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答卷

07.03.2017  08:03

2016年,我省面向市场,拓展农民增收路径,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图为我省三江平原上大型农机在开展联合作业。(《黑龙江日报》资料片)

  春去春回,又是一年盛会。

  此时此刻,在举国瞩目的“两会时间”,黑龙江代表、委员正满怀激情,履责尽责,参政议政。此时此刻,他们还肩负一项特殊的使命,代表3800万龙江人民,向习近平总书记交一份“春天的答卷”。

  2016年的春天,是龙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春天;2016的3月7日,是龙江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去年今日,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黑龙江省代表团审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明确指出,“十三五”大幕已经拉开,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已经明晰,黑龙江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短板,关键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打好发展组合拳,发挥改革措施综合效应,朝着既定目标扎扎实实向前走。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情真意切,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既指方向交任务,又点问题教方法,饱含了对黑龙江人民的亲切关怀,寄予了对黑龙江发展的殷切期望,是龙江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在时间的长河里,一年或许很短。但是,刚刚过去的365个日夜,却是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的关键节点。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突围奋进中,今日之龙江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今日之龙江振兴发展正在集聚蓬勃力量。

   (一)贯穿一条主线,抓牢一个主题,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

  发展与前进的内核,是理念的变化、思想的更新、战略的升级。总书记2016年3月7日的重要讲话就是理念、思想、战略最集中的体现。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

  “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

  “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

  ……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省上下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一个主题: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

   ——从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出发,学习贯彻落实成为龙江人的重大责任和使命,龙江发展的思路愈发清晰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龙江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新的起点,给奋进中的龙江人民带来强大动力和新的希望。

  2016年3月7日当晚,北京。黑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连夜召开,学习传达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各位代表的政治动力,通过代表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迅速传递下去、宣传出去、落实下去。

  2016年3月18日,“两会”闭幕后的第二天,省委理论中心组立即举行学习会,省委一班人先学一步、深悟一层、细落一筹,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发展思路,坚持正确方向。

  2016年3月22日,省管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举行开班式。会议开宗明义: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指导工作实践、推动全面振兴。同一天,《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印发全省。

  如何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怎样打好发展组合拳?不论是省委理论中心组会议学习,还是省人大党组、省政府党组、省政协党组,以及省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或者是各地、各部门的学习讨论,都在深学细悟把握实质上下足了真功夫。

  “进一步审视省情特征,真正找准‘长’有什么、‘短’在哪里,既要在发挥‘长’上做文章,又要在解决‘短’上下功夫,有的放矢地把长扬好,把短避好、克好、补好。”省委主要领导在省管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充满了决心和信心。

   ——就是在这样一个激情澎湃的春天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开始在黑土地上落地生根

  黑龙江春潮涌动。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纷至沓来。哈尔滨综合保税区、牡丹江保税物流中心、黑龙江绥东开发开放试验区先后获得国家批准并开工建设,省政府发起设立PPP融资支持基金宣告成立,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与德国库卡机器人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我省重点建设项目五大连池机场正式开工建设、三江治理工程项目决战,13市地产业项目集中开复工接连启动……

  这是一个加快改革发展的春天,一个高扬创新创造激情的春天。

  就是在这样一个激情澎湃的春天里,黑土地又迎来了总书记亲临龙江。

  2016年5月23日至25日,总书记踏上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从“红松之乡”伊春林区,到“华夏东极”抚远市;从黑龙江畔赫哲族民居,到中俄边界的黑瞎子岛;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到高新技术研发单位……总书记的到来,让龙江人民倍感鼓舞与振奋。所到之处,留下总书记的足迹,印刻着总书记的嘱托。访农户、看产业、察项目、问民生、听汇报,并就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

  “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工作。

  “坚持把改进干部作风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书记为黑龙江振兴发展提出了“四个坚持”重点任务,强调要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破解产业结构偏重、民营经济偏弱、创新人才偏少“三偏”问题,再次明确了全面振兴的着力点和发力点。

  总书记在不到三个月时间,两次针对龙江振兴发展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总书记3月7日重要讲话提出了推进龙江全面振兴的战略目标,这次在黑龙江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更是对龙江进行了全方位的把脉定向,是新常态下用新理念引领龙江发展的新起点,标志着龙江开启全面振兴的新征程。

   ——观念更新,擘画蓝图,用解放思想这把钥匙打开龙江振兴发展这扇门

  “解放思想要经常抓、反复抓,努力在深化省情认识上解放思想、在上下结合上解放思想、在制度创新上解放思想,增强机遇意识、人才意识、效率意识、拼搏意识,坚定发展信心。”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时,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为我们析困境之因、求振兴之道给出了破解之策:首先要从思想、思路层面破题。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强调:“用解放思想这把钥匙打开龙江振兴发展这扇门,形成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破解难题、奋发有为的生动局面。

