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因素被夸大新玉米供给或无虞

18.08.2014  14:28

  

  自7月下旬以来,华北黄淮地区干旱成为各大机构炒作的热点。对于旱情,各界人士观点不一,其中不乏一些过分渲染之意,因此,连玉米主力合约C1501及近月合约C1409近期保持强劲上涨态势。

  旱情对产量影响或有限

  俗话说:“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自7月份以来,华北黄淮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其中河南省旱情最为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8月上旬,河南省秋粮受旱面积2714万亩,其中重旱863万亩,主要集中在平顶山、许昌、周口、南阳、开封等地。平顶山、南阳等重灾区更是出现玉米绝收现象,由于玉米已进入乳熟期,即便灌溉也无济于事,因此出现部分农民收割玉米、为冬小麦保地养肥的情况。

  另外,进入8月份以来,东北南部及辽宁西部地区降水偏少,辽宁遭遇16年来同期的第二大旱情,全省作物受旱面积超过1700万亩,其中轻旱近1000万亩,重旱477万亩,干枯148万亩。继华北黄淮旱情之后,辽宁旱情也开始受到各方关注,但笔者认为,对于旱情的实际影响还需理性看待。

  首先,华北地区干旱年年发生,据我的农产品网调研,2013年同期河南省连续高温少雨天气持续90多天,造成当年河南省玉米整体籽粒偏小及黄曲霉素超标的现象。对比今年,虽然河南为重旱区,但多发生在河南南部,而这部分地区一方面以山地为主,玉米种植较为粗放,即便资金、政策等扶植灌溉,但实际操作性较低。

  另外,河南虽为华北玉米种植大省,但多集中在北部地区,而北部地区旱情并不突出。以河南省受旱面积一般计算,刨去绝收部分,预计新年度河南省玉米较去年减产280万吨上下,占比15%左右。而陕西、山西虽然旱情也较严重,但本身玉米产量占全国比重偏少,因此整个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产量预计较去年下滑10%,约500万吨左右。

  其次,与往年相比,今年东北地区春玉米播种较往年提前10-15天,由于今年农历闰九月,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东北玉米更好生长。另外,因今年开始东北地区大豆实行直补政策,在政策公布前,部分农户因担忧政策实施效果,因此放弃大豆改种玉米的现象在东北地区较为普遍,其中玉米播种面积较去年增加6%-7%。因此,虽然当前辽宁西部及南部地区旱情有所显露,但即便部分地区减产,在东北地区整体增产的情况下,对新季玉米总产量影响有限。

  最后,自上周以来,全国迎来大范围降雨天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华北地区旱情,虽然部分重旱区旱情依旧存在,但从最新的气象预报来看,8月中旬全国将迎来新一轮降水,其中辽宁省预计降水量25-50毫米,河南也有10-25毫米降水,预计届时旱区也将基本控制。就目前部分人士大肆炒作天气对新季玉米的影响来看,还为时过早,若后期无不利天气,新年度玉米总产量仍将维持平衡状态。

  新玉米长势大体良好

  就新玉米生长情况来看,目前大部分地区苗青整体良好。东北春玉米当前正处于吐丝期,自南向北陆续进入灌浆期。黑龙江玉米整体墒情良好,仅南部地区略有缺墒;内蒙古东部虽然干旱延续,但农户通过灌溉方式补救,效果较为显著;吉林整体苗情良好,松原及长春偏南地区旱情有所发展;而辽宁西部及南部地区玉米长势一定情况受到影响,锦州地区新玉米灌浆不足,籽粒略小于往年,阜新地区鼓粒情况欠佳,后续天气需进一步关注。

  华北黄淮春玉米陆续进入乳熟阶段。夏玉米方面,华北产区目前处于拔节、抽雄时期,西南地区夏玉米处于吐丝期及开花期。另外,自8月初开始,西南地区及两湖、安徽和江苏南部地区陆续有新玉米上市,市场人士反映质量整体尚可。但由于产量少、种植分散、生长周期短、土壤肥力差等多种原因,南方新玉米虽然上市,但只能缓解南方市场对中等玉米市场的供应问题,而饲料企业一般为降低成本多在传统猪料(东北玉米)的基础上掺杂南方新玉米,因此就目前市场而言,南方新玉米上市尚不能拉低市场整体价格水平。

  综合而言,对于华北黄淮以及东北南部省份旱情问题不应大肆炒作,虽然华北地区新玉米减产已成定局,但是若后期东北玉米长势平稳,国内玉米总产量依旧处于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