些问题是观众对室内乐认知不足造成的,这方面就需要慢慢培养了。康瑜建议,欣赏音乐会前,应多熟悉曲目,至少先熟悉主要曲目。关于参加音乐会的穿着,最好是男性着西装,女性着洋装或裙装、小礼服,注意服装仪容的整洁,虽不用过度华丽,但最好避免牛仔裤、拖鞋或奇装异服的打扮。鼓掌通常在演出开始或者结束后进行。
“同一首作品的乐章之间无需鼓掌,如果观众不知道作品什么时候结束,可参考其他观众的表现。”康瑜说,他们也要求演出团体尽量选择耳熟能详、专业性不是太强的作品,以免出现鼓掌不当的尴尬局面。来自省歌剧院、哈师大音乐学院、哈尔滨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为观众奉上的多是《月亮河》、《天空之城》、莫扎特弦乐四重奏、德沃夏克《钢琴弦乐三重奏》等世界名曲,或是经典改编曲目。这些作品在音乐爱好者中,大多都有一定的普及率。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