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西谈大学生创业若把创业当玩很麻烦
李大西,现任美国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美国利曼兄弟公司助理副总裁、美国凯思比海外创业投资公司董事长、美国东方银行董事、美国哥伦比亚国际大学校长。
北京时间2015年7月12日,李大西像往常一样给“中国风险投资之父”、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写邮件。
除汇报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的工作内容、关心成思危病情之外,远在美国的李大西还想告诉成自己有“一个重要的决定”,“已经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国际大学的聘请,出任他们的校长”。作为新任校长,李大西想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杰出大学”,邮件最后,李大西问成思危“觉得可不可行”?
但李大西没有如往常般等到回复。就在邮件发出去的约九小时前,成思危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从美国归来、送老友成思危最后一程的李大西,在广州一家酒店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这位国家首批公派留学生代表、“李政道项目”的受益者,在经历从研究物理到去华尔街搞金融的转变之后,落脚到了教育。
李大西从1997年力推创新创业教育,并为之努力至今。2015年6月,美国哥伦比亚国际大学聘请他为校长,正是源于他长期致力创新创业推广,与这所新型大学的诉求不谋而合。而在中国办一所职业教育大学,一直是成思危的愿望。据李大西介绍,成思危的这一愿望一度无限接近实现,但因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办起来。
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因此成为李大西与20年老友成思危共同关注、不断讨论深入的话题。
“鼓励全民创业,要循序渐进”
1980年,李大西通过“李政道项目”(又称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由李政道教授主持)公派至美国留学。如今,他有多重身份: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全国政协海外特邀代表等,前不久,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美国哥伦比亚国际大学校长。
1997年,李大西即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此后数十年至今,他一直在鼓励呼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初期,李大西在美国成立了美国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协会将在“华尔街听到的不同声音”以及应对金融危机的建议,呈交给时任总理朱镕基,建言“做中流砥柱,坚决支持香港”。
南方周末: 你对国内的创新、创业环境和现状了解吗?如何评价?
李大西: 我们国内现在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我觉得鼓励创新、创业是必要的,但要循序渐进。
南方周末: 是指现在在大力倡导的“全民创业”吗?
李大西: 我跟你说一句实在话,我一直在鼓吹大家来创业,那是因为很多人不愿意创业,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合适来创业。而且创业的成功率其实是很低的,10%的成功已经是不错的了。
南方周末: 但是2014年你在广东省实验学校作讲座时鼓励每个人做“创客”?
李大西: 是,这个题目是我定的。
南方周末: 坦白说,中国的孩子,普遍被要求好好读书、好好高考,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当有人把创新能力、艺术、科学放到一块,好像都是生存之外的东西。
李大西: 这个肯定是生存之外的东西,我为什么要跟他们讲,就是让孩子们想一些要紧的东西。你不能光想着高考,对不对?
南方周末: 所以你鼓励大家做创客?
李大西: 对,创客是其中一个。你先要明白,创客跟创业不是一码事。现在中国有些人把创客和创业当成一码事了。
创客是什么呢,创客是从美国过来的,maker,就是自己做东西。因为美国是一个很喜欢动手的国家,大家都可以自己做这个,做那个。所以,这个maker,就是鼓励大家来做东西。有的maker就变成一个创业者,像乔布斯,他就是一个maker,就做计算机,拿去卖,后来又做苹果手机。所以说,这个创客和创业是有关联的,有的创客可以变成创业者,但是有的创客只是自己的一个爱好。我是鼓励他们做创客,不等于一定要去创业。
失败了,你才会有进步
2015年6月,李大西正式加入了高校教育校长之列。在注重创新、创业的哥伦比亚国际大学担任校长的李大西,其主要任务就是“找到杰出的老师和杰出的课程”。李大西观察美国鼓励创业、创新的学校,学校氛围和相关课程往往都做得很到位。
李大西在打造自己学校的“金牌教材”,也希望中国高校的相关课程能早日达标。
南方周末: 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
李大西: 大学生去创业,成功率更低,因为他连工作经验都没有。我不是说他不能创业,他们中也有人创业很成功,但对大量的人来说,这会是有一定的问题。
我最担心的是开始创业的时候,他也不懂得这个钱来得不容易。如果大家把创业当玩一样,这会很麻烦。有的父母也不是很宽裕,把积蓄拿来给你烧掉的话,也是挺可惜的。你失败了,你得有失败很痛苦的感觉,你才会有进步。
南方周末: 所以你很看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你写给成思危的邮件中,提到了要寻找优秀的老师,创“金牌教材”。什么是金牌教材?
李大西: 我给你举个例子,像我们有一个老师,他是教创新课程的,是人工智能方向很有名的专家,跟现在国家工程院的院长周济是同学,他们还一起出过一本书。这个老师先后在中国、加拿大创业过。只有这样,他体会到了创业中的酸甜苦辣,通过他讲出来的话,就会很心动。所以这些案例会成为我们的金牌教材。
南方周末: 那么在您的观察里,国内有无这样的金牌教材?其创新、创业教育做得如何?
李大西: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如南京大学,我知道他们也有一个创新学院。但是,我并没有看到他们开出一个创新、创业的课,而他们只是办一些培训班而已,没有系统的课,只是培训班。我觉得其他学校可能也有类似的问题。
南方周末: 为什么那么在意学校的创新、创业课?
