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玉米价格面临长期下跌压力
统计 数据 显示,当前 全国 各类企业 玉米 库存超过4000亿斤,大大超过了合理水平,阶段性供大与求特征明显。一部分主产区出现了收不了、储不下、销不掉的尴尬局面,更有财政补不起的“丰收后的烦恼”。面对困局,国家补贴改革向“价补分离”转变步伐正在加快,深加工行业在 粮食 转化中的积极作用将进一步放大。
国家 发改委 农经司巡视员胡恒洋在昨日“第八届国际 玉米 产业大会”上阐述了当前 粮食 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明确,将在吸引借鉴以往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调控机制经验的基础上,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开展分离农产品价格形式和政府补贴的“目标价格”政策试点,价格低了补农民,价格高了补贴消费者,相应调整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政策,完善储备吞吐调节机制,坚持区别品种、分类调控,坚持理清责任、分级负责,坚持试点先行,先试后推,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现阶段发展要求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
胡恒洋强调,要拓展国家 粮食 安全扩大到国际视野,未来政策的重点是做好内外资源两个方面的工作。积极调整农产品进出口战略,合理确定主要农产品进口规模,积极实施进口多元化战略,在开放市场和准入方面要加更加务实、灵活,强化进口与储备结合,强化大宗农产品进口检测,完善进口报告制度。
同时,国内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国际市场释放国内需求信号,加强国外市场和价格驱动的研究和预判,提高进口的前瞻性和稳定性,要完善农产品进口管理,和鼓励贸易管理制度,更好地把握 粮食 出口的监管,要跟农产品出口国签订简单协议。
王晓辉表示,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定价的原则。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也一定是渐进性,不断地推进市场化的份额。要 综合 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诉求。要实施差别化的实施政策,减少农民增收对于 粮食 市场价格的过度依赖。现在的 玉米 市场所面临的困境,是在经济形势和 粮食 形势 综合 作用下的结果,是经济增速减缓和产量高速增长的挤压的作用。库存的增加是上游生产增长和下游消费缓慢的一个结果。
王晓辉认为,未来五年, 粮食 处于一个新的平台期,供应大于需求恐将长期化, 玉米 价格也面临长期下跌压力。中国发挥深加工行业在 粮食 转化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各种方式来引导和扩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