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书记市长双双易人的警示意义

05.01.2015  13:04

  1月3日,昆山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徐惠民被任命为昆山市委书记,年仅38岁的杜小刚同志提名为市长人选,任市委副书记。在管爱国、路军因“8·2”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被处分前,昆山历任市委书记、市长的仕途,均被外界看涨,绝大多数都升迁至更重要的岗位。(1月4日澎湃新闻)

  “8·2”事故发生后,昆山市市委原书记管爱国、昆山市原市长路军因事故一一被免去领导职务。可见,相关方面对安全生产事故要问责到底的坚定决心,即便是经济发展有了昆山模式,也不“一俊遮百丑”、“将功抵过”来敷衍公众。

  “8·2”事故的发生,并不是一个偶然事故,而是安全生产隐患日积月累的最终爆发。这一点,作为市委、市政府的负责人,应该有脱不了的干系。书记市长因此被免,正是对这一疏忽的应有承担,符合现代政府权责一致的执政要求,符合经济发展要质量拒绝事故的发展要求。

  “8·2”事故发生前后,都有令人震痛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在一些地方,官方媒体总会有类似的逻辑出现,即事故发生后,领导方面肯定是非常重视,肯定是做了批示,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群众情绪都很稳定,云云。总之,事故发生后领导的反应都是在抓落实。而事故发生前呢?不管是明眼即见的大毛病,还是躲在肉眼下不易发现的瑕疵,都会被“视而不见”,置之不理,有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够给力,最终酿成惨痛事故。但真正被问责的很少,即便是被问责了,也会在假以时日后俏然复出。

  在昆山,一个不成文的规律是,凡是从昆山市委、市政府主政的官员,都获得擢升。唯独管爱国、路军被免职。可以说,两人之前的工作或许可圈可点,如期没有此事故,可能会有上升空间。但最终被免,表面上看是“8·2”事故损失惨重影响太大,实则应是对安全事故“积重难返”的承担。这应该成为一种既定模式,凡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都要承担应有的责任。也许正是缺少这种问责,安全事故才会频发,被扭曲的发展模式才会得以为继。

  昆山原市委书记市长双双被免,更深一层次的警示则在于,安全生产要在平常抓落实,而不是在事后做诸葛亮。这对于任何一个地方来说,都不应该是个例外。事故后的重视,固然是亡羊补牢,但未雨绸缪、见微知著更重要,成本更低,群众也更乐见。不光要党政领导要在安全生产方面“治未病”,更在于主管安全生产的副市长、副县长,甚或副厂长、副班长,直至到一个工人,都应该扎扎实实的把安全生产的制度落实到位。这或许是最困难的。因为,在安全生产事故面前,没有血的教训,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都可能是那只被温水煮的青蛙。

  
文/张立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