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回顾及展望
按惯例,6月份,国内玉米市场逐渐进入青黄不接时期,其价格多表现为强势上扬,但今年市场状况却有点反常。主要表现为:临储玉米“去库存”进度缓慢、深加工企业加工需求不畅、进口玉米数量增加及进口谷物替代盛行,诸多利空因素打压,共同促使国内玉米价格整体偏弱运行,尤以南北港口玉米市场跌势最为明显,并蔓延至东北、华北产区,甚至部分销区也有走软趋势。国际市场方面,利多因素较多,其价格整体以上涨行情为主。
一、市场行情回顾
(一)国内市场
东北地区:6月份,东北产区农户余粮基本售罄,市场购销略显清淡,“有价无市”特征相对明显,玉米价格整体平稳,局部小幅回落。同时,临储玉米拍卖逐渐成为粮源供应主要渠道,虽然我省及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企业采购补贴政策相继出台,但对整体成交率的提升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此外,新季玉米陆续进入拔节期,长势普遍良好。
截止6月末,我省长春、松原、四平地区2014年产三等玉米收购价(单位:元/吨,下同)分别为2260、2260、2280元(平均2267),分别与月初持平;出库价分别为2280、2280、2310(平均2290),分别与月初持平。黑龙江省玉米收购平均价2180,较月初下跌10;出库平均价2230,与月初持平。辽宁省收购平均价2310,与月初持平;出库平均价2330,与月初持平。
华北地区:6月份,和往年市场价格一路小幅走高的行情相比,今年河南、河北、山东玉米市场价格走势有所不同,不但没有上涨,反而呈现出明显下滑态势。主要原因就是贸易商和企业库存相对充足,加之进口杂粮替代玉米增加和需求疲软。
截止6月末,山东、河南、河北2014年产三等玉米收购平均价2343、2256、2267,较月初分别下跌3、10、36。
南北港口及南方销区:6月份,受沿海销区进口谷物到货冲击、内贸玉米消费需求不济、玉米发运量再度下降至近年来低位而玉米库存不断增加等因素影响,南北港口玉米价格结束5月涨势而转势下滑,且“倒挂”明显。南方销区企业库存较为充足,采购意愿降低,而华北,西北粮源持续供应,玉米价格走势偏弱。
截止6月末,锦州港14.5%水分优质玉米收购价2300元/吨,较月初下跌50元/吨,理论平仓价2370-2380元/吨,较月初下跌60-70元/吨。广东深圳港口东北产优质玉米成交价2390-2430元/吨,较月初下跌110-130元/吨。销区上海三等玉米站台交货价为2500,与月初持平;福建福州2570,较月初下跌10。
(二)国际市场
6月份,国际玉米市场虽多空因素并存,但利多因素占据主导,促使其价格整体以上涨行情为主。一方面,本月美国中西部地区天气多雨,耽搁玉米播种的收尾工作,并威胁到玉米作物生长对市场形成利好。另一方面,美元汇率走软,麦价飙升,共同促使国际玉米市场价格上涨。虽然期间美国农业部调高玉米库存,加上巴西玉米产量预测值上调使其价格经历小幅回落过程。不过持续时间不长,在进入6月下旬以后,玉米出口需求良好(尤其是乙醇需求增加),美元汇率走软,对价格构成底部支持,进而促使其价格回暖反弹。
截止6月30日,美国芝加哥农产品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7月合约价格为4.14美元/蒲式耳(折合人民币996元/吨),创下本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并较6月初上涨15.3%;7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87.4美元/吨,合人民币1146元/吨,较6月初上涨132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617元/吨,较6月初上涨151元/吨,比去年同期跌158元/吨。
二、影响因素分析
1、临储玉米拍卖成交持续低迷。6月份,临储玉米拍卖成交持续低迷。据统计,本月共计划销售临储玉米2123.77万吨,实际成交110.35万吨,成交率5.20%。其中:东北临储玉米共计划销售1997.47万吨,实际成交109.37万吨,成交率5.48%;跨省移库玉米共计划销售115.28万吨,全部流拍。进口玉米共计划销售11.01万吨,实际成交0.99万吨,成交率8.99%。截止6月末,东北临储玉米投放已8周,成交量仅297万吨,本月平均成交量为27万吨,明显低于5月份47万吨周平均水平,更远低于上年同期100万吨水平,间接反映出当前市场需求疲软的局面。一方面,尽管我省及黑龙江省深加工企业采购临储玉米享受补贴政策(其中:黑龙江还将深加工企业竞拍补贴由200元/吨翻番至400元/吨),但从东北深加工企业利润来看,在计入我省150元/吨和黑龙江400元/吨补贴后,企业仍然亏损,难以激起深加工企业拍卖的兴趣;另一方面,本月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集中到港,加之北方港口与广东港口玉米已经倒挂,抑制了国内玉米市场需求。
