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聚焦明星议政 呼吁健全遴选退出机制
随着各地政协大会的开幕,明星委员迟到、早退、没提案等“不履职”的行为,也引来一些争议。缺席广东省政协大会的周星驰,请辞江门市政协常委的曾志伟……都让地方两会的明星委员们备受关注。网民认为,政协委员不是个人荣誉,而是职责使命。把好明星委员的入口关,并通过法治手段进一步强化履职评价、完善退出机制,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网民对明星委员的关注渐趋理性
来与不来,网络江湖上总有“星委员”的传说,也并不妨碍明星成为网民关注的“热门话题”。然而近年来,随着公众政治素养的提升,随着代表委员与公众互动的成熟,人们对明星委员的观察角度也日渐趋向于正常理性。
就像京华时报评论所说,人们正逐渐对明星当委员一事祛魅,更倾向于在心理上把明星和委员身份之间做个切割。相比之下,公众更专注于他们有无提案、提案内容,媒体也在以更严格的标准评估他们的提案水平。明星委员话题方向的悄然转变,从一个角度展示着政协制度的成熟度。明星自身、地方政协和公众如何看待两会、如何看待中国民主政治,都可以从这个话题方向中透露出来。
网民“孙维国”也说,民众对两会参与热情越来越高涨,对代表、委员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代表、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哪些提案、议案、什么内容?以及他们在会上说什么、怎样说、为谁说?是广大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而要想客观、清晰、完整地接收到这些“两会信息”,媒体的报道至关重要。代表、委员是代表人民开会的,不管是多大明星,还是何种职务,在两会期间他们的身份只有一个,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因为两会没有明星,只有委员、代表。
争议“演而优则仕”
明星政协委员都是名人,头顶着耀眼的光环,倍受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明星也是公民,只是工作领域不同而已,他们也有被选举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权利。从这一点来讲,明星当选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无可厚非。
网民“cjuan6”说,从“学而优则仕”到“商而优则仕”、“体而优则仕”、“演而优则仕”,各种“X而优则仕”百花齐放。在参政议政的舞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面孔,代表各行各业,发出越来越多的新声音。政协的舞台本来就是兼容并包的舞台,因为各种身影、各种声音的存在,参政议政的舞台才星光灿烂、大放异彩。
然而,对于很多明星的参政议政之路,用喜忧参半来形容网民的心态或许更为恰当。
喜的是,明星有较高的知名度,相较于普通委员,具有更强大的公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资源,积极履职,为民服务。好提案常常能够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进而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和提高公民政治意识。网民“呦呦切克闹”说,明星委员无形中拉近了委员与民众之间的距离,一定程度上也修补了在一些网民心中的“花瓶”印象。另一方面,明星委员通过对一些重要公共议题的持续追踪,唤起了大众的关注热情,并通过舆论的压力让政府改变以往政策。
忧的,正如中国青年报杨三喜评论所说,如果明星成为委员之后,只是把委员头衔当作一种政治荣誉和身份,却不愿、不能正常履职,其担任委员的作用充其量只是向社会贡献了一些娱乐花边,而自己也成了两会的“花瓶”,那么其结果或许还将损害两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有网民指出,明星当政协委员究竟是好是坏,不仅因人而异,更需要时间的检验。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种种质疑,明星们或许只有拿出真正的成绩才能给自己一个证明。
反思明星委员的遴选机制
明星委员一直是两会期间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是严肃的政治新闻,却因为身份的特殊不免成为娱乐八卦。网民认为,各地在明星中遴选政协委员时,应该更多地考察他们有没有相应的参政议政能力和热情,而非过多地看中他们的名气。
中国青年报评论认为,指责明星委员不珍惜参政议政的权利可以有,但更该反思的是遴选明星委员的机制,是否充分考虑了他们参政议政的意愿和能力。如果他们本身并没有这个意愿和能力,那无非是赶鸭子上架,难为了他们。
网民“吴永超”说,那些没有精力来参政议政的明星,是如何戴上“政协委员”这顶光环呢?那自然是我们负责推选的各党派、各团体、社会各界“演而优则仕”的思维在作怪,抱了明星效应的大腿,认为只要有明星这块金字招牌,就有资格担任政协委员,而忽略了其主观上是否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忽略了其客观上是否有时间和精力去体民情,问民意,解民忧。
有网民甚至认为这是一些地方政府利用明星效应,来吸引“眼球”,有浪费政治资源之嫌。例如,网民“b2x6hi6xfo小绵羊”说,有的省市让香港明星担任两会委员简直就是浪费资源,一个不懂内地政情、民情的人,让他参什么会,提什么案,娱乐明星不代表就是政治明星!
网民认为,从长远来看,要预防不作为明星委员的出现,必须完善政协委员的遴选、推选机制。网民“张立美”说,政协委员不同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非是选举产生,而是推选出来的。所以,相关部门在遴选、推选政协委员时,不能只是简单地了解明星担任政协委员的意愿,更不能为了傍明星,拉明星、求明星当政协委员,而应当明确向明星说清楚担任政协委员的权利、义务以及不作为的后果,让明星在是否接受出任政协委员上深思熟虑。同时,提高政协委员遴选、推选的透明度,让人们知道明星委员是怎么推选出来的,进而强化外部的监督,避免明星委员靠“拉郎配”方式产生。
热议明星委员的履职能力和退出机制
有评论说,政协委员并非实质性的行政职务,却拥有对研讨事关国计民生大政方针的话语权和评议政府行政绩效的监督权,在社会政治生活和广大民众心中,享有崇高声誉和莫大期待。这不仅需要政协委员具有较高的参政议政能力和较强的民意代表性,更需要一定的自我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
能否当好政协委员,尽管无关职业、出身,关键在于其参政议政的责任感与能力,但仍有很多网民对明星能否胜任政协委员抱以怀疑态度。要有效消除舆论的质疑和担忧,关键在于完善现有的制度设计,健全对委员履职的督促制度与必要处理机制,以确保政协委员无论来自哪行哪业,都能够“在其位,而谋其政”。
为此,有舆论呼吁,走人应成明星委员“不作为”的标配。
南方都市报评论认为,要确保任何团队的组织活力与办事效率,优胜劣汰都是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政协委员也不例外,尽管其有相对的界别任期。正如马鼎盛(十一届广东省政协委员)所建议的,应该建立退出机制,委员不来参加工作那就退出,以什么方式退出都无所谓。
网民“宋潇”认为,制定一些规定来规范政协委员的履职行为刻不容缓,对那些长期不参加政协组织活动的委员,应建立除名和“请辞”机制,或者为政协委员建立履职档案,定期向委员及其所在单位反馈,作为委员履职成效的评价指标。
媒体从业者朱昌俊认为,不正常的履职风气,需要强化评价与监督,让有“花瓶”之嫌的委员及早退出,而不是只能等待对方主动请辞。(首发于网络舆情参考第206期,此处有删减)新华网舆情分析师 霍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