  省委的《决定》及《实施方案》从思想层面和措施层面提出了任务要求:坚持在“三个方面”解放思想、通过“六个着力”走出新路子、做好“三篇大文章”、强化“五个进一步”保证措施……桩桩件件,实实在在,蕴含务实的作风、改革的精神、为民的情怀。

  思想一变天地宽。研究“油头化尾”“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煤头电尾”“煤头化尾”等转型发展新思路新举措成为龙江大地的热潮,伊春、大兴安岭提出以绿色发展谋篇,坚定不移走好“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的新路……

  按照省委部署,省委组织部着眼于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出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从3月8日起开展“学讲话、谋振兴、闯新路”的主题宣传宣讲,一年来始终保持主题不变、热度不减;省发改委把学习讲话与部门职能结合起来,逐字逐句研究,逐条逐项谋划;省商务厅围绕推动对外开放转型升级,提出了加快“龙江丝路带”建设的对策措施;省科技厅围绕推动创新发展,研究制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措施;省旅游局认真分析“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旅游资源优势,研究打造旅游新产品,铸造“金山银山”的具体措施……

  九牛爬坡、个个用力,全省上下迅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层出不穷。

  ——贯彻落实要再学习、再思考、再深化;振兴发展要再部署、再发力、再加速

  2016年9月,省委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会的列车,驶进金秋的龙江大地,旨在推动落实省委《决定》及《实施方案》,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设“龙江丝路带”。五个考察目的地,十余个考察点,参会成员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一路议,走园区、进企业、看展馆,切身感受龙江的发展变化。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里的缅怀、北大荒纪念馆里的歌声,回望宝贵的龙江精神资源,增添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的动力。

  各方责任再压实落靠,政策机遇再转化利用,工作作风再求真务实。省委《决定》及《实施方案》确定的80项重点任务和30家牵头单位去年年末进行了“小结”:省委环境办剖析梳理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省工信委以实施“六大专项行动”为抓手,力推全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省科技厅深入实施着力提高科技供给能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省农委“四个围绕”力促现代农业“四个转变”;省丝路办聚焦“五通”建设“龙江丝路带” ;省国资委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省林业厅保护龙江青山绿水提供绿色发展动能;龙煤、农垦、森工改革都有了实质性进展……

   ——一张蓝图干到底,根本是振兴实体经济,关键是抓产业项目

  总书记提出的“三篇大文章”、“五头五尾”、“两座金山银山”,实质就是振兴实体经济,根本是振兴实体产业,关键是抓产业项目建设,核心是创新升级,最终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去年岁尾,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以振兴实体经济为基石”,而夯实这一“基石”,关键是抓产业项目建设,让实体经济的“”扎得更深、更牢,促进实体经济不断壮大。

  今年新春,省委召开做好“三篇大文章”振兴实体经济加强产业项目建设专题推进会,坚持不懈地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进行再推进再落实。对产业项目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的推进,把问题解决在当下,让发展乘势而上。

  佳木斯的泉林纸业项目,一任接着一任抓,已经完成投资60亿元,消化了大量玉米秸秆,对于培育主导产业、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万达、华南城、象屿等有牵动力的大项目带来的拉动效应正在显现;伊春鹿鸣钼业投产两年一直亏损,随着市场回暖,去年11月份开始盈利,缘于政府在企业困难时拉一把、扶一程……

  各级领导干部都以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当的精神状态,紧紧抓住产业项目这个“一号工程”,为我省产业结构层次实现一个大跃升付出艰苦的努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016年,我省着力做好“三篇大文章”,采取多项举措振兴实体经济。

图为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黑龙江日报》资料片)

   (二)打好“组合拳”,联通“动车组”,向经济建设中心聚焦发力

  这是一道来之不易的上扬曲线:2014年龙江GDP增速5.6%,2015年5.7%,2016年6.1%。这条曲线,也许升势不够快,数字不够大,但是,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压力与动力、危机与机遇之间,面对油煤粮木集中负向拉动的严峻挑战,这条来之不易的曲线,代表了突围奋进的方向。

  积极可喜的变化,趋稳向好的态势,来自于龙江上下紧紧握住了振兴发展的“金钥匙”,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推进全面振兴要注重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的重要要求,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干事创业的主战场,把扎实抓好经济稳增长作为振兴发展的头等大事,以“十三五”的稳健开局,开启了龙江大地新一轮的振兴发展。

   ——方向既定,三军用命,向经济建设中心聚焦发力成效初显

  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经济不发展,就不会有抵御复杂风险、应对严峻挑战的强大实力。

  爬坡过坎的黑龙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五大规划”,加快发展“十大重点产业”,以做好“三篇大文章”为引领,以“五头五尾”为抓手,找准症结,精准施策。通过一年的发展实践,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正在释放,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正在释放,优化发展环境成效正在释放,为实现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铁路货运量和工业用电量,被视为经济晴雨表。数据显示,2016年我省要素需求开始回暖。2016年1-2月份,全省铁路货运量结束了连续53个月的下行走势,首次实现1.1%的正增长,12月份增幅进一步扩大至6.7%;1-3月份,全省工业用电量结束了连续12个月的下行走势,首次实现1.1%的正增长,1-12月份增长0.9%。

