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十年村官路 大学生扎根基层当脱贫领头羊
爬山路、访村民是张阳的工作常态。资料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4日电 ( 记者 卢冠琼) 10年前,带着微笑与难掩的学生稚气,刚满20岁的张阳经常穿着迷彩服行走在田间地头,询问、倾听、交流、沉思。劳作中的村民们时不时低声探讨,“哪家的娃儿总在我们村窜来窜去?”“听说是新来的村主任助理,刚分来的大学生村官。”……
10年后,已到而立之年的张阳,依旧奔波在村头小巷。生猪养殖、食用菌培育、林下养鸡、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搬迁……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张阳忙碌的身影已然成为村民们眼中再熟悉不过的风景,“小张书记,这件事我该怎么办?”“小张书记,你就是我们的救火机。”……
10年耕耘,张阳曾任职的三个贫困村,村民人均年收入都实现了翻倍增长。在信任与赞誉声中,他先后获得首届“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全国十佳村民贴心人”等多个荣誉称号。当年一同踏出大学校门的同学,大多都留在了城市。张阳坦言,“偶尔的相聚,会让我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跟大家真的很不一样,也会有失落无措的时候,但是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我知道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张阳说,“从农村考上大学,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利用知识,我可以改变更多!”
经济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才能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建议亦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
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地区协调发展,离不开“张阳们”的知识奉献与满腔热情。
大山里的“村官”:正因为农村穷,所以得回来
“85后”张阳出生于贵州省铜仁市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考上大学那一年,家人再三嘱咐他,考出去了就不要再回农村,哪怕是在大学读个养猪的专业。张阳回忆道,“在亲人们看来,待在农村最没出息,哪里都比农村强。”
然而,农村外的“精彩世界”并没有留住张阳的心。2006年9月,走出大学校门的张阳放弃了在城市就业的机会,响应国家号召,回到了农村,到铜仁市茶店镇开天村担任大学生村官。这一选择与家人的期望背道而驰,让他承受了不少压力。“在贵州贫困山区,考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正因为农村穷,所以得回来。知识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但是,仅仅改变我们个人的命运是不够的,我们要用知识去改变整个中国农村农民的命运。”张阳的执着与激情,最终说服了曾经“上山下乡”当知青的父母。
为了解村情民意,张阳(中)与同事逐户走访,了解村民所需。资料图
虽然生在农村,对农村也并不陌生,但要全面了解村情民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刚到开天村任职的张阳足足花了3多个月的时间,走访全村29个村民组,910户,3621人。初来乍到,年轻的张阳是村民们眼中的“娃娃”。村里头第一回有“大学生村官”,不少村民疑惑甚至是当面质疑他,“这个嘴上无毛、说话不牢的小屁孩,是来‘镀金’的吧?”回想起那段窘迫的时光,张阳苦笑着告诉记者,“我的内心其实很迷茫,有满腔热血,但不知从何入手。而且,被当做不谙世事的娃娃来看待,应该是每一位大学生村官都会面临的考验吧!”
