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李克强记者会:释放积极信号 展现自信态度

20.03.2017  08:03

  中新社 刘震 摄

  作为全国两会的压轴戏,总理记者会历来是媒体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之一。3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两会记者会甫一结束,路透社、《纽约时报》、法新社、俄罗斯卫星网等外媒就第一时间予以报道,重点关注记者会传递出的乐观精神和对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

  这份乐观和自信从记者会的第一个问题就表现出来。路透社指出,中国总理以中美关系“首问”,向世界传递对外开放及经济发展的决心。报道称,中美关系作为开场问题,不难看出同为“大块头”的中国明确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的底线,表达了对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视及开放政策不变的诚意。

  “李克强谈中美关系,释放乐观信号。”美国《纽约时报》认为,李克强总理期待中美以对话解决分歧。该报纸还引用李克强总理的原话,指出尽管中美关系存在紧张因素,李总理强调两国能够克服在贸易、汇率、地缘政治等方面的分歧。

  此次记者会,李克强总理创下20年来历史之最,回答了19个问题。一句“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家门口整天闹个不停”,让关注朝核问题的各方感受到中国外交积极进取的姿态;有关港独问题的回应把舆论关注焦点,转向了聚焦大陆和香港经济合作;对经济全球化的表态则被视为展现开放包容的姿态。

  “中国经济‘硬着陆’论可以休矣”更是给世界派发了“定心丸”。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彭博社、俄罗斯卫星网、《海峡时报》等全球顶尖媒体不约而同地将这句话或“李总理指出中国经济将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等作为新闻标题。

  路透社还“划出重点”,指出李克强旨在强调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美国《华尔街日报》称,在中国下调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等举措引发外界关注的背景下,李总理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将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币也会保持基本稳定,意在稳定各方信心。

  此外,李克强总理此次记者会从容自如、坦率务实,不回避记者提出的尖锐问题,有针对性回应外界关注的焦点也给国际舆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有关中方在朝核问题上立场的阐述被视为展现了中国外交的积极姿态。各大通讯社、俄罗斯卫星网、美国《时代》杂志网站和《悉尼先驱晨报》以“中国总理呼吁重返朝核问题对话”、“李总理希望通过对话缓解半岛紧张局势”等为标题进行报道。

  日本朝日电视台评论说,在强化国内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复苏的前提下,中国总理展现出在外交政策上的积极姿态。针对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他提出,中国“不能接受在自己的家门口整天闹个不停”,这被认为是中国计划在地区外交方面主动出击的信号。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则将目光聚焦于李克强总理强调的,中国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该报称,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领导人正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旗手。

  “李总理向特朗普政府传递的信息是,发动贸易战不是个好主意。”这是美联社、路透社和英国《卫报》 的一致观点。舆论认为,李克强展望中美两国合作前景,指出双方不应爆发贸易战,为中美关系发展奠定了积极基调。

  新加坡《联合早报》在简单统计了总理记者会提问后发现,“记者会全场回答以中国经济和民生课题为主,占了12道”。该报用“信心满满”来形容总理的表态,并援引总理的话指出,中国经济会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并迈向中高端水平。(记者 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