  发展的步子铿锵,“龙头”的牵动更为有力。2017年的开年,省城哈尔滨经济交上了一连串“千亿”成绩单:截至2016年底,哈尔滨市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食品工业产值达156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提高到千亿元;旅游总收入超过千亿元。

  产业项目是加快发展的“总抓手”,是拉动龙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龙江经济能在巨大的下行压力下,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就是靠项目稳,靠项目进。龙江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产业发展为中心,产业发展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全省各地项目建设工地“彩炮”连连,一系列重大项目强势推进,一批批建成项目经济效益日益彰显。土耳其泽塔斯三期煤电站、阿联酋迪拜清洁燃料煤电站、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燃煤火电厂等一批海外工程项目建成移交。哈飞集团生产的7吨级直15直升机实现首飞,大庆沃尔沃SPA平台、中船重工中小燃气轮机产业园等项目建成。加快建设大庆石化千万吨炼油改扩建、龙煤低热值煤发电、中海油华鹤50万吨掺混肥、七台河宝泰隆30万吨稳定轻烃等项目,中石油新建15万吨丙烯项目实现投产。

  2016年,全省开复工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7399个,增长23.9%,亿元以上1031个,10亿元以上110个。这些产业项目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增长,以“十大重点产业”为主体的龙江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一柱擎天”格局渐改,结构调整的“龙江方案”走向“好有质变

  经济发展好不好,除了看速度,更要看产业结构合不合理。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制约黑龙江振兴发展的突出因素是结构问题。要坚持“加减乘除”并用,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结构决定发展后劲,按照总书记开出的“药方”综合施策,才能让龙江在振兴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实现有质有效发展。

  这一年,产业结构优化的“葡萄串效应”正在生成。我们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总书记提出的“三长三短”要求,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产业创新扩量升级,挺过产业转型带来的剧痛,始终把转方式调结构牢牢抓在手上,并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一产、三产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能源工业“一柱擎天”的格局正在逐步改变。2016年经济总量比2012年增加1400多亿元,但能源工业比2012年减少1600亿元左右,这一增一减,意味着我们在能源工业之外创造了3000多亿元的经济总量。

  这一年,转方式调结构的“硬仗”逐一打响。我省积极落实国务院支持东北振兴措施和我省煤城转型发展规划,去年全省煤炭去产能1010万吨,封存炼钢产能610万吨、炼铁产能219万吨。代表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大庆市,非油经济比重一再提升。2016年11月大庆沃尔沃实现量产,三分钟下线一台新车,预计大庆沃尔沃汽车今年量产5.3万辆,可实现产值260亿元。摆脱依赖症,告别大头沉,龙江经济结构日渐优化,发展方式正在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这一年,产业发展的“布局落子”日趋合理。除了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在龙江产业版图上扩充,新动能、新增长领域培育见到成效。与2012年比,去年食品工业中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4.3、1.7和1.4个百分点。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布局的调整,对投资者吸引力日趋增强。按照总书记关于驻省央企要积极与地方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我省于去年9月专门举办央企合作交流会,签约项目60个,签约额达到1342亿元。

  ——做好“三篇大文章”,在扬优成势中振兴实体经济

  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总书记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然而,实体经济体广面大、千头万绪,突破口在哪里?总书记提出的“三篇大文章”、“五头五尾”、“两座金山银山”,为龙江振兴实体经济找到发力点。

  在“旧与新”中找动能。2016年的年终,“驾船出海”的老牌国企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重振往日雄风,签下印尼百亿大单。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齐齐哈尔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老字号”通过技术改造、产业重组等把存量资源转化为新的增量。振兴发展中的黑龙江,一方面,通过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老中求变”把龙江最有基础的能源、装备、石化、食品四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字号”,“无中生有”、“有中生新”。2016年我省五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进展顺利,实现产值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新兴产业的发展成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为龙江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

  在“头与尾”中扩增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精深加工比重,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打牢实体经济基础。抓好“五头五尾”就是发展实体产业的良方。2016年,我省通过放大“”、拉长“”,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扩增量、激活存量,带动工业结构的调整。围绕“油头化尾”,抓石油精深加工比重,大庆石化千万吨炼油改扩建和大庆550万吨重油催化裂解项目推进加快;围绕“煤头电尾”、“煤头化尾”,总投资35亿元的七台河宝泰隆30万吨稳定轻烃项目完成投资16.98亿元,将在今年底实现单机调试;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象屿玉米深加工、飞鹤奶山羊养殖及乳品加工、大庄园肉制品加工等项目,实现多次加工、梯次增值、吃干榨净。

  ——以创新为基点,用创新之“”打开增长之“

  2016年收官之际,被誉为中国工业领域的“奥斯卡”、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花落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成为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再次登顶国内动力装备之巅。

