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工 林下经济迈向“立体开发”
黑龙江日报记者 赵辉 马一梅
盛夏时节,全省森工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现场推进会,7月4日~5日在绥阳林业局细鳞河、双桥子经营所的黑木耳种植基地现场,以及八面通林业局枯河沟经营所榛子套种林下人参的林地现场召开。边走、边看、边听、边议、边学,我省森工林区转型发展重要手段的林下经济产业,在一次次现场推进行动中,形成了林上、林中、林下、林缘立体开发新模式,完成了林粮、林畜、林禽、林蜂、林蛙、林渔、林菌、林果、林药的“基地+龙头+市场”产业发展布局。
提升总量向生产营销型转变
据了解,我省森工林区正加速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战略的转变、加速种植业向畜牧业战略的转变、加速生产型向生产营销型的转变。坚持“一局一业”、“一场一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提升总量为目标,实现林下经济的产业化布局、规模化发展、集团化运营。
森工立足发挥比较优势,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开发格局,以龙头企业、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建设八大生态主导产业、打造十大产业园区、构建十大产业集团,引领、辐射、带动林下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到2016年年底,力争实现林下经济产业总产值385.1亿元;从业人员经营性收入实现2.3万元。到2020年林下经济产值力争达到476亿元,实现年均增长10%;重点推进50个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森林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打造10个产值1亿元以上的较大规模、较大潜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
建好基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今年,我省森工林区把林下经济发展工作重心,放在重点培育种植养殖、森林食品和北药等优势特色产业上,严格落实种植、养殖业计划。2016年安排种植业播种面积602万亩,落实种植业基地10处;稳固黑木耳15亿袋的种植规模,实现食用菌由追求数量扩张向稳产、提质、增效转变;重点发展林下畜禽养殖和林区特色养殖,今年启动了150万头猪、2000万只禽类的养殖计划。
为了保障种养殖计划落实,他们不断加大服务力度,加强政策扶持。目前已落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6000万元;通过周转金借款、以奖代补、以奖代投、股权投资等方式,扶持基地、龙头企业发展,扶持“三品”认证;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送科技上山等活动;举办北药、“互联网+”、绿色食品营销、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班,已培训200余人次。
提高附加值龙头企业引领深加工
推进“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再用“卖得好”倒逼“种得好”,加工是关键。
在“摆脱原字号、让林区资源走上精深加工之路”的发展思路中,省森工总局强化龙头培育,积极打造产业发展主体,重点培育农畜产品、森林食品、北药加工及销售骨干龙头企业,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同时加强招商引资、银企对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目前,已有迎春蜂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绥阳宏福山特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柴河威虎山林农特产品加工厂等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的加工企业30余户。其中,柴河威虎山饮品公司实现年产值近1.25亿元,利润2000万元;迎春蜂产品公司,是全国唯一从蜜源植物、收购、运输,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可追溯的特大型蜂产品加工企业,产品进驻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50家高端卖场;方正林业局工业园区引进哈尔滨丰和方正草本箸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草本一次性筷子”加工项目,设计生产规模30亿双,预计年末完成生产线调试工作。
完善营销 攒足产业发展后劲
竖起“黑森”品牌,林下经济产业总产值达到385.1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0.6%,是森工林区2016年的主要预期目标。
为此,他们深入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加强对“黑森”商标的内部管理;推进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标准化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建设,引导企业逐步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加强企业“三品一标”认证力度。
同时,强化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坚持旗舰店建设和“互联网+”市场营销双轮驱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自营与加盟连锁相结合,合资与合作相结合的多元化营销模式,逐步形成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立体营销网络。目前,黑森绿色食品商城、天猫、京东旗舰店、黑森微店已实现良性运营,黑森绿色食品旗舰店将在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已有15家基础上再新建20家。
作为林区职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战场,森工林下经济产业正逐渐变成“不砍树、能致富”的绿色惠民“聚宝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