李大西: 因为学生在接受系统教育的过程中,会慢慢明白自己合不合适去创业。不一定你聪明你就能够创业,不是说你很豪爽、很爽快,你就行。比如股票市场的交易员,他们经常在培训,实际上就是在淘汰。我跟一些有经验的交易员聊,他们说有的人是教不会的,有的人教了以后就会。这个过程,实际上把这些交易员淘汰掉之后,就剩下比较懂行的人了。
创业人员可能也有点类似。
“大家有点歧视职业学校”
2013年,在纽约创新与合作峰会上,成思危上台发言,聊到教育的重要性,成思危说,“经济只能解决今日问题,科技保证明天,只有教育能确保后天”。李大西坐在台下,频频点头。
教育是他与成思危之间,经常讨论的重要议题。成思危做过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理事长,这是一家成立近百年的机构。李大西知道,老友成思危一直有一个愿望,“做一个中国职业教育大学”。
南方周末: 你和成思危讨论办一所新的职业教育大学,是源于对现有的大学不满意吗?
李大西: 我觉得两个方面吧,一是职业教育不够广泛,现在很多一线上的工人,都没什么培训。中国人有个很麻烦的事情,就是很多人是能糊弄个事情就糊弄。像德国人他当个技工,会为自己从事的这个职业而骄傲。他把它看得很重。这个看重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态度上,对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第二,当做一门技术,会扎扎实实地学。
南方周末: 德国的职业教育,历来被推崇。
李大西: 确实,德国的制造业水平和质量为什么高?我跟德国朋友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德国的工人都经过职业学校的系统培养,职业学校培养两个东西,一个是敬业精神,一个是实际操作的技能。
南方周末: 刚才说中国的职业教育有两个问题,那么还有一个是什么?
李大西: 就是大家有点歧视职业学校一样的,就觉得好像是低等的人才去,你看什么一本、二本、三本,然后才是职业学校什么什么的。我觉得这也是不应该的,很聪明的人也可以去念职业学校,你喜欢就行了。
南方周末: 是不是因为现在中国职业学校里上升空间一定程度受限?
李大西: 对,我是觉得应该给他这么一个空间,你不一定想这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只要你想,总还有一些机会给你的。一个社会要稳定,就要使得下一层的人有机会往上升,所以咱们一定要提供很多上升的通道。
南方周末: 在我国,大家普遍的观点是以找工作,作为衡量职业教育能否成功的指标。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李大西: 我觉得不能够绝对这么看。一个职业学校如果教出来的学生都找不到工作,当然会有问题,但是你不能单把找工作,也就是把就业率作为唯一的标准,那就不应该。
南方周末: 还应该有哪些衡量标准呢?
李大西: 教学成果。很重要的就是到了这个岗位以后,这些学生有没有用,我觉得还是得往后看。你看中国很多事情都是急功近利,这不行的。培养的学生要看到他们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就要看在单位里面起何种作用。
所以,我主张用人单位跟职业学校合作。前两年在学校,最后一年主要由用人单位来派人教。当然不等于说这些人毕业了就全去这个用人单位。而且因为实践的人来教他,对这个学生去找别的工作也有好处。
本科转职校“一刀切”,要慎重
近年来,不断有人大代表提出将三本院校适当转化为职业学校的提案。褒之者有之;贬之者亦不少。
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六百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这些地方高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
南方周末: 在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中,政府应该怎么去理清这里面的权责呢?可能它是一个很关键的角色。
李大西: 应该热情支持,增强大家的这种光荣感、荣誉感,其实行行出状元。我跟你说,也是给大家一种纵向、横向流动的机会。如果你觉得这个东西还可以做得更好,你要转换,要上升,都要给一个机会。这样就比较容易做到人尽其才嘛。
南方周末: 政府目前给出了“热情支持”,2014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要将七百多所地方本科院校,逐步转型为职业教育学校。
李大西: 我说句实在话,我历来不是很同意这种叫做一刀切的做法。我觉得是可以鼓励他们去调整、转向。当生源越来越少的话,他们自己本身就有这个危机感,招不到人。但是我觉得一定一刀切也不行。像在美国,美国教育的精锐的部分是私立学校,你看像哈佛这些名校,其实都是私立的。我们中国私立学校刚开了一点,当然这个水平总的比公立还是差一点。但是你一定给他留下空间往上发展,不要一刀切,我很不主张这个做法。
而且应该培养一些民办学校,让他们往上升。你想把它办成一个一流学校,你还要努力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觉得给人家个机会,给人家个空间。
南方周末: 美国的大学的职业教育是怎么一个样子?
李大西: 美国有比较专门的职业学校,还有社区学校。他们有一个好处,他给你一个流动的空间,这个社区学校过了两年以后你就要有一个选择,你就要继续去做你的工作,或者你还可以升大学,还可以申请,就是职业学校也是类似的。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就是给你一个很大的空间,让你可以向上向左向右这样去发展,中国也应该这样子。
李大西简介:
1948年出生于广东普宁,1975年毕业于华南师院。现任美国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美国利曼兄弟公司助理副总裁、美国凯思比海外创业投资公司董事长、美国东方银行董事、美国哥伦比亚国际大学校长。 1980年,李大西参加中美物理研究生入学考试(CUSPEA)获全国第二名,考取“李政道项目”,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学习物理,并取得博士学位。此后,转入博士后阶段的研究,主要研究当时物理理论界最热门的“超弦理论”。他于1997年发起组织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CASB),为科技与工商搭桥,为中国和世界搭桥。1999年,李大西与80名协会的核心成员成立“工商协会海外创业投资公司”,主要目的是为希望回国创业的留学生和科技创业者提供援助。
编辑: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