  2017年新年伊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又传捷报:我省共有12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5个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经济要抓好,创新要发力。一年来,按照总书记“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的要求,我省用创新之“”打开增长之“”,把创新链与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对接,把创新贯穿转方式、调结构的每一链条、每一环节。

  向改革创新要动力。总书记指出,万峰磅礴必有主峰,发展最终要靠创新引领。我省经济发展出现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发展活力不足。2016年我省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出台《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营造有利于要素聚集、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有效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一年来,我省国企国资、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行政审批等经济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主体不断释放正能量。在创新实践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在创新事业中凝聚天下英才,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越发明显。

  向科技创新要效益。技术改造是我省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路径之一,仅去年前10个月全省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61亿元,同比增长11.9%。149个投资5000万元投产项目中,技改项目占49%。哈尔滨电力动力装备公司打破技术垄断,实现了核电站主泵的国产化;齐二机床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已形成5条创新链条;飞鹤乳业让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国际上屡获殊荣,在去年乳品行业整体下行形势下仍保持20%以上的增长。出台《关于大力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意见》,让成果与市场零距离接触。放眼望去,不论是哈尔滨科技创新创业大厦骄人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还是安天科技公司产品强大的国内国际市场开拓力,科技创新让越来越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动能不断生成。

  (三)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黑龙江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一块‘压舱石’,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突出,功不可没。”“要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方向,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要培育一批叫得响、信得过的绿色食品品牌,推动黑龙江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总书记的讲话,既有肯定,又有期许;既让人备受鼓舞,又让人深感责任之重。

  农业,是我省最宝贵的财富、最突出的优势、最响亮的品牌,是黑龙江振兴发展必须打好的一张“王牌”。快马加鞭未下鞍,为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龙江落地生根,去年我省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意见》,细化实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与措施。全省上下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主基调,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农业的“龙江探路”,正步步为营写实在广袤的田野上。

   ——发挥优势,把握先机,龙江农业实现十个全国“第一

  发展现代农业,争当排头兵,是一条缺少现成经验模式可以借鉴的道路。路是闯出来的,没有经验,我们在实践中创造、在摸索中积累、在砥砺中前行。

  这一年,我省建立全国首个省级绿色食品质量标准体系,62项标准规范牢牢锁定“龙江绿”,让龙江农产品赢得更多市场认同。

  这一年,我省新修订《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在全国率先示范,规定今年5月1日起全省禁种转基因粮食作物,国家食品安全在地方有了法律保障。

  这一年,我省打造了全国首个农科企业孵化器,是全国农科战线科研院所创建的唯一一个科技产业孵化基地,“粮仓”变“厨房”,科技出“配方”。

  这一年,我省开展“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众筹等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涉农产业融合进程加速。

  创新永无止境,路在脚下延伸。在现代农业发展征程中,随着多年积累和不断开拓,2016年,龙江农业实现十个全国“第一”:一是粮食产量,二是粮食商品量,三是劳均生产粮食,四是农机化程度和大型农机保有量,五是水稻智能化现代化生产能力,六是绿色产业融合发展能力,七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八是土地规模经营,九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十个全国“第一”,黑龙江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地位更加巩固可靠,更托举起了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的美好愿景。

  ——扬长补短,打造品牌,黑龙江绿色食品火爆全中国

  黑土地上,看似“不走寻常路”的鸭稻、蟹稻、鱼稻火了,卖出了超出普通大米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好价钱;曾经一度遭遇种植销售“滑铁卢”的大豆,也渐渐成了消费者追捧的“金豆”;一些龙江杂粮借“”亮相,一不小心就成了“爆款”。

  市场传递出的信号告诉我们,面对消费者对优质、绿色、健康食品的旺盛需求,我省多年积累的绿色生态农业优势,迎来了宝贵的“机遇窗口”。经过多年发展,我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产量、标准化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市场网络和品牌影响力等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实力强劲,声名远播。

  龙江绿色食品,在展会上“圈粉”。过去的一年,我省举办了黑龙江绿色食品(北京)年货大集、黑龙江农民合作社优质农产品(上海)展销会、(深圳)推介会、秋季农产品产销对接暨大豆产业发展论坛、农民合作社卖粮大会等一系列市场对接活动,在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农产品销售旗舰店、专营店、社区营销网点2000余个,促进了生产经营主体与市场销售主体、终端消费群体直接对接,拓展了营销渠道。

  龙江绿色食品,正在互联网上“淘金”。我省重点建设以黑龙江大米网、生态龙江等为核心的农产品电商集群,省级农业电商平台“生态龙江网”入驻合作社和企业1785家,黑龙江大米网交易额已突破亿元。全省各类农村电商主体发展到2.7万家,运用B2B、B2C、O2O以及众筹、撮合交易等点对点、线上线下互动营销方式,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龙江绿色食品,在品牌上“增值”。2016年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发布,我省五常大米品牌价值639亿元,方正大米、通河大米、庆安大米榜上有名,全国十大好吃大米我省更是占“”。“北大荒”、“黑森”、“寒地黑土”等一批区域性公共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绿色有机好食品,生态健康黑龙江”的区域品牌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强势推出。

