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麦价格仍将稳中略涨

03.07.2015  16:38

  自5月底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启动以来,新麦价格由前期低位向国家最低收购价(国标三等每百斤1.18元)靠拢,并相对稳定运行。据农业部对河南等6个小麦预案执行区监测,国有粮食企业小麦平均收购价从6月10日前后的每百斤117.7元,上涨到6月20日前后的118.35元,个体粮商收购价从112.72元上涨到113.48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目前国有粮食企业收购价低0.25%,个体粮商收购价低1.38%。同时,主产区小麦全社会收购量大幅低于上年同期。据河南省粮食局统计,截至6月25日,全省累计收购小麦540万吨,同比减少483万吨。

   粮源充裕,部分地区小麦品质下降,收购主体谨慎入市  

   今年新麦市场呈现上述特点和走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市场主体收购谨慎。今年以来小麦市场行情整体偏弱运行,各类主体对后期市场形势判断不乐观。新麦上市初期,市场观望情绪较浓,很多市场主体推迟了收购新麦的时间,造成新麦开秤价普遍较低。从参与收购的几类主体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要是储备粮轮换收购和托市收购,做自营贸易的量并不大;市场粮源充裕,面粉加工企业理性收购,不加价收购,也不收高价粮;一些民营贸易商去年经营效益不佳,且受资金和场地所限,不再贸然囤粮。

  托市收购启动不够及时。5月中下旬新麦上市以来,由于市场平均收购价格低于托市价,江苏省率先于5月26日启动托市收购,湖北、安徽、河南三省分别于5月27日、5月28日、6月1日启动托市预案,山东自6月17日起在枣庄、菏泽、济宁3市启动,启动范围较上年增加两个市。而据笔者调研了解,虽然各省启动预案时间明确得比较早,但有关部门对托市收购设置的启动前置条件较多,启动手续审核相当严格,收购资金也迟迟不能到位,导致一些地区托市收购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部分地区新麦品质下降。今年湖北、安徽、江苏、山东西南部一些地区在小麦生长中后期遭遇连阴雨天气,部分地块麦蚜、赤霉病、白粉病等病虫害较往年偏重发生;豫南、豫中5月6日晚局部地区发生强对流大风冰雹天气,造成小麦倒伏。上述受影响地区小麦不完善粒偏多,品质下降,导致市场收购积极性不高,目前基本停止收购。而品质好的地区收购进度正常或快于上年同期。河南省全社会收购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主要是南阳、驻马店等南部地区收购量减幅明显,且价格偏低,而豫北地区小麦品质好,收购进度正常。山东济宁地区今年二等以上小麦产量占总产量的70%,收购进度较快,到6月19日该市累计收购新麦17.8万吨,同比增加3.87万吨。

   后期市场基本平稳,不同品质小麦价格分化较为明显  

  综合考虑国内以及全球小麦供需基本面,小麦市场调控政策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形势,预计托市收购支撑下,后期新麦价格仍将稳中略涨,但9月底托市收购结束后市场仍将偏弱运行,但优质优价、品质分化将比较明显。

  国内小麦供需基本面宽松。据农业部信息,预计今年夏粮面积达到4.15亿亩,同比增加100多万亩,单产有望提高,总产再创新高。国内小麦库存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将更加充裕,价格缺乏上涨支撑。目前国家临时存储小麦拍卖成交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上,成交率持续下滑。6月17日投放总量118.76万吨,实际成交3.31万吨,成交率只有2.78%。今年以来国家临时存储小麦拍卖累计成交450.87万吨,同比减少545.21万吨。

  面粉加工及饲用需求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旺,面粉加工和饲料行业不景气。目前一些大中型的面粉企业在赔本保市场,一些小企业则阶段性停产或倒闭,食用小麦用量基本维持在正常偏弱水平。但由于部分地区小麦品质下降,优质小麦供应偏紧,后期优质小麦价格走势将强于普通小麦。而从小麦饲用需求来看,2014年国内玉米丰收,玉米价格整体低位运行。今年以来,主产区小麦玉米价差在每吨350元左右;近期新麦与玉米价差也在100~200元,小麦替代玉米作为饲料不具价格优势。今年部分地区小麦不完善粒超标,可能会有一部分流入饲料市场,但由于玉米市场偏弱运行,且大麦、高粱等替代品进口势头强劲,1~4月进口大麦366.3万吨、高粱326.5万吨,同比分别增1.5倍和2.2倍。因此,小麦饲料用量不足以拉动市场。

  全球小麦连续第三年产大于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6月份报告显示,2015/16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计为7.23亿吨,虽然较2014/15年度的创纪录水平下降0.8%(610万吨),但仍然是历史次高水平;全球小麦消费量预计为7.16亿吨,同比增加0.5%(360万吨);产量大于消费量720万吨,全球小麦连续三年产大于需,库存持续增加,预计达2.01亿吨,将创13年来的新高,同比增加1.4%(280万吨)。在供需宽松格局下,下半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易跌难涨。从国内外价差来看,6月中旬美国硬红冬麦到岸税后价每斤比国内优质麦销区价低0.59元。虽然国内外小麦市场联动性不强,但在巨大的国内外价差以及国产优质小麦供应偏紧的格局下,下半年我国小麦进口可能会增加,进一步加大国内供给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