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都”伊春借“绿”生“金”

11.07.2017  09:01

  新华社哈尔滨7月10日电(记者马晓成)位于小兴安岭南麓的小城伊春,曾是我国主要的天然林采伐生产基地。开发建设60多年来,共为国家建设提供优质木材2.7亿立方米,占我国国有林区产量的近十分之一,这座小城也因此被称作我国“林都”。

  老伐木工人甄长龙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现在还能记起“林都”过去的样子:“喘着粗气”的森林小火车拉着木材,穿行在林海雪原中;油锯声响彻山谷,粗壮的原木顺着山上的坡道,轰隆隆地滚下山脚。

  靠山吃山,是很多资源型城市的共同特征,伊春也不例外。采伐树木,加工木材,伊春仿佛就是一座大型的木材加工厂。

  持续数十年的采伐,在滋养了伊春成长的同时,也让这片土地渐渐被“透支”。红松是伊春主要的森林采伐品种,大量的采伐使伊春林区天然红松资源从开发初期的108万公顷、约1.5亿立方米蓄积,下降到不足5万公顷、约590万立方米蓄积。

  为保护森林资源,2011年伊春林区停止了主伐生产。2014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伊春林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放下了斧锯,伊春市的经济增速一度下降9.4%,上千家企业关停。

  但停伐让森林得到了休养生息。从2010年至今,伊春林木总蓄积提高了0.3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83.9%提高到84.4%。

  伊春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拥有的自然资源,换一种新的角度,重新定义“靠山吃山”。

  “大自然已经将绿色的资源禀赋给了我们,好山、好水、好空气,正是伊春拥有的最好资源。”伊春养溪谷生态景区负责人冯颜斌说。

  “我们伊春人常说,‘林都’待客不用酒,捧出绿色就醉人。以前我们总觉得靠山吃山就是向大山索取。但是现在,我们放下了斧子锯子,一样也可以靠山吃山。”乌马河林业局原采伐工人李秀梅说。

  据统计,2016年伊春共接待游客1002万人次,同比增长40.2%,实现旅游收入87.1亿元,同比增长41.9%。7月初,伊春市举办了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小城不大,风景如画”的伊春,正加速用“绿色”带动林区转型发展,打造夏日“旅游名片”。

  目前,旅游业带动的第三产业在伊春GDP占比已达63%。今年一季度,当地GDP实现34.4亿元,同比增长4.8%。(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