  从印象中的“天然生态”到市场上的“品牌依恋”,“中华大粮仓”正在加速向“绿色黑龙江”转变。2016年全省高标准生态农田新增665.4万亩,建设“互联网+”高标准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基地1170个。引领绿色有机食品扩面提标,全省认证绿色有机食品面积74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

  产在黑土、卖向全国,龙江绿色食品已成为现代农业一张靓丽名片、金字招牌。

  ——把脉市场,转换镜头,“一减七增”从供给端加快结构调整

  新年伊始,冬寒未退。令人心中一暖的是,我省在北京举办的“年货大集”一派热火朝天。短短五天时间,龙江优质农产品就卷入进场观众6.3万人,卷走订单27.5亿元。这次“年货大集”,既收获了“营销”变“赢销”的喜人成绩,市场的信号也指明了我省“农业调结构怎么调”的方向:把优势作物调强、把区域布局调优、把经济效益调高。

  农业调结构,玉米首当其冲。按照“减玉米、稳定并适当增加水稻、增大豆杂粮、扩草蓿和果蔬,打造安全优质高效绿色农业”的总体要求,我省实现玉米减和水稻、大豆、小麦、马铃薯、杂粮杂豆、经济作物、饲草饲料作物增“一减七增”。去年全省玉米调减1922万亩,经济作物新增177.7万亩。减增博弈带来可观效益,通过改种杂粮杂豆、蔬菜等高效作物,全省农民人均增收272元。

  农业供给从“”到“”的转换,使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攻方向。2016年8月2日,“五常大米”官方旗舰店强势入驻天猫,带防伪码的五常大米上线仅两小时就卖掉10万斤,相当于一个实体门店一年半的销售量。这个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样板意义的营销,侧面印证了龙江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从供给端发力,提升农产品质量,走到了全国消费者心里。借助品牌效应和美誉度双向拉动,我省农产品不但卖到了理想“价位”,也占据了有利市场“身位”,更打开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广阔空间。

  ——壮大根系,丰盈枝干,“三大体系”构建起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

  把产业体系调“”。去年以来,我省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抓手,深度开发“原字号”,推动农业由单一种植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经济发展。黑土地“农头工尾”的新势力富锦“象屿金谷”,一期6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正式投产,全部投产后,玉米深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实现利税7亿元。数据显示,2016年我省粮食加工企业累计纳税8.94亿元、同比增加2.55亿元、增幅39.9%;累计实现利润9.92亿元、同比增加3.16亿元、增幅46.7%。

  把生产体系调“绿”。为不可再生的黑土地“减负”,正式实施《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持续推进农业“三减”,生态种植理念更加深入根系、深入人心。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农机化、水利化、科技化、良种化建设,持续提升农业综合产能。全省农机保有量在“”,新建现代农机合作社129个,新增100马力以上拖拉机3600台。农业水利保障水平在“”,全年完成水利项目总投资201.5亿元,10项重大水利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科技含量在“”,启动建设玉米、杂粮、农机装备等6个科技协同创新与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体系,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良种示范与覆盖率在“”,全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高蛋白大豆品种在我省高寒、高纬度地区获得突破。

  把经营体系调“”。利用我省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活动开展较早的优势,积极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联合与合作,向合作社方向发展,完善提升合作社水平,真正使农民合作社转起来、强起来,让广大农户融进去、富起来。制定《黑龙江省农民创业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年)》,全面激发农民干事创业激情,农民创业的规模、效益、带动力明显提升。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省将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一遍并培养出一大批现代青年农场主,使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总数达到10万人。

  ——敢于首创,终获创收,“五大创新”引领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

  首个“吃螃蟹”的人值得敬佩,是因为他大无畏的首创与尝试精神。先行先试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吃螃蟹”,只有敢闯敢试,才有可能“大快朵颐”。为现代农业试水探路,我省积极主动推进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保险服务等“五大创新”,为农业发展释放潜力、增添活力、激发内力、蓄积动力。现代农业呈现的整体样貌,曾令全国前来参观学习的339个县的书记县长啧啧称赞。

  承袭、延续着“两大平原”现代农业改革的创新“基因”,在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征程中,我省始终注重发扬“首创精神”,向涉农领域改革深水区、重头戏发力。“家有万贯,带毛不算”这个俗语,指的是“活物”的价值风险,随着我省农村金融服务改革的不断创新,用奶牛等“活体抵押物”申请贷款作为生产资金,缓解融资难,已经从“不可能”变成了现实。曾经,“无灾小灾花不出、大灾巨灾不够花”说的是财政救灾资金使用上的尴尬,去年8月,我省在全国率先推出“农业财政巨灾指数保险”,使政府应急应灾、救助重建的综合能力和实力得到提升,为农业生产多了一个“托底”保障。

