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广义货币增速创28年新低 业内预计再次降息

15.02.2015  11:06

中商网讯 2月13日,央行公布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一、广义货币增长10.8%,狭义货币增长10.6%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4个和2.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4.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7.2个和9.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30万亿元,同比下降17.6%。1月份净投放现金2781亿元。

二、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7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311亿美元

1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89.29万亿元,同比增长13.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83.70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7万亿元,同比多增289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426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96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29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0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12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96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44亿元。月末外币贷款余额9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当月外币贷款增加311亿美元。

三、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70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452亿美元

1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2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4.0%。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22.41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1.6个和0.7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70万亿元,同比多增1.6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83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037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700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70亿元。月末外币存款余额6557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当月外币存款增加452亿美元。

四、1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3.18%,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3.10%

1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债券回购方式合计成交29.41万亿元,日均成交1.40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88.7%。

1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3.18%,比上月低0.31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3.10%,比上月低0.39个百分点。

五、当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5387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969亿元

1月份,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4834亿元、553亿元、105亿元、864亿元。

货币供应量创28年最低

M2(广义货币)增长10.8%,数据显示这是1986年12月以来的新低。市场一般将M2增速当作衡量信贷或流动性的指标,2014年货币供应量低迷的状态已经呈现。去年全年,M2增速滑落至12.2%,创八个月最低,也低于央行全年约13%的增长目标。

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在分析2014年M2的增速较低时给出了解释,称因为外汇占款明显减少、同业业务监管加强,导致货币派生能力的下降。

对于1月份M2继续走低,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M2仅为10.8%创出新低,一方面与M2统计口径调整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经济活跃度下降、货币乘数降低,内生动力趋弱的趋势需要警惕。

春节前,央行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向市场注入万亿流动性。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央行再次降准和降息势在必行。他认为,M2增速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偿还美元债务造成资本流出,为了将货币供应保持在合理水平,央行应继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尽快再放松货币政策。

管清友也表示,货币宽松仍会延续,降准降息指日可待。不过鲁政委认为,从1月份数据看,信贷1.5万亿增速仍然稳定,社会融资2.1万亿总量不少,近日降息难成真。

社融增量不容乐观

社会融资增长规模同样不容乐观。数据显示,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0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5394亿元。

然而,虽然社融增量数据不及预期,但当月1.47万亿元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却超出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1.3万亿元。其中,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都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分析师普遍认为,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3294亿元,创2010年以来单月新高,这与11月份降息后,房地产成交量的大幅回升有关。而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6121亿元,则可能与基建项目有关。

1月份贷款数据显示,贷款质量有所改善。不过,中金公司和招商证券均认为,贷款放量和数据质量的改善,一方面是因部分企业类型贷款在去年12月份受到地方投资平台贷款的挤出而转移至1月份投放;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央行窗口指导的成果。

“应对国内经济疲弱,央行延续宽信用思路,草根调研反映,央行窗口指导授意银行增加1月信贷投放力度。”招商银行研报称。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银行在1月份释放了较多的贷款项目后,目前来看,2月份的贷款可能相对乏力。此外,从房地产年初以来销量重新回落的情况看,居民按揭贷款的高速增长也不具有可持续性。而43号文仍制约银行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贷款。

除贷款数据好于预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数据的其余分项表现都较为疲软。随着地方政府债务冲量影响结束,非标融资大幅下降,新增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总量较去年12月份下降近5000亿元。

面对1月份“不太好看”的数据,市场关于降息的呼声再度高涨。民生证券研报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银行风险偏好收缩,货币派生能力力度不强,宽货币很难传递至实体,货币宽松仍会延续,降准、降息指日可待,单一的“宽货币”也有望演变为“宽财政”和“宽货币”并举。

中金公司研报也认为,社融和M2增速双创历史新低,意味着未来经济和CPI仍将承受下行压力。在货币增速持续回落,而汇率不敢大幅贬值的情况下,货币条件越来越紧。现如今唯一靠谱的放松方式仍是引导实际利率下行。

不过,虽然近期降息呼声四起,甚至曾有传言本周央行就会祭出降息举措,但是,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认为,通胀低位、内需不振,降息的必要条件具备,但春节前央行降息的概率较低。

 

来源: 中国商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