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时间空间限制 "互联网+"时代重塑教育市场新格局
记者 衣春翔
郑春明2014年高考时,没考到心仪的东北财经大学,而是考到我省一所以商科为主的本科院校,虽然学校也不错,但郑春明一直有些遗憾。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慕课”网站上发现了东北财经大学刘永泽教授的课程。没有考上东北财经大学,却可以听该校知名教授的课,这让郑春明十分激动。他通过网络跟随刘教授学习财务课程,并在网上完成随堂练习,参与在线讨论。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的“三维空间”被网络技术打破了,只要有学习的欲望,任何人都能很轻松的学到哈佛、清华、北大的课程。坐车、吃饭的零散时间也都可以通过手机进入“课堂”,听名师授课。“互联网+”时代到来,传统的教育平台、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发生震荡,如何迎接“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应该成为我省教育部门深思的问题。
“互联网+”让教育变公平
郑春明所学的“慕课”就是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虽然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但实际上已有超过7年的历史。郑春明在网站学习的课程除了东北财经大学的《中级财务会计》,还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财务会计导论》、清华大学的《金融学》等。郑春明告诉记者,在“慕课”网上,世界一流的老师视频授课,学生可以随堂测验,还可以在课堂讨论区发帖、回复、评论。有的学校可以在线考试,所得成绩能够实现多所学校承认。“我已经学习了好几门美国高校经济专业课程,有的还取得了不错的分数。凭着这些课程分数,我可以在本科毕业申请去美国读书时,免修一些课程。”
郑春明的学习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并不是个案。在我省,除了高校,中小学也在加快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教学已逐渐成为弥补学校师资方面差距的重要手段,依兰县乡村教师吴老师对此深有感触。“在大城市的学校,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大量练习题,但在乡村,学校缺少资源,学生家庭比较困难,难以获得大量的优质练习题,这影响了学生成绩。”吴老师告诉记者,现在,这一切都被互联网改变了。
记者看见吴老师午休时,在家里轻点鼠标和键盘,登录了一个网站,来自全国中学各学科的最新真题题库便呈现在眼前。吴老师说,这个网站还有自动组合习题的功能,将各种类型的习题自动生成一张练习卷,还有详细的答案和难点分析。“除了习题,在讲解一些语文课文的时候,我也会上网看看哈尔滨甚至北京重点学校的老师是怎么讲的,借鉴后再讲给学生,这对我自己和学生都是一种提高。”
“互联网+”让教育成金矿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生张颖家在农村,家庭十分贫困。虽然学校有奖(助)学金,但因为还要负担弟弟的学费,她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记者跟随她一起坐公交车从学校到哈尔滨市道里区做家教,一上公交车,张颖就找到一个座位坐下,打开手机,变成“低头族”。不过她并不是在玩游戏,而是打开一个叫做“云课堂”的软件,学起中国科技大学机械设计课来。一堂课听完,正好下车,当完家教回学校的路上,又能听一堂课。就是利用这样零散的时间学习,张颖一直保持着不错的成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没有整块的时间,很多已经工作的人逐渐放弃了继续教育。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像张颖一样,开始利用零碎的时间重拾学习的乐趣。在银行工作的小徐因工作繁忙,一直没时间学习注册会计师的课程。如今,一个叫做“东奥网络课堂”的软件改变了一切。缴纳学费后,她就可以用平板电脑利用坐车的时间和午休的时间学习相关课程。她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她增加自身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移动学习方便、快捷的特点,得到庞大移动终端用户群体的认可,有用户主动寻找、下载、使用学习类的应用。”《中国移动学习产业研究与咨询报告(2014)》指出。有专家分析,现在中国手机用户数逼近13亿,其中很多都有继续学习的意愿。互联网教育和移动教育将成为教育产业的下一个金矿,有非常好的前景。
积极研究应用教育信息化
“互联网+”时代,给我省教育带来空前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如何拥抱“互联网+教育”新时代,成为了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新课题。
教育部日前发布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显示,部分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没有根本性改变。记者曾随我省教育部门到乡村调研,结果发现,大部分乡村小学教室里都有了电脑,而且也接入了互联网,但老师和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电脑和网络学习。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教育信息化,这两年教育厅下了很大力气,不断加强“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并继续推进“龙学网”建设。不过这位负责人也向记者坦言,一些地方教育部门错误理解了教育信息化工作,以为只要搭建一个平台、给每个师生开设一个账号就达标了,但这并不是省教育厅想要的“互联网+教育”模式。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俞敏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很多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缺乏“互联网+”的战略规划,对“互联网+教育”的重视仅仅局限于资金的投入;学校缺乏整体布局,尚未建立起新的管理流程;教师仅限于课题教学的浅层应用,没形成一整套的教学流程,这都阻碍了教育走进“互联网+”时代的步伐。
省教育厅主要负责人表示,我省会根据《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统一要求,针对教师能力水平差异,设置分层级的立体式培训内容体系。创新培训方式,重视学用结合,开展以教学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教师培训。组织教科研队伍、专家、名师等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教研、管理活动创新作为课改的重要内容,开展信息化教学新模式、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加强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在今年支持我省2至3所学校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并做到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一位专家认为,“互联网+”时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去边界化,教育会逐渐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省的高校和教育集团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把我省的教育产业变得无边无界,这样我省的教育产业才能占据“互联网+”时代的制高点。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