  正是因为有“真刀实枪”的“操练”,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才有了“真金白银”的“收成”。2016年,我省粮食总产1211.7亿斤,实现“十三连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实现“十三连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832元,同比增长6.6%,高于全省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春耕,夏耘,秋收,冬储,时序更替如常,发展却日新月异。曾几何时,我省较早成立的一些合作社的年度巨额分红令无数农民艳羡。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涌现,年终分享堆成小山一样的“钱垛”已屡见不鲜。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发布,借着政策东风,黑土地现代农业值得所有人期待。

  (四)筑发展之基,垒振兴之石,基础设施建设高歌猛进利在千秋

  基础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促进投资、稳定增长、拉动消费、扩大就业,而且可以为长远发展创造重要条件。

  2016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巨大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迎难而上,积极应对,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大力推进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全力推动农村泥草房改造等工作,全面铺开城镇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工程等等,谋划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历史突破,建成了一大批龙江人民多年梦寐以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发展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对龙江振兴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黑土地”变“”了,立体交通让龙江发展“日行千里

  2016年10月,巍峨的张广才岭敞开怀抱,用五花山色装点着龙江,位于林海雪原的雪乡用银装素裹迎接八方来客。而此时,一条通往雪乡的新路长汀至双峰(雪乡)段改扩建工程正在加班加点建设。省委决定,加快长汀至双峰公路建设,使雪乡通道顺畅,形成综合能力。2016年我省公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累计完成投资202.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7%。

  2016年11月8日,三江平原上的第一高峰七星峰迎来历史性时刻——牡丹江至佳木斯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正式开工,成为继哈大、哈齐、哈佳、哈牡、牡绥之后开工建设的第六条高铁,标志着黑龙江“一轴两环一边”铁路网的“东环”开始形成环路,将与哈大、哈齐、哈佳、哈牡、牡绥等铁路构成我省快速铁路网,龙江将阔步迈进高铁时代。

  2016年,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627万人次,实现新的历史性突破,跃居东北地区四大机场首位。我省现有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黑河、漠河、鸡西、伊春、大兴安岭(加格达奇)、抚远11个机场。目前,五大连池、建三江机场加速建设,亚布力机场力争开工,同时争取国家尽快将我省作为通用航空试点省份。龙江空港正在成为龙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道塞山河旧,路通天地新。过去的一年,“真金白银”的投入,挥汗如雨的付出,通车里程不断增加,通航线路不断丰富。路网密集了,出行便捷了,“黑土地”变小了,“生活圈”变“”了,一个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不断延伸。边陲省份、交通末梢,这些昔日制约龙江的短板正补齐升级,成为龙江振兴发展的新优势、新动力。

   ——“三江水”变“”了,现代水利“缚住苍龙锁大江

  2016年11月,龙江的初冬已经滴水成冰。我省诸多个重点水利工程在呼啸寒风中如火如荼加紧建设。在嫩江、松花江、黑龙江数千里堤防上,水利建设大军冒着严寒奋战在施工一线,争分夺秒为“北大仓”筑牢堤防。

  2016年是三江治理工程项目决战年,我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明显加快。2013年,黑龙江流域的一场大洪水把三江治理工程摆到了龙江水利建设的最前端。“缚住苍龙锁大江”,让江水安澜,保百姓平安,三江流域防洪工程建设作为全国大江大河治理的重点,作为我省全力推进的一号水利工程扎实推进,从根本上增强区域防洪排涝综合减灾能力。

  2016年,全省水利建设投资额继续领跑全国,有14个项目列入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中。三江治理工程2016年年度累计完成概算投资200亿元以上,整体工程完成90%以上。预计2017年,三江治理工程将全面建设完成。如今,松花江、嫩江、黑龙江的大部分堤防已经焕然一新。胖头泡蓄滞洪区的建设粗具规模,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三江平原灌区、穆棱市奋斗水库、绥棱县阁山水库、界河国土防护二期等其它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工程进展顺利,一系列事关民生的非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也稳步推进。

  ——“安居房”变“”了,幸福来敲门百姓俱欢颜

  总书记在龙江考察时指出,“十二五”期间,黑龙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改造总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千万城乡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得到改善,要继续推进这项工作,突出抓好四煤城采煤沉陷区棚改,推进城市棚户区和泥草(危)房改造,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暖屋子。这是总书记的牵挂,更是龙江上下奋斗的目标。

  2017年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棚户区改造的受益者、62岁的孙淑芝就在新房里面忙活开了,这是她搬进新房后过的第一个春节。孙淑芝的老房子在哈尔滨的老道外。2016年道外区靖宇街棚户(危房)改造项目,5月19日动迁,5月30日搬家,6月中旬选定了滨江雅居,7月中旬就搬进了新房。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平房,转眼就住上了带电梯的楼房,孙淑芝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孙淑芝只是众多棚改受益者之一。我省把2016年作为落实三年棚改实施方案的攻坚之年,问需于民、阳光操作,2016年全省棚改开工20.8万套,建成19.9万套,货币化安置9万余套;改造农村泥草(危)房12.4万户;四煤城采煤沉陷区棚改开工7.6万套,建成4.1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超额完成全年任务,龙江百姓的获得感大大增强。

