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绿杠杠”,四川发出最强音:春风更绿长江岸!

05.08.2016  08:35
透过“绿杠杠”,四川发出最强音:春风更绿长江岸!   ——《大规模绿化全川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总体规划(2016—2020年)》启动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前,“大规模绿化全川”来了,绿色四川呼之欲出。透过久久为功的九大任务——“绿杠杠”,在“生态绿线”的引导下,四川正发出最强音:春风更绿长江岸。
新时期国土绿化工作的关键。7月27日,在记者探访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情况时,四川省绿委办主任、省林业厅副厅长包建华开宗明义说道:“统筹推进城市、集镇、新村绿化美化,提供更多更好的清新空气、清洁水源、优美环境等生态产品,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活环境,是新时期国土绿化工作的关键任务和努力重点。”
呼之欲出的绿色四川发出最强音:春风更绿长江岸!在采访中,四川新闻网环保频道记者发现,透过《大规模绿化全川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总体规划(2016—2020年)》(下面简称:规划),一个守土有责、正发起新一轮国土绿化崭新实践的四川跃然纸上;在@绿色视川(微信公众号)看来,绿化全川的九大任务就是九道“绿杠杠”,就是划出了一条“生态绿线”,借此四川正发出最强音:春风更绿长江岸。我们不难看出,在点、线、面上整体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地绿山青、绿满全川”的绿色四川呼之欲出。
春风更绿长江岸
守土有责,誓言“地绿山青、绿满全川”
  古语道:“春风又绿江南岸”,而今的四川正发出最强音:春风更绿长江岸。守土有责的四川明确提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地绿山青、绿满全川”,这是共识。透过规划里的字里行间,沐浴在生态文明的春风中的长江流域两岸,已然勾勒出的是:地更绿、山更青。透过规划,一个守土有责、正发起新一轮国土绿化崭新实践的四川跃然纸上。
大规模的绿化全川,就是要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规划指出,“国土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改善人居环境、保障生态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据了解,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幅员面积约占长江上游的一半,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在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大规模的绿化全川”就是责无旁贷的举措,7月28日,四川省绿委副主任、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表示:“省委省政府对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十分重视。”要推动发展观念向生态优先转变,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出席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的他还认为:“这次省委全会进一步做出了坚持绿色发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决定,这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展大规模的绿化全川行动。”
7月13日,在四川省人大“两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陈光志就特别强调指出,“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也是党和人民的热切期盼”。他进一步强调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绿色”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同时,我们四川地处长江及黄河上游,既是全国生态建设的核心地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和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十个字,对四川今后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路径选择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
去年10月,在2015年“四川省人大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上,时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润秋的也曾明确到,“四川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核心区,是保障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的重要防线。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动植物基因库、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孑遗种和濒危种最为丰富的地区。加强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支撑带、促进长江经济带与南北丝绸之路经济带联动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尧斯丹还介绍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省绿化委员会印发了《大规模绿化全川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总体规划》,“接下来,我们还将印发具体的实施方案,全面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他表示,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的关键在于“提高森林的质量,做大森林的规模。”
“生态绿线” 九道“绿杠杠”
绿色四川就是要筑牢长江生态屏障
