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首轮巡视缘何瞄准央企?

15.02.2015  11:13

  2月11日召开的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指出,中央决定今年完成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金融企业巡视全覆盖。经中央批准,新年首轮专项巡视圈定国家电网、中石油、中国移动等26家央企,春节一过就展开巡视。这是十八大以来,中纪委首次在一轮巡视中全部针对央企,因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巡视26家央企,反腐开启“第二战场”

  之前的巡视多瞄向权力部门,已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而作为腐败重灾区的央企成为反腐的“第二战场”,也是循序攻坚的必然。

  去年第三轮巡视刚结束向各巡视点反馈情况,今年首轮中央巡视的启动,就已提上日程。而细心者能发现,这两轮巡视的“指向性”很明显,那就是锁定央企,重点查找央企的贪腐隐患。这也印证了“央企反腐风暴”的所指非虚。

  要看到,在这轮专项巡视前,中央巡视组在2年时间里共巡视了12家央企,其中8家是去年下半年的巡视对象。从4到8再到26,被巡视的央企国企的数量递增,既说明了央企腐败问题多发,也凸显出中央反腐盘口的收紧。如果细看下26家被锁定央企的类别,可以看到,它涵盖了能源、电力、通信、运输、矿产、建筑等多个领域,用专业术语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和领域”,而当下这些行业又多是沉疴待解。这不啻为对“巡视全覆盖”的注解,也体现了反腐嗅觉跟“问题导向”的衔接。

  在国企改革亟须在改革关键年2015年破局的语境中,反腐先拿龙头央企开刀,意义自不待言:所谓反腐要攻坚克难啃“硬骨头”,国企反腐也要敢动真格,从最难下手的地方着手。

  还应看到,之前的巡视多瞄向权力部门,并已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而腐败多发区的央企等国企成为反腐的“第二战场”,也是循序攻坚的必然。实质上,有些把握着大量国有资产和重要资源的国企央企,其权力集中程度不输党政机关,而监管方面又相对欠缺。

  在此情境下,央企反腐风暴三个月前已“布局落子”,也体现出了反腐的向度。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12日召开的会议强调:“巡视工作必须巩固成果、深化拓展,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而存在于央企中的腐败存量若不消除,“增量”就难免顺势继续繁衍。这也是为什么,国资委主任张毅会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指出:“央企今年就要问责一批,抓典型”,要抓重点、消存量。

  以巡视为切口,深入发掘央企中的权力结构、用人体制等方面的问题,置于整个反腐大局中,既是对反腐的盲区与死角的压减,更是反腐攻坚一步重要的“棋”。

  □仲鸣(媒体人)

   央企需要“刮骨疗毒”

  如果任由之前专项巡视所发现的“通病”一直依附于国企身上,不通过“刮骨疗毒”的方式把这些毒瘤割除、把毒素清洗干净,就很难把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

  尽管很多人推测,今年极有可能成为“国企反腐年”,但当今年首轮巡视的消息发布后,还是让很多人感到很吃惊。

  中央在宣布首轮将对26家央企进行巡视的同时,明确表示,今年完成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金融企业巡视全覆盖。也就是说,“共和国长子”们将真正面临一次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刮骨疗毒。更重要的,此轮巡视不仅在方式上作了改变,实行“一托二”的操作形式,以便于巡视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比较,从而更加精准地找出问题,而且在人员的配备上也更加专业化,特别对特定领域,组织了特定人员一并参加巡视,形成专项巡视与专业巡视相结合的格局,巡视效果一定更佳。

  我们注意到,在此轮即将被巡视的26家央企中,垄断行业的企业占了一半以上,如中石油、国家电网、中国电信等。也就是说,都是极容易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暗箱操作、关联交易等腐败活动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那么,与此前已经被巡视的12家企业相比,在巡视过程中到底还能发现一些什么新花样、新问题、新漏洞,值得关注。

  同时发现,在26家企业中,还包括了部分进出口业务较大、涉外业务较多的企业,如五矿集团、中建公司、中国远洋、宝钢集团、武钢集团等。因为,近年来有关央企在对外业务、对外合作中徇私枉法、损害国家利益的消息也时有耳闻,不时出现在公众面前。尤其是钢铁行业,在前几年铁矿石价格的疯涨中,企业之间不愿合作、各自为政,导致价格谈判话语权尽失,并出现很多暗箱操作现象,致使国家每年至少1000亿元以上的损失。如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就曾在我国发展了很多这样的“代言人”和关联交易企业。那么,在专项巡视中,是否也会一并巡视,堵塞漏洞,惩治腐败,也很受关注。

  我们说,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特别是央企,绝大多数都分布在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国计民生的领域,如果长期带病运行,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头痛医脚,是非常危险的,也是不能容忍的。对国企进行专项巡视,既是帮企业刮骨疗毒,让企业能够健康运行,也是为改革扫清障碍。

  如果任由之前专项巡视所发现的“通病”一直依附于国企身上,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隐患、最大风险。如果不通过“刮骨疗毒”的方式把这些毒瘤割除、把毒素清洗干净,就很难把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

  □谭浩俊(江苏镇江市国资委)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