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村菜农颠覆蔬菜丰收农民减收“规律”
东北农大专家在新兴村试验田里考察新品种,鉴别优劣。
辛辛苦苦种的茄子,费挺大劲儿拉到批发市场,批发8分钱一斤还得给菜贩子陪笑脸。22日,菜农刘海浩的心“拔凉拔凉”的:“今年气候好,菜丰产,我这一车1000斤茄子才能卖上80元,不算自家的人工,还得赔上60元。”
满市场都是稀烂贱的茄子,可道里区新农镇新兴村的农民却挺“跩”。人家的茄子不但卖出了每斤0.15元的“高价”,菜贩子还主动到地头收菜。
新兴村茄子的“底气”来自哪里?菜农杨来挺得意:“咱的‘种’好!”目前,我市大部分菜农种植的茄子品种是种了多年的“2018”,新兴村的菜农凭着新品种“沃德1号”,在今夏的茄子大战中完胜。
市场大环境
茄子丰收菜农“打蔫儿”
当“角”的货币单位都被早市的大妈和商贩抹零时,每斤论分的茄子价,已经有六年多没在我市的批发市场出现。
今年茄子为啥这么便宜?市农委蔬菜处工作人员说,越来越多的粮农看到种菜收入更高,弃粮改菜,今年我市就新增了2万亩菜田。而由于茄子便于田间管理,种植成本也相对较低,所以一些粮改菜的农民都将茄子作为首选,今年我市新增的2万亩菜田大部分种植的都是茄子。而今年全国蔬菜大丰收,更让茄子价格“雪上加霜”。相比去年0.5元/斤的价格,今年贴地皮儿的价格,让种茄子的菜农彻底“打蔫儿了”。
道里区向东村农民李长治一直愁眉不展,“今年茄子太便宜了,一亩地不算人工还得赔上1000元钱,地里剩下的茄子我不想摘了,烂在地里当肥料吧,省下运费我还能少赔点儿。”
品种小对抗
“2018”和“沃德1号”的PK
在洒满阳光的蔬菜批发市场一片“寒意”时,新兴村的杨来在家里悠闲地抽着烟、喝着茶,和上门收菜的商贩砍着价。
2012年,杨来开始种茄子新品种“沃德1号”。他说:“相比原来的2018,新品种茄子黑、亮、长,肉厚无籽。我第一次试着种了两亩地,卖得挺好。去年,村里十多户菜农跟着我一起种‘沃德1号’,大家都赚到钱了。今年,全村村民都种上了‘沃德1号’,虽然今年茄子价格便宜,但我们的茄子还是卖得快、价卖得高,而且菜贩子还主动来收。和大行情相比,我们就算赚到了。其实不光是茄子,今年夏菜价格普遍都低,但我们新兴村的菜是走得最快、价格最高的。啥原因?沾了新品种的光。”
“现在种菜跟以前不一样了,老百姓爱尝鲜、重口感,咱就得种点口味不一样的;老百姓买菜看卖相,咱就得种点长相好看的,都说歪瓜裂枣好吃,可真拿到市场上就卖不出去了。”杨来说,这几年,他种的菜几乎年年不重样,新兴村的菜农也跟着他一茬茬地翻新品种。
底气在田里
一块试验田的成功“试验”
面对成百上千的蔬菜新品种,如何选择?杨来和新兴村菜农们十足的“底气”来自于一块试验田。
2008年,市农作物种子管理处在新兴村建了一块10亩的试验田。将市农科院和我市一些种子公司新研制的种子拿到试验田试种,每年春、夏、秋三季,都会种植白菜、西红柿、萝卜、茄子、黄瓜等多个蔬菜品种。每年三季的收获季节,市农作物种子管理处都会组织市农科院、种子公司、东北农业大学的专家和教授等专业人士到试验田开“品鉴会”,专家们根据蔬菜的长势、品相、产量、口感、抗病率等综合因素,为蔬菜测评打分,得分高的品种便成为第二年推广种植的蔬菜新品。
新农镇农业服务中心张世财主任说,新兴村10亩试验田最大的作用就是鉴定品种,通过每年大量种植“世界名牌”和国内最新的蔬菜品种,最终选出好的品种推广,这样可以使我市市民餐桌上的蔬菜品种更加优良,也可以让农户迅速确定种植品种,少走弯路。
市农作物种子管理处副处长田世明说,像现在市场上的柠檬黄瓜、红心白菜、黑贝窝瓜、甜口辣椒……都出自试验田。在试验田“脱颖而出”的蔬菜向农民推广,品种差的遭“末位淘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市夏菜增加了10多个蔬菜新品,其中8种新品出自于市农作物种子管理处的试验田。
名堂在人为
一个老把式引发的蝴蝶效应
当年试验田刚进村时,老庄稼把式杨来抱着膀儿到地里转了几圈,根本不以为然:“咱种了多少年菜了,啥不知道。这么个试验田,能整出啥名堂?”