深入基层,在村里老干部的帮助下,张阳逐渐抛掉无措与尴尬,找到了工作方向。开天村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村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经济来源主要以原始耕作为主,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现状让张阳感到焦急。为解放村民思想,更新观念,张阳抓住贵州省文化厅在开天村建立“农家书屋”的时机,多方协调,成立了“科技文化学习中心”与“农业种养技术咨询中心”。先后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40余次,利用村组广播宣传、组织观看光碟、集中授课等形式把学到的先进技术一一传授给村民,1200多人参与其中并受益。
村民在观看完《种植高产油茶》、《蔬菜种植与管理技术》等课件和书籍后,深受启发:“原先只知道种粮食国家有补贴,没想到种植油茶、蔬菜国家也一样给补贴。”那一年,全村种植了400余亩油茶,200余亩蔬菜。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阳逐渐赢得了大家的好感和信任。原先认为“娃娃不会办实事”的村民们竖起了大拇指,“大学生就是不一样,书读得多,致富点子也多。”
在开天村,张阳身兼数职:支部副书记、科技副主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连副连长……为了让全村人民富起来,他充分发挥民兵骨干的带头作用,以退伍军人为主,组织成立了“民兵致富分队”。张阳白天到地里提取基本素材,到市场了解需求状况,晚上研究土质情况,分析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帮助民兵们出谋划策,指导他们发展经济实体。短短两年间,在全村走出了一条“民兵骨干带头、全村共同致富”的发展路子。
同时,经过努力,28户民兵发展成为“畜牧养殖大户”,每户年收入超过8万元。全体村民也纷纷响应,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中来,建立水果基地300余亩,紫皮大蒜基地5000余亩。2008年,开天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年均收入整整翻了两倍,人人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二度留任:变“输血”为“造血”精准扶贫奔小康
2008年五四前夕,参加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的李伟、王红兵、戈新化、张阳等170名大学生村官,给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写信,汇报与农民交往的真实感受和服务农村的收获。
令大学生村官们意想不到的是,李源潮同志给他们回了信。表达关心与问候,李源潮在信中表示,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的高校毕业生发挥表率作用。李源潮指出,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富有创造热情,但多数人还缺乏基层艰苦生活的锻炼。如果不到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就很难担当社会重任。他鼓励大学生村官们,要弘扬志愿者精神,做好吃苦奉献的思想准备。要认真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尽快熟悉农村情况,从最受农民欢迎的具体事情做起,找准发挥作用的切入点。要把自己作为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农民学习,与农民交朋友,先当“村民”后当“村官”。李源潮说,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
这封回信给包括张阳在内的大学生村官们带来了极大鼓舞。2008年10月,两年期满的张阳又续签了3年的村官聘用合同。
2011年,村官两届任期满,张阳考入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侗族乡党建办,转岗成为基层公务员,先后担任瓮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两河口村第一书记、敖寨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等职。因为之前的村官经历,张阳临危受命,再次来到贫困村——中华山村、杨家寨村担任包保联系村干部。
“工作难度和压力较之前更大。”到岗不久,便遇上情绪激动的村民到办公室摔杯子砸椅子,张阳意识到了迅速开展工作的紧迫性。看到张阳这么多年一直在农村兜兜转转,女朋友在这个时候提出了分手。事业爱情两不顺,情绪低落的他在忙碌的工作中调整心态。每逢刮风下雨就往外跑,忧心百姓的庄稼是否受灾?危房村民是否搬出?翻看工作笔记,记者发现,张阳鲜有休息日。
近年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力度加大,张阳用自己探索的方式,改变着贫困乡村的面貌。张阳认为,转“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发展产业是核心,而科学治贫理念是产业培育的关键。
张阳分析,中华山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要想群众脱贫致富,必须跳出传统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他带领村支两委班子,争取村民的支持和配合,协调鼓励村支两委成员到乡农村商业银行贷款60余万元、村委出资集体资金30万元、172户贫困农户依托项目资金100万元参与分红,成立了万山区方圆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考察和广泛征求意见后,生产黑木耳52万棒。
为盘活资源,壮大发展规模,张阳和乡班子成员以每亩800元的租金标准,鼓励农户转让闲置土地,租给村集体统一经营的合作社管理,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同时,为提高精准扶贫人员的收入,鼓励他们优先就业。他告诉记者,目前长期在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务工的人员有40人、长期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上务工的人员有300人,每人每月至少务工20天以上,每人工资平均80元/天,就业盘活了人力资源,增加了贫困户们的收入。
在资金分配中,张阳与乡班子成员提出了“原始的扶贫资金不纳入分配,用于下年扶贫发展”的方案。他向记者解释道,贫困户脱贫后将实行动态管理,采取“622”模式进行分红,纯利润的60%用于精准扶贫对象,20%用于村级集体经济,20%用于管理人员奖励。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凝聚了民心。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作为基层村干部,张阳深感“任重而道远”,但是他充满信心。
“在工作无头绪、委屈无处说的时候,我也想过放弃。看到今天村里的变化,我庆幸自己一路坚持了下来。”张阳说,自己这十年的收获比失去更多。
记者问,“对于一批又一批奔赴农村奉献青春的高校毕业生,你最想跟他们分享什么?”张阳翻出了2006年初到基层时写下的一句话,“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身居陋室而不言苦,甘当大学生村官而不言亏。”张阳说,“不当村官或许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与群众一起奋斗拼搏的经历,不是每个大学生都会有的。”(据中国青年网)
编辑: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