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河林区基层法院:创新工作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10.06.2015  11:42

        柴河林区基层法院发挥审判职能,提升服务功能,更加有力地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林区和谐、保障民生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和使命,在推进“平安林区、法治林区”建设中勇当“创客”,以更务实的作风、更新的举措展现法院新作为,为兴林富民强局大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创新纠纷处理机制,着力构建大审判工作格局

        柴河林区基层法院将审判工作置于维护林区社会和谐、服务林区转型发展的大局之中,案内、案外两手抓两手硬,在不断提升案件质效,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延伸审判职能,通过建立巡回审判、入户调解、司法建议等工作机制,放大案件审理效果,注重普法宣传,达到审理一案、威慑一串、教育一片、和谐一方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巡回审判进林场、生态理念驻民心。5月4日这一天,地处柴河林业局深山区的向日林场与以往不同,一向安静的场区办公室前围满了林场的职工群众。原来,柴河林区基层法院的巡回法庭开进了这里,对发生在该林场的一起盗伐林木案件进行公开审理。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起,喧嚣的人群顿时静了下来。向日林场地处深山区,环境相对闭塞,当地的群众法治意识淡薄,因砍树做“木耳杆儿”而触犯法律的案件,当地的老百姓并不以为然。所以当听说一向老实本份的李老汉吃上官司了,林场老百姓都想看看法官到底怎么审案,砍了几棵树到底给定多大的罪。法官深谙老百姓的心理,为了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在庭审中,法官将一些法律术语换成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来说,经法官深入浅出地释法析理,被告人李老汉才明白了自己的行为触犯了国家法律,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法庭上,这名老林业工人后悔做下了糊涂事。最后法庭判处李老汉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2000元,李老汉被当庭释放。主审该案的刘法官说:“我不想把这次庭审开成一个公审大会,本案被告人李老汉犯罪数额不大,只是因为他不懂法,才触犯了法律,所以在庭审中我更加注重教育效果,借此警示老百姓,致富没有错,但一定要遵纪守法,乱砍滥伐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一直观注庭审的一名中年汉子说,“要不是亲身观看了庭审,我还不知道砍几棵小树就犯了法呢,以后真得引以为戒啊。

        公正司法是基石,司法建议促规范。柴河林区基层法院紧紧依托审判工作实际,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存在的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普遍向、倾向性问题,主动提请有关部门注意,并及时提出司法建议,并将司法建议的可行性、是否采纳和实施效果作为检验法官综合素质和公正司法能力的重要依据,做到以审判工作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以良好的司法效果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通过审理“民告官”案件,发现了诸如《行政处罚告知笔录》存在制作程序上的瑕疵、《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适用法律条款不准确、引用法律条文不规范等容易引起行为人异议等方面的问题向执法部门发出了司法建议函,并得到了执法部门的肯定和回应。在审理供热、物业管理、劳资争议等一些影响民生、群体性事件中,柴河林区基层法院积极作为,主动与多部门联系沟通,协商解决了多起群体性矛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并按照建议完善了供热管理收费、房屋维护等多项便民举措,为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稳定、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做出了不懈努力。

        拓展司法职能,着力构建大服务工作格局。

        “对群众来法院求助的,我们要求法官不吝惜语言,充分释法答疑做好诉讼指导。对有特殊困难的当事人,我们想尽办法为其提供诉讼上的便利,为群众依法维权构建绿色通道。”院长刘涛说。这是一句实实在在的承诺,也是柴河林区基层法院开展诉讼服务贴近群众的真实写照。

        柴河林区基层法院延伸法律服务触角,推行一系列便民措施,为林区群众立案提供有利条件。针对因交通事故或因其他原因行动不便的伤病患者、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上门立案、预约立案等便民服务。当接到有上门立案需求的电话后,立案法官详细询问当事人的诉求,然后准备相应立案材料到当事人家中提供上门立案服务。同样,对待因身体原因或者当事人不在本地等情况有立案需求的,提供网上立案服务。登陆法院官方网站,法院负责技术的相关人员在线,帮助联系立案法官,由立案法官通过网络指导当事人进行立案,或与立案法官约定具体的立案接待时间,一次性告知立案材料,避免数次奔波,减少当事人诉累。截止到目前,柴河林区基层法院提供上门立案、网上立案、预约立案30余件,较好解决了林区群众立案难问题,切实将司法为民、服务群众的理念落实到了实处。