哈欧班列直通欧洲腹地。

  ——众多的前所未有,数字也开始“说话”了

  一组组跃动着发展脉搏的数字,见证了龙江上下一年来的励精图治:2016年我省水利项目完成投资201.5亿元,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铁路完成投资308.3亿元,哈牡客专、哈佳快速铁路、哈尔滨火车站改造工程进展顺利,连接四煤城的牡佳客专开工。完成投资185.4亿元,建成干线公路329公里、农村公路4818公里。哈尔滨机场扩建、五大连池和建三江机场建设进展顺利,绥芬河、亚布力机场备战开工。哈尔滨地铁完成投资48.1亿元。完成电网投资70.2亿元。“三供三治”项目开复工296个,完成投资114.8亿元。鸡西、七台河城市供水工程顺利推进……

  如此高强度的基础设施投资前所未有,如此高速度的建设成果令人叹服。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歌猛进,不仅蕴含了对民生的关注,也为我省扩投资、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建设大通道,构筑大平台,“龙江丝路带”西通欧洲东出海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来。虽然我们与古老的丝绸之路相距甚远,与汉唐盛世的长安古道并无亲缘,但从接收到“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国家信号起,“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就在祖国的东北角翩然起舞,成为国家“一带一路”的六条通道之一,成为推动龙江振兴发展的战略举措。

  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调研时强调,要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为我省打开了一扇思想上的窗户,我们把对外开放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新一轮东北振兴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从有力接续历史血脉,到主动把握现实机遇,“龙江丝路带”对接远方的风景,芳华正好。

   ——横跨亚欧,西通欧洲东出海的“龙江巨轮”扬帆远航

  2016年4月12日,韩国,釜山港码头。汽笛声中,一艘货轮由牵引船缓缓领入港口,中俄韩“哈绥符釜”陆海联运常态化首班集装箱到港揭幕仪式举行。这标志着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欧、连接陆海的国际物流通道全线贯通。

  “哈绥符釜”陆海联运的常态化运行,是继常态化开通哈尔滨至德国汉堡的“哈欧班列”、哈尔滨至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的“哈俄班列”之后,“一带一路”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枝干“龙江丝路带”,打通了中国东北地区新的出海口。

  从“东方莫斯科”到西方莫斯科,从欧洲腹地到白山黑水,一年来,“车轮”阵阵带来红利滚滚,哈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飞机配件、化工产品等高附加值货源明显增加,每标箱货值由7.44万美元提升至10.1万美元。2016年,“哈欧班列”发运101班列、2474标箱,货值达到2.0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1.18%、98.55%和67.2%。“空中通途”开启更大视野,2016年我省开通至圣彼得堡航线;开通哈尔滨至叶卡捷琳堡货运包机专线和哈尔滨至新西伯利亚、至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至叶卡捷琳堡和莫斯科的三条客货混载航线。目前,正积极筹备开通面向北美和欧洲的航空货运通道。

  ——“硬件”连通 ,“三桥一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中俄“双子城”,隔黑龙江而望,是中俄边境线上距离最近的对应城市。如今,两个隔江相望的城市,因为一座大桥深情相拥。2016年12月24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阿穆尔河)大桥项目双方同步开工。大桥建成后将形成一条新的国际公路大通道,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以及“龙江丝路带”建设增添重要跨境基础设施,成为打造龙江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关键动作。

  一年来,“三桥一岛”取得突破性进展。黑河黑龙江大桥、同江铁路大桥、东宁界河公路在加快推进,黑瞎子岛陆路口岸8座以下小客车跨境自驾游中俄双方已照会达成一致,正在划定区域加快推进实施。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等新的石油干线通道也在加快推进,标志着中俄企业全方位合作正在提档升级。

  我省有2900多公里边境线、15个边境口岸,看中国地图,偏于一隅是边陲省份,但看世界地图,就是东北亚腹地。无论是沿边铁路的串点成线,还是跨国运输体系的初步形成,或者是能源通道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搭建水陆空立体式互动开放格局,龙江对外开放的浪潮冲破一个个历史性的节点,打通一个个发展的兴奋点。

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我省机器人产业。

   ——共生共赢,对外经贸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2016年4月,我省代表团对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三国进行访问。十天的行程,从新西兰的惠灵顿、汉密尔顿、奥克兰,到澳大利亚的悉尼、堪培拉,再到韩国的首尔、釜山,密集开展的登门拜会、恳谈推介、商务会谈、项目签约和实地考察等活动带来一大批合作成果。

  两个月后,我省组团启程访问德国法兰克福、汉堡,举行黑龙江—德国经贸合作交流会。又是一次马不停蹄的旅程,把龙江经济发展优势领域与德国工业4.0对接,与德国有实力的现代农业、畜牧业、食品工业对接,与德国发达的林业经济对接,在谋划联动中蓄势互利共赢的合力。

