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回顾及展望
7月份,正值青黄不接时期,与去年同期国内玉米供应紧缺、价格疯涨截然不同,今年国内玉米市场购销倍显清淡,其价格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弱势行情(虽然本月中旬,南方港口玉米价格因台风影响而快速上涨,但只是“昙花一现”即理性回调)。国际市场方面,多空因素并存,其价格先扬后抑。
一、市场行情回顾
(一)国内市场
东北地区:7月份,东北产区玉米市场购销活动相对清淡,其价格整体呈现弱势下行走势。一方面,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继续延续低迷态势,“去库存”进度仍显缓慢;另一方面,新季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尚处讨论阶段,有关新作玉米临储价格下调等各种传闻不断导致市场信心进一步受挫,贸易商和粮库出售积极性较高,市场供应相对宽松。此外,东北部分地区土壤失墒严重,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截止7月末,吉林省长春、松原、四平地区2014年产三等玉米收购价(单位:元/吨,下同)分别为2220、2220、2240(平均2227),均较月初下跌40;出库价分别为2270、2260、2280(平均2270),分别较月初下跌10、20、30。黑龙江省玉米收购平均价2110,较月初下跌70;出库平均价2193,较月初下跌37。辽宁省收购平均价2300,较月初下跌10;出库平均价2320,较月初下跌10。
华北地区:7月份,华北产区玉米市场粮源供应相对充足,贸易商售粮意愿较强。同时,由于今年东北产区粮源多数流向临储,华北产区成为全国最大贸易粮供应区域,也是全国市场最有望先涨的区域,但本月华北粮价非但上涨乏力,局部地区仍有下跌行情出现。主要原因就是市场粮源供应相对充足,而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截止7月末,山东、河南、河北2014年产三等玉米收购平均价2334、2252、2270,较月初分别下跌9、4、7。
南北港口及南方销区:7月份,南北港口玉米价格波动相对频繁。具体来看:本月上旬,南北港口玉米价格整体稳中偏弱。但进入中旬以后,伴随着10号台风“莲花”离境,一场台风带来的“后遗症”显现,广东港口到货量急剧下降,加之此前长期倒挂,其价格出现快速飙升行情,尤以优质玉米涨势如虹,由2450-2460元/吨一举跃上2500元/吨大关,两日连续涨幅超过50元/吨,受此提振,北方港口玉米价格也小幅上扬。但持续时间不长,7月下旬以后,由于南北贸易顺价,广东港口内贸玉米到港增加,加之进口玉米持续到港,其价格则理性回调。本月,南方销区玉米市场虽然东北玉米到货量大幅减少,但低价进口替代品大量入市促使其价格稳中偏弱。
截止7月末,锦州港14.5%水分优质玉米收购价2320-2330,较月初下跌10-20,理论平仓价2400-2410,较月初上涨20-30。广东深圳港口东北产优质玉米成交价2460-2480,较月初上涨50-60。销区上海三等玉米站台交货价为2460,福建福州2550,均与月初持平。
(二)国际市场
7月份,国际玉米市场价格先扬后抑。具体来看:本月上旬,美国农业部发布的7月供需报告利好,加上美国中西部多雨天气可能对作物播种以及生长不利,促使其价格强劲上扬。但进入中下旬以后,美国玉米出口需求不振,巴西玉米产量有望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对其价格构成下跌压力。同时,美国中西部地区天气良好,提振玉米单产潜力。此外,国际原油价格走软,全球饲粮供应充足,需求不振,共同促使国际玉米市场价格下跌。
截止7月31日,美国芝加哥农产品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9月合约价格为3.71美元/蒲式耳(折合人民币893元/吨),较7月初下跌12.3%;9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79.6美元/吨,合人民币1099元/吨,较7月初下跌72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598元/吨,较7月初下跌48元/吨,比去年同期下跌154元/吨。
二、影响因素分析
1、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持续低迷。本月,我国临储玉米拍卖成交延续低迷态势。据统计,本月共计划销售临储玉米2662.3万吨,实际成交44.22万吨,成交率1.66%。其中:东北临储玉米共计划销售2494.23万吨,实际成交43.79万吨,成交率1.76%;跨省移库玉米共计划销售145.35万吨,全部流拍。进口玉米共计划销售22.71万吨,实际成交0.394万吨,成交率1.73%。截止7月末,今年临储玉米拍卖已累计进行17周,总成交量仅357万吨,而去年同期累计拍卖11周总成交量为1843万吨,同比下滑81%。去年7-8月平均每周成交量达到201万吨,而今年7月份平均每周成交量仅8.8万吨。此外,今年的临储玉米拍卖多以起拍价成交,而去年同期多溢价50-60元/吨成交。
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迟迟不见上升,市场分析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之前分析的临储粮源采购成本较高、销区进口玉米及高粱等替代品集中到港、市场需求不振等原因外,还在于品质:一方面,目前临储玉米库存中,霉变率超过2%以上的粮源数量较多,加之存放时间较长,这些玉米大多更适用于深加工企业而非饲料企业,为此拍卖消耗主要通过深加工企业,需求和价格自然难与现货市场接轨;另一方面,随着“大暑”节气来临,南方玉米保管要求更趋严格,这意味着南方饲料企业需要更多的低霉变优质玉米,加之近月饲料销售竞争激烈,品质要求提高,此时优质玉米自然更显得“金贵”,与临储拍卖玉米形成反差。