  随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洪涝、泥石流、雾霾、沙尘暴等地质灾害和极端天气出现频繁,社会大众更加深刻意识到生态建设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改善人居环境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最新消息显示,中国拟对基本农田永久性保护,18亿亩土地“红线”未被突破。而在生态文明建设日渐升华的当下,四川提出绿化全川的“绿杠杠”——九大任务,无疑就是最直观的、不容置疑的“生态绿线”。
在@绿色视川(微信公众号)看来,绿化全川的九大任务就是九道“绿杠杠”,就是划出了一条“生态绿线”,借此四川正发出最强音:春风更绿长江岸。我们发现,在已然启动的规划中,以久久为功的“生态绿线”——“绿杠杠”为引,在点、线、面上整体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地绿山青、绿满全川”的绿色四川呼之欲出。在“春风更绿长江岸”的奋力实践中,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必将更为牢固。
以问题为导向,瞄准目标奋力前行,誓言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四川将如何“啃硬骨头”呢?问题是“国土绿化已经进入啃硬骨头、迈新台阶的攻坚阶段”。面对一系列数据和举措,面对新一轮国土绿化的崭新实践,川网记者问道:“这个工作难不难?”包建华认真地回应道:“总体而言,全省自然生态整体好转,但局部脆弱的状况仍然存在,边绿化、边治理、边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城乡绿化水平不高、人均绿地资源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国土绿化机制体制不活、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国土绿化已经进入啃硬骨头、迈新台阶的攻坚阶段,必须凝心聚力共补短板。”资料显示,目前四川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分别位居全国第4位、第3位。目标是森林覆盖率提高4个百分点,“扎实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实现地绿山青,绿满全川。”规划指出,“用5年左右时间,集中实施一般宜林(绿)地造林绿化、生态脆弱区治理、长江上游水系绿化、道路绿化、森林城市建设、绿色家园建设、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绿化成果保护等九大任务,从‘建点、连线、扩面’全方位入手,2016-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1400万亩(含宜林林地造林300万亩、不宜耕作土地造林1100万亩),封山育林1600万亩(含疏林地补植封育380万亩、一般灌木林地封山育林780万亩、未成林地封育管护440万亩),湿地生态保护修复2500万亩,生态脆弱区治理1000万亩,草原生态保护修复3000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000万亩,着力构建国土绿化生态安全网络,扎实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实现地绿山青,绿满全川。”
那说到底,这“硬骨头”要如何啃呢?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地绿山青、绿满全川”的四川正发出最强音:春风更绿长江岸。那说到底,这“硬骨头”要如何啃呢?不妨,我们具体看看九道“绿杠杠”。
绿杠杠 第1道:实施一般宜林(绿)地造林绿化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相结合,加快宜林荒山、荒坡和荒滩造林绿化,增加森林植被。二是以自然恢复为主,实施灌木林地封山育林和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补植补播,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三是稳定和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草)范围,对符合条件的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陡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应退尽退,因地制宜栽植特色干果林、木本药材、木竹原料林、珍贵树种用材林等,助推脱贫攻坚。到2020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1110.0万亩,封山育林1330万亩。
 绿杠杠 第2道:实施生态脆弱区治理
  一是在土地沙化较为严重的甘孜州石渠、阿坝州若尔盖等22个县,采取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等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沙化土地治理606万亩。二是在宜宾、泸州、凉山、攀枝花等重点市州加快实施岩溶区综合治理,恢复林草植被,完成岩溶区综合治理36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0.8万亩,封山育林(草)273.2万亩。  三是在攀枝花、雅安、阿坝、甘孜和凉山等地开展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综合采取固土保水(工程治山)、工程引水储水、微水滴灌和植苗植灌种草等修复措施,完成治理30万亩,建设一批集中连片治理示范带。四是针对地震、滑坡、山洪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受损土地及矿山开采、水电开发、公路建设等工程建设形成的破损山体创面及工矿废弃地,通过生态毯铺植、岩面垂直绿化、客土植树种草等技术措施,让受损地块(段)再次绿起来,实现全省可治理灾损及工程创面综合治理率达80%以上。
 绿杠杠 第3道:实施水系绿化
  重点打造以长江、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8大流域干流为骨架,其他支流、湖泊、水库、渠系为支撑的水系绿色生态廊道防护林体系,实现“岸(渠)绿、水清、流畅”目标。全省完成河流渠系绿色生态廊道营建2万公里,湿地保护修复2500万亩,划建湿地公园60个。
绿杠杠 第4道:实施道路绿化
  按照“高速公路、铁路两侧植树各50米、省道两侧植树各30米、县道两侧植树各20米、乡村公路两侧植树各10米”的标准,沿客运专线、高速公路、国道、快速通道、旅游公路实施彩花、彩叶植物绿化美化或改造提升,将绿色通道打造成四季不同的绿色生态景观走廊,提升通道绿化美化水平。全省完成铁路绿化1800公里,公路绿化建设4万公里。