  2016年9月,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再次启程,率团对俄罗斯访问,在共享“一带一路”机遇、促进“龙江丝路带”建设与俄远东开发规划及滨海国际运输走廊互动对接、破解长期以来制约我省开放瓶颈、促进以“三桥一岛”为核心内容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专题会谈,并达成高度共识,取得实质性突破。

  高层互访直接带动龙江对外经贸风生水起。我省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打造一批跨境产业链和产业园区。目前,我省在俄境内辟建园区16个,完成投资18.1亿美元,入驻企业168家。境外园区的设立,增加了当地就业和税收。

  一年来,从高层到民间,龙江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的步伐,一步步跟进,一项项落实,对俄贸易结构出现了新变化。旅游贸易、互市贸易分别增长26.6%、85.9%。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165.4亿美元,下降21%,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新设立外资企业116家,增长45%。实际利用外资58.2亿美元,增长6.8%。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无论是产业对接,还是金融合作,对外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招商引资的“生意经”越念越顺,对外交流合作向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发展,龙江正在成为真正意义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

  ——跨越时空,龙江对俄电商、物流领袖全中国

  哈尔滨是我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试点之一。哈尔滨于2013年11月就开通了飞往叶卡捷琳堡的国内首条对俄货运包机航线,2016年前11个月共发运包机87班,同比增长70.6%;货运量1752吨,同比增长64.4%。亚马逊等大型对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纷纷落户哈尔滨,建立对俄运营中心。

  这一年,一批跨境电商蓬勃壮大,建设跨境电商平台19个,涵盖了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条的商品销售、物流、支付、贸易撮合和综合服务等业务范围。与国内外跨境电商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了跨境贸易撮合服务平台、跨境物流平台、跨境支付平台,培育了一批本土跨境电商平台。哈尔滨已成为国内对俄跨境电商平台数量最多、对俄跨境零售出口额最大的城市;绥芬河市跨境电商营业额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超过15%。我省已与中邮集团合作,在哈尔滨建设对俄邮件集散中心,在俄建立海外仓,积极抢占电商发展制高点。

  这一年,跨境电商通道建设步伐加快,先后开辟了对俄跨境电商航空、陆路货运大通道、哈欧和哈俄货运班列。2016年,共计发寄对俄国际邮包948.84万件,货重2410.19吨,货值近2亿美元。此外,在俄跨境园区种植面积近千万亩,养殖肉牛1.1万头,生猪4.7万头,禽类43万只。

  从“买遍全球”到“卖向世界”,跨境电商正在成为龙江振兴发展路上一条带动产业发展、开拓市场的新锐势力。

   ——搭建平台,中俄博览会首次“搬到”俄罗斯

  2016年的7月,俄罗斯叶卡捷琳堡阳光明媚,第三届中俄博览会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开幕。本届博览会为首次在俄方举办。博览会上,中外参展商、参会者,都在寻找着对接中国“一带一路”的机遇。

  2017年的1月,首届中俄冰球友谊赛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和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中俄界江冰封的主航道国境线上开赛,这是中俄两国首次在界江上举办冰球赛事。早在1958年黑龙江省与阿穆尔州冰球队就曾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举办过国际冰球友谊赛。几十年后的今天,小小的冰球让两国人民的友谊更加增进。

  这一年,我省对俄交流合作持续升温。政府合作方面,我省与毗邻的俄罗斯地区均建立了省州长会晤机制,就俄远东自由港、超前发展区以及“滨海1号”国际大通道建设等重大项目与政策进行深入对接。文化教育方面,成功实施了“中俄文化大集”等大型中俄文化交流项目,在黑龙江大学设立了中俄学院、中俄联合研究生院,哈工大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合作设立中俄等离子物理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中东铁路文化遗产保护创新研究中心,与俄罗斯合作建设哈尔滨音乐学院工作积极推进。科技旅游方面,搭建了哈工大中俄人才交流和科研合作基地、黑龙江中俄船舶与海洋技术合作中心等科技交流平台;成功举办了中俄国际自驾车集结赛、中俄旅游节、跨境自驾游等旅游交流活动。

  如今,中俄两国政府主办的“中俄博览会”已举办3届,影响日益扩大;“哈洽会”已连续举办27届,成为黑龙江对外开放的标志;装备工业、绿色食品、木业、乳品等全国性大型专业展会具有龙江特色,为龙江发展凝聚人气。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让对俄全方位交流合作更加深化。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文明之间的对话,仰赖于跨越地域、超越民族的心灵沟通,无论是政要聚首,还是企业对接、人文交流,通过“龙江丝路带”建设,一条以国内区域合作为依托,以对俄开放为重点,以畅通国际经贸大通道为牵动,发展大物流,集聚大产业,打造大平台,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面向欧美、日韩及港澳台地区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路子正在龙江大地延展,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崭新格局正在形成。

  “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龙江丝路带”这个承载“一带一路”的历史意蕴与共同价值的“龙江方案”,注定将成为这个时代的鲜明注脚。

  牡丹江至海林城际公路。(《黑龙江日报》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