        设立法官工作站,将矛盾化解和风险预防前移一公里。“法官进社区后,小纠纷、小矛盾在社区就可以解决,有了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更有质量了。”这是柴河林业局社区居民们的肺腑之言。

        社区法官是柴河林区法院精挑细选出的业务骨干,平时在院里工作,每到周六、周日或社区居民有法律需求的时候,社区法官就进驻到工作站与人民调解员一起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前些年,居民们‘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很多,最近这一年,居民的法律素养提高了,有时咨询的问题我们法官还得仔细琢磨琢磨才敢回答呢。”工作站的王成利法官说。社区法官除了举办法制讲座、开展诉讼指导、调解民事纠纷外,法律咨询的工作要相对多一些。社区百姓只要有纠纷,首先想到要找社区法官。曾经社区法官调解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借款人李女士动情地说:“社区法官解决了我的困扰,又未伤邻里和气,让我感受到社区法官确实是为老百姓解决问题来了。”自设立法官工作站以来,社区法官共开展诉前调解100余件,接待群众咨询200余次、入户回访75件,举办法制讲座、社区普法20余次,参与群众上千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在林区日渐浓厚。

        创新审判管理机制,着力构建大数字工作格局

        在新媒体时代,法院开展审判工作和诉讼服务要主动适应互联网+的新常态。柴河林区基层法院加快数字化法院建设,完善法院三级专网建设,扎实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让人民群众以看到见、摸得着、体验到的方式切实地感受到审判质效、司法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改变。

        数字法院系统,促进司法规范化。为规范审判活动,提高审判质效,促进司法公开、公正,柴河林区法院在推进裁判文书100%比例上网公布的同时,按照上级法院的时间表,已提前完成了数字法院系统的安装与测试。柴河林区基层法院结合工作实际自创了一套“五审五查”工作模式,为裁判文书把脉体检,实现了裁判文书“无病”公布。针对数字法院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审管办又总结出“五个及时”规范“数字法院”节点管理的经验作法。“五个及时”不仅要求法官在案件信息录入时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按照既定时限录入不拖延,也是用科技手段倒逼审判流程规范管理,促进司法公正。

        远程视频庭审,化解百姓“出门难”。“柴河林区基层法院的服务真给力,不用到远隔五百多里的中院去开庭,我的上诉案子在柴河就能开庭审理了。”当事人冯远高兴地说。冯远是一起合同纠纷案件的上诉人,主审一审案件的吴法官考虑到冯某生意繁忙,便主动与林区中级法院沟通协调,考虑到当事人的实际困难,中院决定采取远程视频的方式审理该案,这样既省去了冯远往返柴河和哈尔滨的旅途之苦,也为其节省了时间。2015年1月14日,随着法槌敲响,远程视频庭审正式开始。在庭审中,中院主审法官和上诉人冯远及其另一方当事人及代理人通过高清摄像头和音频设备进行了无障碍沟通。庭审图像十分流畅清晰,声音清楚,犹如在现场“面对面”交流,庭审过程十分顺利。这是柴河林区法院通过全省法院三级联网技术协助中院审理案件,不仅方便了当事人诉讼,也大大减轻了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两微一网,塑造司法服务新形象。柴河林区基层法院注重普法宣传,注重社会评价,树立新形象,展示新作为。在立足传统媒体开展法治宣传的同时,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和柴河林区基层法院网,多角度、多频率地开展法制宣传和司法服务,满足群众的法治需求。在诉讼中心显要位置张贴法院官方网站二维码,指导当事人通过手机扫一扫即可查询立案管辖、立案须知、案件快报等内容,查询常用文书格式、裁判文书、开庭排期、国家最新法律法规等,并可实现与法官在线咨询交流、申请网上立案、网上举报等功能。注重法制宣传,主动融入互联网+的新模式,今年以来,柴河法院网和微博,及时发布法院动态信息,直播“公众开放日”活动,努力塑造良好的法官形象,营造公正司法、廉洁为民、崇尚法治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