当然,东北临储玉米投放市场以来的成交偏低,除了与当前需求疲软的市场现状有关外,也源于价格成本因素,尤其是在2013年产粮源逐渐主导供应的情况下,根据测算,我省2013年产临储玉米进厂成本(未考虑补贴)为2450-2500元/吨,明显高于2300元/吨的市场价位。因此,在现行拍卖政策下,临储玉米的高成本要真正实现向下传导,仍需要时间。此外,本月南方移库玉米成交全部流拍,则因近2500元/吨的拍卖底价与廉价进口谷物的夹击,拍卖成交难以回暖。
总的来看,本月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继续延续上月低迷态势。如果按照此进度,到9月份秋粮上市之前,东北临储玉米拍卖成交量约1000万吨左右,相对于2014/15年度8000多万吨临储收购量而言,拍卖效果杯水车薪,庞大玉米库存消化形势仍较为严峻,后期“卖”和“买”双方博弈也将趋于激烈。
2、饲料消费需求处于恢复增长阶段。本月,在临储玉米拍卖进度难以明显推进之际,国内生猪价格上涨给玉米饲用需求恢复增长带来利好消息。据了解,国内生猪价格自3月末触底反弹以来,价格已经连续上涨3个月,截至6月末,国内生猪均价为15.55元/公斤,较年内最低点(3月19日的11.89元/公斤)上涨了30.78%。国内猪粮比为6.6:1,较6月初上涨8.1%,养殖业盈利局面不断扩大。在行业产能大量淘汰后,猪价的上涨基本是由于供应减少所致。据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国内生猪存栏量继续下降,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0个月呈现下降趋势,国内生猪存栏量约为3861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约为3923万头,再次跌破历史低位,且远低于农业部4800万头警戒线。预计短期内国内生猪市场供应仍难以恢复常态。猪价大幅上涨,养殖户补栏意愿强烈,养殖效益重返相对可观的区间,无疑是最有利于国内玉米饲用消费增长。
3、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量继续增长。本月饲用玉米消费恢复增长的同时,玉米进口大幅增长、廉价进口谷物集中到港及新季小麦替代等因素却困扰着国内玉米实际消费,尤其是进口谷物。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我国玉米进口量达到40.4万吨,较4月份的14万吨环比增加188%。进口高粱为100.41万吨,再度创下历史纪录。进口大麦到货量下降至72万吨,相较于4月份超过100万吨的创纪录水平有所下降,但依旧处于高位。通过5月份海关统计数据来看,我国进口谷物及其副产品到货压力依旧庞大。除此以外,5月我国木薯干到货量已连续三个月维持在100万吨以上的高位,这或许是南方饲料业对于北方国产玉米依赖度下降的一个直接原因。
此外,华北饲料企业一方面开始采购新季小麦,用于后熟之后替代玉米,玉米库存同步下降;另一方面山东地区进口大麦使用又有新突破,在经过脱壳以后,进口大麦在饲料中添加比例可大幅提升,大猪料中已上升至10%-15%,成为饲用玉米消费中的另一个“宿敌”。
4、新季玉米长势普遍良好。本月,新季玉米生长正处于三叶期至拔节期,由于东北地区整体墒情不错,气温回升速度较快,前期需要补种地区降水及时,土壤墒情受到极大改善,尤以黑龙江较为明显。同时,虽然今年整体天气影响使作物生长较去年同期有所迟滞,生长放缓。但本月后半月的气温升高对生长促进明显,目前来看,整体长势较好。据有关部门调查,截止本月末,我省农安、四平地区玉米株高可达50-60㎝左右,放叶8-9叶。黑龙江宾县、佳木斯等地玉米株高30-35㎝左右,放叶7-8叶。进入7月份,干旱及病虫害通常为市场炒作热点,且今年厄尔尼诺正处于增加趋势,若我国南方出现洪涝,北方出现干旱,玉米减产风险也将加大。
三、后市形势展望
今年6月份,国内玉米市场在多重利空因素集聚下呈现弱势运行态势。展望后市,我们分析认为,临储玉米拍卖大量投放与市场需求间的博弈仍将继续。同时,虽然目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仅仅是“阴跌”,但已经使得看多后市的饲料企业、贸易商心态动摇,尤其是黑龙江深加工补贴翻番以后临储玉米拍卖成交未见明显起色,后期国家政策能否调整引人关注,但无论如何,在我国玉米市场由“政策市”向“市场市”转型的过程中,今年价格已难现去年辉煌,短期来看,国内玉米价格仍将易跌难涨(唯有优质玉米因稀缺具有较好的抗跌性)。此外,7月份以后,天气变化对新季玉米生长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