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勇担当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楼文龙接受本报专访

18.03.2016  12:4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中国农业银行近年来加大金融供给,加强机制创新,在面向“三农”和商业运作之间探索了一条新路。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如何进一步满足不断变化的“三农”金融需求?如何在加强金融创新的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楼文龙接受了本报专访。

   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  

  记者: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基本面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破解难题,党中央提出从供给侧入手进行结构性改革。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您认为大型商业银行在这项改革过程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楼文龙: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党中央立足改革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强化责任担当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加强农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

  2016年农业银行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适度规模农业加快发展。力争拓展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10万户以上,新增贷款200亿元以上;拓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员8万户以上,新增贷款50亿元以上,对国家级示范社服务覆盖面达到60%以上;对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再提高1—2个百分点。二是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农业生产能力提升。以13个粮食主产区和800个产粮大县为重点,着力支持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大对农田水利的支持力度,力争新投放水利贷款800亿元以上,新增贷款300亿元以上。三是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助推农业结构优化。对接国家建设大豆、棉花、油料、糖料蔗等生产保护区政策措施,针对性改进现有金融产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响应国家“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的要求,做好对林业、饲草种植业、食草畜牧业、远洋渔业等的金融服务。四是支持农业产业链延伸和拓展,助推农业与二三产业加快融合。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农产品加工规模、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物流和销售体系等,帮助其不断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积极利用订单质押贷款、企业担保贷款等产品,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发展订单农业,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推广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扩大产业覆盖面,拓展服务深度。

  记者: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骨干和支柱,农业银行将如何落实这项要求?

  楼文龙:近年来,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情况,农业银行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拓展服务覆盖面。截至2015年底,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已达2.58万亿元,贷款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行平均水平;发放惠农卡1.74亿张,建立“金穗惠农通”服务点64.9万个,有效提升了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2016年,农业银行将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大“三农”信贷投入力度,为增加农村金融资源供给贡献力量。倾斜配置“三农”信贷计划。继续按照增速高于全行的标准,配置“三农”信贷计划,进一步满足“三农”客户日益增长的信贷需求。加大“三农”贷款投放考核力度。在考核体系中专门增设相关指标,提升“三农”贷款投放考核权重。同时明确,对年度“三农”贷款投放不达标的分行,领导班子评先评优将“一票否决”,强化“三农”贷款投放硬约束。加强“三农”贷款投放的监测督导。实行“三农”贷款增长情况按日监测、按月通报,督促各行加大“三农”贷款投放力度。

   积极探索金融扶贫的有效方式,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完成  

  记者:我国的扶贫减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当前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您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该如何作为?农业银行在金融扶贫中将如何发力?

  楼文龙: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2015年,中央又专门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扶贫开发工作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工作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金融扶贫的有效方式,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完成。

  农业银行作为面向“三农”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始终将助推贫困地区脱贫作为服务“三农”工作的重点。截至2015年末,全行在83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贷款余额5907亿元,较年初增加636亿元;增速12.06%,高出全行2.18个百分点。

  2016年,农业银行将进一步做好金融扶贫工作。加大金融扶贫投入力度。农业银行将在83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新增贷款75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000亿元,带动10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加大贫困地区“金穗惠农通”工程推进力度,年底前力争对有条件的贫困地区行政村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加强金融扶贫支持保障。在总行设立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级行各部门金融扶贫工作。专门安排1亿元战略费用和1亿元奖励工资,穿透式配置到贫困县支行,定向改善贫困县支行的服务能力和员工待遇。

  明确金融扶贫政策措施。主动对接政府扶贫工作规划部署,精准确定金融扶贫的目标对象、工作路径和政策举措,争取做到在工作目标上与政府同向,在工作布局上与政府同步,在工作力度上与政府同频,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对河北武强、饶阳和重庆秀山、贵州黄平等四个农业银行的定点扶贫县,在做好金融扶贫的同时,积极与当地党政沟通协作,切实把定点扶贫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

   创新体制机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坚决守住风险底线  

  记者:服务“三农”能力的增强有赖于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今后农业银行在“三农”金融产品、模式、服务等方面将如何创新?

  楼文龙:近年来,立足于“新三农”“大三农”加快发展的趋势,农业银行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政策制度、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已覆盖全部县域支行,对服务“三农”的支持保障作用不断增强;“三农”专属产品已达172项,基本覆盖了“三农”客户的金融需求。

  2016年,农业银行将主动适应“三农”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按照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县支行经营活力和服务能力。

  ——创新“三农”信贷政策。研究出台2016年度《“三农”和县域信贷政策指引》,围绕“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出台和完善一批差异化的区域和行业信贷政策,不断提升政策制度适用性和精细化水平。

  ——创新“三农”金融产品。对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广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产品,创新推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农地金融产品。跟进中央转换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式政策,创新推广政府购买服务贷款产品。

  ——创新“三农”服务工具。积极引进产业基金、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新型工具,进一步丰富金融服务方式,更好满足“三农”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

  ——创新“三农”服务模式。完善推广政府增信服务模式,积极与财政出资设立的农业信贷担保机构、风险补偿金等合作,进一步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力度,解决“三农”客户抵押担保难的问题。探索创新同业合作支农模式,与国开行、农发行等合作支持涉农重点项目建设。对接国家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大灾保险试点,力争在银保合作支农上取得新进展。

  记者:当前银行普遍面临盈利空间收窄、不良贷款增加等问题,“三农”金融领域风险相对集中,农业银行如何在加大“三农”金融供给的同时,防范好风险?

  楼文龙:“三农”客户资质相对较弱、信息不对称性强、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双重影响,与城市客户相比风险较大。近年来,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三农”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三农”金融业务风险防控面临新的形势和压力。

  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农业银行始终将控制风险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确保“三农”业务可持续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农业银行将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守住“三农”风险底线。

  加强“三农”风险研判。紧密跟踪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趋势,研究分析国内相关产行业发展趋势,对重点区域、行业潜在风险做到心中有数。对受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和出清“僵尸企业”影响大的“三农”客户,逐户开展研究分析,做好风险管控预案。抓好信贷基础管理。切实将贷后管理、押品管理、风险监测预警和合规教育要求落到实处,对风险苗头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做好重点领域风险治理工作。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贷款品种的风险排查和治理,确保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容忍度之内。加大不良贷款处置核销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涉农不良贷款,加快核销处置,努力将不良率控制在合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