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储蓄”助力居家养老

27.10.2014  17:50

  20日是哈尔滨供暖第一天,64岁的王桂云一大早来到74岁的张凤云老人家中,看看暖气热了没有,并陪老人聊天。王桂云是一名社区志愿者,每周她都会来到张凤云家义务服务。张凤云享受着志愿者无偿的陪伴服务,源于她9年来的“储蓄”。她储蓄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2001年,南岗区燎原街道办事处烟厂社区设立“阳光快车”时间储蓄银行,通过储蓄时间的方式进行接力式服务。13年来,累计有100多名志愿者先后为20多名社区老人和残疾人提供服务,有40多名社区老人在时间银行办理了时间“储蓄”与“支出”业务,据了解,已有两名曾经的志愿者开始支取个人账户上“储蓄”的时间。

   “储蓄”时间:帮人就是帮己

  据烟厂社区梁文芳书记介绍,“阳光快车”时间银行创办的初衷是为社区需要照料的老人就近寻找志愿者。双方签订协议后,社区将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记录在案。日后,当志愿者也需要帮助时,社区将寻找新的志愿者按其曾服务过的时间,提供同等时间的无偿服务。

  2004年,65岁的张凤云在“时间银行”“开户”,照顾年过八旬的郭淑云直到其去世,张凤云的“时间银行”账户上已有700个小时的累积时间。2008年,张凤云得了脑梗,孩子在外地工作无法贴身照料。张凤云便开始从“时间储蓄”账户支取“存款”,社区安排了邻居王桂云为她提供养老服务。

   时间银行:填补老人精神空虚

  梁文芳告诉记者,这种银行的运作模式为邻里之间提供了一个相互帮助、相互了解的平台,填补了老人们的精神空虚。

  “阳光快车”时间储蓄银行脱胎于美国人埃德加·卡恩倡导并创办的“时间银行”。卡恩认为,通过在“时间银行”存取劳动时间,人们可以相互提供服务。目前,“时间银行”在我国南京、重庆等地也出现过,主要依托于居民小区,重点服务对象是老人。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议案,以社区为单位成立“时间银行”,服务“空巢老人”。

   专家:服务双方都有收益

  黑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爱丽研究员认为,我国的老龄社会提前到来,社区居家养老不失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而这种通过“时间储蓄”方式进行的接力式服务无疑为居家养老提供了积极的辅助,值得倡导。通过“时间储蓄”,相对年轻的老年人在他们为别人服务中能够感受到自己依然被社会需要和认可,这是对老年人精神上的最大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