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农村变迁这十年·文明之美
本网讯(张霁月) 美丽乡村建设的追求应是让生活在其中的人真实地感知它、领悟它。十年集聚的神奇力量,让我市农民的形象变了,行为变了,意识变了。这种变化的根源来自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蜕变动力。
当人们还熟睡时,汤原县双河村“老太太保洁队”已经干得满头大汗。每天凌晨3时她们顶着星星走出家门,清扫村里那几条已经记不清扫过多少遍的巷路。从2014年开始,由崔杰带领老姐妹三人组建了“老太太保洁队”她们用扫帚让小村美丽一寸寸清晰。
村里刚开始拆扒围障时,村民早就习惯随丢乱弃的石头堆、粪堆、木杆子让谁挪谁都不愿意,有的人还故意找茬乱扔垃圾。那段时间“四姐妹”受了不少委屈,多干了不少活,村里的闲话还不少。后来,她们用行动改变了村民的看法。看着平均年龄65岁的老人很多村民心软,第一家清了,紧跟着第二家、第三家……路障就像“多米诺骨牌”一张倒下掌控全局。现在,“老太太保洁队”已经成为双河村的一道橙色风景线,在她们的感召下,爱护环境,参与共建已经成了村民的自觉行为。
农民主动自觉参与项目建设与管护工作中。近几年,全市普遍修改完善村规民约,推行政府统一出料出技术指导,农民主动自愿出工出劳出车,“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做法。对于拆扒围墙、栽树、挖边沟等工作基本上由农民自己干。对启动建设的各村屯普遍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既“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将每一条道路、每一棵树木都落实到村民人头,强化了主体意识。同时,由农民为主体,全市组建了专兼职保洁队伍已由2015年的1631人增加到目前的1907人。各村屯普遍自行成立了由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美丽乡村建设监督小组”,经培训后挂牌上岗,分片负责督促工程进度,全过程、全天候监督工程质量。同江市利用赫哲族民族风情游这一特色产业,目前,已经建成国家级旅游景点2个,农家乐和家庭旅馆28个。
春有鸟啁啾,夏有鱼跃池,秋有花争艳,冬有冰灯炫。外在美妆点了郊区草帽村“面子”,内在美已经深插至这个村的“里子”。
去年,草帽村支部书记杨明太搞的“十大示范户”评选动静不小,在家的村民全员参与,每个人都认真为心中的最佳人选投上一票。助人为乐示范户、和谐家庭示范户、德贤达人示范户、敬老爱亲示范户……每个候选家庭都有值得点赞和颂扬的故事。
邵德礼、王桂英、张玉梅……10个榜样和村民的感受连在一起,这种紧贴地皮的精神动力在村民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正能量传递得越来越广。现在,公共路面、边沟建设、路灯安装,户户参与,人人动手,就连堆积几十年的6万方的垃圾山也“搬”出了村。草帽村大力推进改厕,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完成了336户改厕,水厕占50%。无垃圾、无柴草垛、无破茅房,“新草帽”生态如金,美丽如画。
文明之美在我市并非千人一面。有特色,有乡味,有文化流动的小村越来越多。
我市深入挖掘、征集整理家风家训,进行艺术创作,组织城乡文化队伍在农村展演。各村屯普遍将美丽乡村建设内容、法治知识、文明用语以宣传画、条幅、动漫画等形式活灵活现展现在村屯大街小巷,形成一道独特乡村文化和景观带。桦川县创业乡谷大村社区管理网格化和法治宣传墙让村民见“规”有“矩”;郊区不断加大《村规民约》执行力度,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孝、村规民约等宣传。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评选表彰文明家庭、文明示范户、身边好人。启动21个村的村史村志编撰工作,传承优秀文化,记录发展历程,为后代留下宝贵资料,精神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汤原县今年在汤原镇北向阳村建成全省首个村级规模的廉政教育场馆,投入使用以来已有数百名县乡村党员干部在这里学习、感悟、反思受教育,被老百姓称为挂在村级“小官”家门口的“一口警钟”。汤原镇北靠山村还建成了全省首个村级革命老区纪念馆,真实完整、专业系统地展示纪念北靠山村革命和建设历史,让老区精神、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薪火相传。
文化底色让我市的美丽乡村涵养更多文明的源头活水,不断搅动公正性、共享性、可持续、潜力的美丽大潮逐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