总的来看,尽管新季玉米临储政策尚未明朗,但考虑到我国庞大临储玉米库存问题,市场普遍认为政策利空,这也导致当前贸易商和粮库急于售粮,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疲软。同时,东北地区市场粮源价格相对较低,而临储玉米存在质量、出库时间长等问题,后期用粮企业竞拍积极性预期难以提高。
2、饲用玉米消费回暖预期强烈。7月份以来,国内生猪价格继续全面上行,养殖效益为5年来的峰值。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7月末,国内生猪均价为18.13元/公斤,较6月末上涨14.02%,较上半年的低点累计上涨52.6%。养殖盈利区间在600-1000元/头左右,猪粮比在7.48:1。分析认为,由于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以及去年我国改良用原种猪进口量大幅下降,其对于市场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且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释放,对中长期市场仍存在利好因素,国内养殖需求回暖预期强烈对玉米饲用消费利好。
3、进口玉米及替代品到港数量激增。6月份我国玉米进口数量激增,而且高粱以及玉米酒糟粕的进口量也创下历史新高;大麦进口量创下历史次高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玉米进口量达到87.2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近30倍。今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玉米265万吨,几乎是上年同期的两倍。如果维持这样的进口步伐,今年全年的玉米进口量有望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同时,6月我国玉米替代品进口量增加,尤其高粱和DDGS进口数量均创下月度最高纪录,其中:6月份我国进口高粱108.7万吨,去年同期58.17万吨;进口DDGS为95.99万吨,上年同期59.83万吨;进口大麦97.47万吨,上年同期32.69万吨。预计2014/2015年度我国进口高粱900万吨,进口饲用大麦600万吨,DDGS进口400万吨,合计替代玉米1600万吨以上,年度新增替代量820万吨以上。
4、旱情出现引发市场高度关注。7月份以来,由于北方玉米产区多地降水持续偏少,局部地区缺墒严重,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旱情不断(其中:山东、河北、内蒙、辽宁、新疆等地旱情相对突出),且旱情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颇受关注。不过,7月下旬以来,东北地区积极实施人工降雨,多地出现明显降水过程,局地旱情有所缓解,但辽宁南部、内蒙古东北部部分地区仍然维持高温少雨天气,旱情持续发展。
据统计,截至7月29日,辽、吉、黑、蒙等四省(区)仍有2625万亩作物受旱,与旱情高峰时相比,四省(区)作物受旱面积减少2430万亩,其中,黑龙江省减少1079万亩、辽宁省减少572万亩、吉林省减少486万亩、内蒙古自治区减少293万亩。全国范围来看,全国耕地受旱面积3967万亩(多年同期平均值6774万亩),主要集中在辽宁、内蒙古、山东、山西等地。
总体而言,5-6月份玉米产区天气条件良好,7月虽然降水偏少,但受旱面积仍处近年来较低水平,玉米产量受到影响有限,不过,对于东北玉米而言,鉴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关键授粉期,前期干旱、后期降水量对于产量形成影响均较为关键,为此值得密切关注。
三、后市行情展望
目前我国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维持低位,庞大库存压力也大大降低了市场对于夏季玉米行情上行的预期。同时,尽管新季玉米政策尚未明朗,但市场诸多猜测均不看好后市玉米价格。在此情况下,贸易商出货积极,市场整体供应正常,玉米价格上涨乏力。加之深加工及饲料需求仍然不振,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仍然持续到港等多重利空因素的影响,短期国内玉米价格仍然难以上涨,且从长期趋势来看,新季玉米上市、东北临储玉米收购“市场化”趋势均是国内玉米价格下行的理由,但从阶段性缺口、品质失衡等角度来看,今年8-9月份优质玉米价格上涨或许还有机会,只是时间长短问题。
同时,进入8月,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旱情均有所缓解。据天气预报显示,8月10日前东北、华北地区多降雨,但雨势有所减弱;14日至23日,我国主要降雨区位于东北地区、华北东部、黄淮、长江中下游、华南东部和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上述地区累积降雨量有40-80毫米,部分地区有100-150毫米;主要降雨过程出现在8月15-17日日和19日前后。鉴于目前依旧是我国北方玉米生长关键期,东北玉米即将全面进入灌浆阶段,华北玉米进入授粉期,为此北方旱情缓解后天气以及关联产生的病虫害问题均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