绿杠杠 第5道:实施森林城市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成都平原(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以及乐山、雅安部分县区)森林城市群、川南(自贡、泸州、内江、宜宾,以及乐山部分县区)森林城市群、川东北(广元、遂宁、南充、广安、达州、巴中)森林城市群及攀西(攀枝花、西昌)森林城市群等四大森林城市群建设,全省新增城市公园绿地15万亩以上,人工造林3万亩;建成森林城市25个、森林县区(绿化模范县区)90个。二是依托独特的山水特色,统筹近郊、乡村风景资源、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集中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森林乡镇和园林城镇。全省新增集镇绿化面积27万亩,创建绿化特色鲜明的森林乡镇200个。
绿杠杠 第6道:实施绿色家园建设
  一是结合新农村及聚居点建设,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原则,开展平原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全省完成新村造林绿化140万亩;推进城镇庭院绿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园区、居民小区、部队营区绿化美化,落实绿化养护责任,实现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树。二是广泛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义务植树,“省市县乡村、党政军民学”互动联动,聚力绿化全川。大力营建希望林、纪念林、青年林、巾帼林、同心林、长青林,推行捐资建绿、认管认养、购买林业碳汇、爱绿护绿宣传等多种方式履行植树义务。到2020年,全省义务植树参加人数1.5亿人次,完成植树6亿株。
绿杠杠 第7道: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
  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推进草原围栏、退化草原补播、人工饲草地建设,加大草原“黑土滩”和退化草地治理力度,促进草原生态修复,有效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切实增强草原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构建“草原增绿、农牧民增收、草牧业增效”的良性共赢局面。到2020年,全省完成草原生态保护修复3000万亩,其中人工种草1500万亩,草原改良600万亩,板结化草原治理300万亩,鼠荒地治理600万亩。
绿杠杠 第8道: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按照“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严格保护公益林,集约经营商品林”要求,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加大中幼龄林抚育力度,加大低效林改造力度,禁止对天然林实施更替改造,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到2020年,全省完成森林精准提升面积2000万亩,其中:中幼龄林抚育1200万亩,低效林(含退化林分)改造800万亩。
绿杠杠 第9道:实施绿化成果保护
  一是严格落实森林和林地、湿地、物种、沙区植被等生态红线制度,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严格落实城市绿线管制,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红线和绿化成果的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加强新建绿地成果的保护管护,创新管护体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分级、分片落实绿化成果管护责任,实现“地有所属、绿有所养”,确保绿化成效。三是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保护好所有天然林资源,加强现有2.65亿亩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管护。切实巩固前一轮1336.4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四是强化古树名木调查建档和保护工作,实施古树名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严禁移植古树和天然大树进城,挖掘古树名木生态文化。五是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遗产地、湿地公园建设,提升生态资源、生态成果保护水平。六是加强森林和草原火灾预警监控、扑救、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加强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执法、防控减灾体系建设,防止有害生物传播蔓延;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水平。到2020年,全省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达到500个(其中森林公园200个);林地保有量不少于3.54亿亩,森林蓄积不低于18亿立方米。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前,“大规模绿化全川”来了,绿色四川呼之欲出。透过久久为功的九大任务——“绿杠杠”,在“生态绿线”的引导下,四川正发出最强音:春风更绿长江岸。
延伸阅读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幅员面积约占长江上游的一半,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在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工作,1989年作出“绿化全川”重大决定,相继启动实施长江防护林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退牧还草、水土保持、城乡绿化等工程,全省上下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和生态修复,国土绿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其间,单就森林资源来看,森林资源呈现出大幅增长态势。累计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2亿多亩,实施森林经营5000多万亩。森林面积增加了1亿多亩,森林覆盖率由1989年的19.21%增加到2015年的36.02%,提高了16.81个百分点,增长了近一倍。目前,四川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分别位居全国第4位、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