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农产品互联网上卖出好价钱

20.07.2015  11:45
  本网讯(李瑞白) 互联网+农业可以变成什么?答案是让一斤小米卖到18元、大米卖到10元,而且供不应求。在明水县真切地体会到了当农产品遇到“互联网+”所产生的巨大的化学效应。

  明水县树人乡在通肯河西岸,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这里的大米、小米在全省都有名。通肯河水浇灌的水稻含有数十种天然营养物质,大米米粒晶莹剔透,小米米粒金黄圆润,口感特别好。而使这样的优质米在互联网俏销、身份倍涨的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姜大星。

  27岁的姜大星是明水县树人乡人,2008年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2013年下半年,注册了一家网店,起名为通肯河杂粮放心店。当时他推出的第一个精包装产品就叫“月子米”。其实,在开设网店之前,小姜就接手了父亲的米业加工厂,在明水县城也有一家100多平方米的米业实体店,那时树人乡的大米、小米分别被注册为“金珠”、“银珠”商标,尽管米好可是米香也愁巷子深。姜大星就全力地推广产品。线上,借力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营销,线下,实体店形象展示相辅相成。他把网店打造成渠道平台,为100多个网上店铺供货。农村的茄干、土豆干一市斤卖到20多元,婆婆丁晒干后一两卖到6元多。平时最不起眼的农产品在网上身价倍增。仅去年一年,有了身份证的大米、小米、杂粮总量销售就达160多吨。

  今年根据供货商不同,姜大星确定了三个粮食种植基地,三个粮食种植基地共1万余亩的土地让他有了施展宏图的舞台。谈到下一步的打算,姜大星将目标客户锁定为众多在南方的东北人,吸纳村里农户为这些客户私人订制农产品、农家菜。姜大星说:“我要把摄像头安到种植基地,这样卖家和买家可以通过视频,遥看家庭农场,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尽收眼底,想吃哪家的大米、杂粮、土特产都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