可细细观察下来,老把式杨来服了:人家试验田的西红柿,咋能长得这么漂亮口感还好,人家的黄瓜看着一样,为啥能吃出柠檬味?
被折服的老把式“连哭带喊”,终于当上了试验田的技术员。自从杨来成了试验田的技术员,像伺候孩子一样照看菜田。试验田里啥蔬菜口感好、啥种子产量高、啥品种不爱得病,杨来一清二楚。收菜了,杨来把菜拉到批发市场,开始也没咋地,可没多久,有心的菜贩子就“盯”上了他,跟在他身后要收“回头菜”。杨来家原来只有6亩地,当上技术员之后,尝到甜头的杨来又承包了24亩地。
现在,杨来成了远近闻名的“种菜能人”。在老机场路哈尔滨最大的夏菜批发市场上,只要杨来一出现,便有眼尖的菜农满面笑容地围上来,抢着问他:“大哥,您最近种啥菜呢?有啥好种子吗?带着我种点菜呗。”菜贩子见到杨来,也寸步不离地跟着说:“大哥,你家的菜卖给我一些呗,价钱好商量。”
如今,试验田“进驻”新兴村已近6年,新兴村5000亩土地清一水种上了蔬菜,蔬菜品种都是试验田试验过的种子。杨来说,见到我们村蔬菜种得好、卖得快,邻村的农民也到试验田里选种子。
杨来有5个徒弟,新农镇一场村的刘胜志是其中之一。前几年,刘胜志种啥赔啥,索性到城里打工,妻子到试验田打零工,亲眼“见证”了新品种创造的“奇迹”,便苦劝丈夫回家。刘胜志回来后拜杨来为师,跟着他学种菜。“去年,我家30亩地净赚了16万元,比在城里打工强太多了,多亏了师傅的新品种。”刘胜志说,“种啥菜全听师傅的,他咋说,我就咋种。跟着师傅,种菜从来没赔过。”
推广谋共赢
把“试验田”变成“实践田”
新兴村的茄子“赢”了,但全市更多的茄子却“输”了。
田世明说,现在很多农民种地认死理儿,一般每年都只种老三样,赔了赚了全靠撞大运,根本不愿意尝试新品种。这种靠个人瞎蒙PK全国整个市场的举动,常常导致农民一年的辛苦打了水漂。几年前,杨来让大家种黄心白菜,不论咋劝,谁也不种,都觉得这菜卖不出去。当年杨来种了两亩,白菜切开卖,清爽的口感赢得了市场认可,第二年新兴村几个农民才跟着种起了黄心白菜。
田世明说,建立试验田的目的就是为农民和种子企业搭建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种子好不好,谁说的也不算,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拿到菜地里去比试比试。没有试验田的时候,在农业知识培训中,我们大力推荐好种子,可农民就是不买账,捧着自家地里的老品种不撒手,等到老品种没有市场、赔了钱,他们才醒悟,可当他们抢种热销品种时,却已经来不及了。试验田让农民走在市场前面,他们看到了、尝到了,才敢下手。新兴村的菜农已经结结实实地从试验田尝到了甜头,接下来的我们要做的是,在全市推广这一做法,让一块块“试验田”,成为全市的“实践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