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超市试营业24小时引争议被指设道德陷阱
超市无人收银,也无人售货,东西随便拿,付款与否悉听尊便……这不是在讲故事,而是上周末出现在北京站附近一家“全时24小时便利店”里真实的一幕。这家店推出的这次顾客24小时“自助购物”试营业活动,实际上是一家个人征信机构在北京、杭州两地组织的一场标榜“公众诚信”的测试活动。活动结束没两天,就引来各方关注和质疑,有网友称用一场测试来反映社会整体的诚信状况显然有失偏颇;也有声音称,这场测试本身只是为了商业炒作,是在给国人挖“道德陷阱”。
无人超市里曾挂有“6·6信用日”海报
昨天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测试地点—位于北京站万豪中心一楼的全时便利店,一位女店员透露,试营业那天店内只是多了一些标有“6·6信用日”的海报,其他的如商品布局、货品种类等均没有任何变化。北青报记者看到,这个店面积约40平方米,店内陈设的商品与一般24小时便利店没有差异,分为书报杂志区、货架零食区、冷柜饮料区、收银台旁边是熟食区。关于当天“信用日”的海报已被撤下。几名店员证实,便利店曾在6月6日进行过无人超市的试营业,但仅此这一天,从7日起就恢复正常营业。
3名女性没有付钱直接拿走贵重物品
据称,6月6日试营业活动当天,有30多名顾客进出购物,大多数人顺利找到商品二维码刷卡结账,或者支付现金。但也发现有3名女性没付钱直接拿走贵重物品,还有人进门拍了10块钱,往返多次拿走了昂贵的烟酒。
一位女店员介绍,该店为顾客付款创造了较为方便的条件。比如货架旁边有一个二维码,便于顾客扫码支付。当天他们在超市仓库里,主要工作是监控店面,以及对货架里的商品进行补货。至于商品购买情况、是否存在未付款,以及差价由谁来弥补等更多的细节,“全时”方面拒绝透露更多。
主办方留有视频资料摄像头开启用意何在
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对此次活动争议较大的另一个焦点是主办方该不该给消费者的结账或“跑单”行为录像。据了解,全时超市内原用于安保的监控录像照常开启,在活动期间并没有关闭。那些“跑单”的消费者应该已经全部被“摄下”。
对此,主办负责人承诺留下的影像资料不会对外作为商业应用。“我们已经披露的影像资料里除了与对方签订了影像使用权协议,其余的人都是脸部打了马赛克,这些影像资料只是作为内部存留,不会作为任何商业用途。”
北京柴付律师事务所夏翔律师就此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公共领域摄像安装的主体、范围、程序、监管及摄像档案的管理”在我国是尚需弥补的法律空白。
夏翔指出,商店属于公共场所,对于顾客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商店安装监控设备的行为并不被法律所禁止,但使用监控设备必须做到“合理使用”。安装监控录像的目的应当是为了维护安全、秩序的需要。监视顾客的日常行为,不应当成为安装此类设备的目的。商店安装监控设备应当将具体位置以及监控的范围明示给顾客,以保证顾客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受到的监控情况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商店对于监控录像所采集到的声像信息,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秘密、隐私保护等法律规定。必须确保其不会对顾客的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等合法权利构成侵害。商店为了安全保障可以合理保存的监控录像,但不应交给无关的组织或个人,或用作其他目的。
夏翔认为“无人超市”活动的举办者,并无权利在公共场所设立监控设备,无权出于测试的目的使用监控设备收集公民的信息,亦无权保存监控录像。如构成侵权的,公民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文/本报记者李佳供图/CFP
内存
主办方表示举办活动是希望推广无人收银模式
昨天,北青报记者从主办方蚂蚁金服公司旗下的芝麻信用方面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当天在杭州华润万家超市同时进行的这次活动统计表明,顾客自动付款率达到82%。据主办方一位胡总经理介绍,“无人超市”的实验只有短短的一天,但“通过这次实验,主办方对中国的信用社会更加有信心”。这位负责人说,自助结账的方式在不少国家的超市里已经很常见。大超市里都配备自助结账终端机,顾客可以自行结账离开,不用到人工收银台排队。这样的模式既方便了顾客结账,节省时间,也减少了超市的人力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主办方正尝试与一些商超品牌接洽,举办这次活动的真正目的是尝试把这种无人收银模式在国内的超市里推广应用。
当天,新浪网发起的一项有11049人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73.8%网友觉得无人超市在中国不可行;赞同无人超市的不足10%;87.7%网友表示会如实结账。此外,如何看待少付款或者不付款的现象,选择鄙视、理解和不好说的网友分别占了71.9%、21.7%和6.3%。记者李佳
编辑快评
“无人超市”的AB面
看罢主办方关于举办“无人超市”试营业活动苦口婆心的解释,对其“推广无人收银”商业模式的初衷倒也不无理解,但是把这种商业模式推广的目的嫁接到所谓“诚信测试”的平台上,多少让人有些不舒服,因为这两者仿佛油水分离般不搭界。
话说那些不交钱的顾客,无疑是“贪便宜”的心理使然,我无意为其辩解,但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复杂吧,急于用“诚信”与否定论恐不足取;更何况这一“小概率”事件又是在一个有点“特殊”的环境里发生的。其实国外也常有一些叫做“GO TRICKY ”(俗译小陷阱)之类的电视节目,也是在设定的一个特殊的情境里,让人占到一点“小便宜”,但是却受到手被粘住、脚被滑倒的“惩罚”,于善意的幽默中给人性以警醒,却无关道德评判,倒是给旁观者上了生动的一课。
西方有谚云,一个硬币总有两面,这次“无人超市”的活动,组织者显然急于想让“硬币”的“AB”两面都闪出耀眼的光芒,其实结果适得其反:一说是道德评判,那些违规拿了东西的人肯定“气不忿儿”:你偌大超市竟如入无人宝藏,这岂非“钓鱼”?一说“无人收银”商业模式推广,其他商家见到如此这般的“试验”,哪个还敢“接招”?说到底,在“创意”十分流行的当下,做事诚宜多一份单纯真诚,总想“一石多鸟”,结果也许是“缘木求鱼”。文/冬冬
编辑: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