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老师的“最后一课”
纐缬健司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课。
昨天16时10分,在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主楼316教室,70岁的日语教师纐缬健司站在讲台上向学生深鞠一躬,结束了这一堂课。学生们热情鼓掌,因为这是纐缬老师给他们讲的最后一课。
一本书“引领”他来到哈尔滨
2008年,从日本新潟日报社退休的纐缬健司来到了哈尔滨,成为一名日语教师。
“确切地说,是一本书指引我来的。”纐缬健司告诉记者,2003年,日本作家森村诚一纪实作品《恶魔的饱食》的出版在日本引起震动,“书里面写了很多日本731细菌部队在中国的犯罪事实,当时我看了之后就特别想到中国来看看,尤其是哈尔滨。”于是,纐缬健司毫不犹豫地来到了哈尔滨。
来到哈尔滨之后,纐缬健司第一个周末便来到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到了那里,看到那些罪证之后感觉很可怕,甚至不敢再看下去。”纐缬健司说,当天回到学校,他心里特别沉重。后来再去参观,发现一些资料的翻译不尽妥当,当时就下决心,一定要去那里帮助翻译资料。
2010年,纐缬健司来到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担任日语老师,开办了课外沙龙活动并成立了日语翻译课外小组。他和学生们商量,要带他们定期去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无偿为展馆的解说词提供日文翻译。
近百次去“731”当翻译
2013年9月,纐缬健司带领他的第一批学生来到了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当时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他们甚至对这些历史一点都不了解。虽然我是日本人,但我就是觉得应该让他们知道这些。”从那次开始,每个周末,纐缬健司都会风雨不误地带着学生去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翻译资料。
“从我们学校去那里真远,每次都需要倒3趟车才能到,来回在路上就要花费4个多小时。”纐缬健司说,每次,他都会带六七名学生去,到了那里就开始翻译一些图片和日本证人的录音资料,由于资料太多,他总是分给学生一人一份,让他们也试着去翻译,然后他再将这些资料整合到一起和学生们讨论研究。当天翻译结束后,纐缬健司还会把一些资料带回去,在课堂上讲解给学生听。
两年时间,纐缬健司带学生去过“731遗址”近百次,翻译了上千份图文资料。
“最后一课”不是终点
今天上午,纐缬健司还将带着他的学生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开展一堂社会实践课。
尽管过几天就要回日本,但纐缬健司有太多的不舍:“731”还有一些侵华资料没有翻译,还有很多史实没有讲给学生……今天虽然是他在学校的最后一课,但在“731”的工作不会“下课”。他已经和“731”协商,以后每年回来两次,继续协助“731”进行日本证人录音的确认翻译工作。
纐缬健司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希望中国学生更加了解这段历史,希望中日两国人民成为朋友,希望和平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