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中 向“咽喉要道”冲刺

24.01.2016  07:51

  图为寒冬中施工的虎峰岭隧道。黑龙江日报记者刘心杨摄

  黑龙江日报记者狄婕

  20日,大寒。经过了一天一夜的降雪,积雪覆盖下的张广才岭仿若一幅静态的中国水墨画。然而,崇山峻岭间,铁路建设者们正日以继夜地奋战在哈牡客专的“咽喉要道”。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大山中的宁静,火热的建设激情和高昂的建设斗志在这片昔日的高寒禁地上燃烧着、沸腾着。

   隧道施工24小时不停歇

  上午9时,沿着盘山雪道,记者来到哈牡客专虎峰岭隧道出口施工作业面。由中铁五局哈牡客专项目经理部建设的虎峰岭隧道全长8755米,这里是全线乃至全省在建隧道中的第一长隧,更是哈牡客专重要的控制性工程。

  记者跟随施工人员走进隧道内,高大的拱形隧道已经初具规模。已经建好的部分长达300多米,越往里走,烟尘越显浓重。行走中,一辆自卸车正在向外拉运隧道里爆破出的渣土碎石。

  “轰轰轰”,伴随着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记者看到,二衬台车、挂板台车、开挖台车等各种大型机械悉数登场。在隧道深处,工人们有的手持风钻机打孔,有的站在衬砌台车上施工作业。

  据介绍,隧道的施工,通常是先打孔放炮,再用钢拱架进行隧道的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做防水板,最后二次衬砌,衬砌成型。而这些步骤,都是在隧道内逐步多作业面同时推进的。

  中铁五局哈牡客专项目经理部一分部党工委书记苏晨光告诉记者,虎峰岭隧道共有6个工作面同步组织施工。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工,隧道内昼夜灯火通明,300多名工人24小时轮班作业不停顿连续施工。

   先进施工技术破解地质难点

  虎峰岭隧道被喻为哈牡客专的“咽喉要道”,险要的地形和复杂的地质结构,曾让中东铁路建设者望而却步。而今,中铁建设者们却在这片高寒禁地上书写奇迹。

  中铁五局哈牡客专项目经理部一分部副总工程师王志强告诉记者,虎峰岭隧道存在一些复杂的地质情况。部分岩层破碎、风化,开挖的过程非常危险。“这就好比一块豆腐,如果比较结实完整,挖掉一块,剩余部分还很结实。但如果豆腐比较破碎,挖掉一块,就很容易整体破碎。”王志强说,为了破解复杂地质带来的难题。施工人员首先要根据铁路设计院的勘测结果,对复杂地区进行每5米至100米不等的物勘。这就好比给岩层做“CT”。当确认了围岩差的区域,就要进行超前支护。也就是将10米一根的钢管插入围岩中,向钢管内注入高压特殊混凝土浆液,对软弱破碎围岩进行超前加固;开挖后及时对开挖面挂钢筋网片,安工字钢,打锚杆,再进行喷射混凝土支护。这些特殊加固完成后,再进行正常的施工步骤。每一个复杂的工序都是为了保证绝对的安全。

  同时,为了确保施工的需要,记者看到,隧道附近的钢结构加工厂坚持冬季施工。在钢构厂内,工人们正生产着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所用的钢构架。每月可以生产600吨。

  目前,虎峰岭隧道已经完成掘进支护施工1300米左右。

   多重保温确保冬季施工

  在哈牡客专建设现场,无论是虎峰岭隧道还是威虎山隧道,全都地处林海雪原。这里每年有6个月被积雪覆盖,山中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气候。前往施工现场的路上可能还是晴天,但进入建设工地就已经雪花纷飞。可就是在这种极寒天气里,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建设者们战冰雪抗严寒,在雪虐风饕的龙江大地上掀起了建设热潮。

  在中铁十九局哈牡项目先行二标的威虎山隧道建设现场,记者看到,1500平方米的2号拌合站已经加盖了暖棚。棚内地热、暖气管道同步加热。料仓里的沙子也被插入暖气管道,源源不断地输送热气。中铁十九局哈牡项目经理部二工区总工程师李鹏告诉记者,通过这些加热措施,拌合站内会维持在零上15至20摄氏度。两台120搅拌机组也“穿上”了棉衣。这样,拌合站一天可生产800立方米混凝土。

  在虎峰岭隧道,记者看到,建设者们在隧道口前安装了长20米的保温棚,进入隧道需要过三道防寒门。隧道内,25个保温炉,炉火通红,24小时不间断加热,以确保隧道内可以达到零上15摄氏度。苏晨光介绍说,虎峰岭工区每天要烧28吨煤以确保冬季施工。

  为了哈牡客专能够早日顺畅贯通,一场鼓足干劲、快马加鞭、如火如荼的铁路建设会战正在龙江大地上高潮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