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东盟行:中国“规则外交”显山露水

15.11.2014  11:47

  一个细节,贯穿李克强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的三次发言:无论是面对东盟各国领导人、东盟与日韩领导人,还是东亚峰会上的各国领导人,中国总理始终称呼他们为“各位同事”。

  这显示了中国外交一种日益明确的自我期许:外交最重要的内核之一是规则,大家坐在一个会场内,共同商讨、构建规则。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各国领导人才成其“同事”。

  规则,意味着中国外交的新提升,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新期待。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区事务和国际事务不仅需要倾听中国的声音,也需要中国的行动——最重要的行动,就是参与构建规则。

  李克强总理指出:“东亚的长治久安需要有坚实的制度安排。”这首先就意味着一套好的规则——包容、互利、平等、公道、实事求是、双赢多赢。现实是,南海问题的解决就需要规则,不能各方一通乱拳。因此中国明确了处理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同时倡导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开展磋商以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

  不仅解决南海问题需要规则,促进中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推进东亚海上合作、建立自贸区谈判,以及解决所有政治经济等利益纷争,都需要有彼此认同的规则。

  规则塑造行为,进而塑造地区格局和世界格局。中国古语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某种意义上,中国外交和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局面也有相似之处,都需要向中高端迈进。制造业内,相比于产品本身,制定标准就是产业链的中高端;而外交领域,相比于具体的政治、经贸、人文成果,构建规则就是中高端。

  以往,中国外交较多偏重“理念+项目+氛围”,而李克强总理东盟之行,提升到了“规则”层面。这预示着一种更成熟的大国外交,不仅着眼于推动了多少项目、宣介了多少理念、进行了多少交流,还下大力气用来构建、引领、实践新的和好的规则。

  理念、项目、氛围,传统的外交工作当然不可偏废,因为理念是引领,项目是支持,氛围是营造的环境,而规则,则是一切的“底盘”。外交的实质是与世界相处,相处就需要规则,有规则的世界才有稳定的预期。

  构建规则的智慧是重要的智慧,构建规则能力是重要能力,因此规则外交是真正可持续的外交。从更深远的意义看,规则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既包括器物文明、思想文明,也包括规则文明。

  李克强用从“黄金”到“钻石”来比喻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事实上,他此次出访释放的信号,何尝不是中国外交思维和实践的一次“钻石”提升呢?(穆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