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就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专访市残联理事长王碧玉

17.08.2015  19:21

自2011年以来,哈尔滨市残联以创新促发展、求突破,积极探索和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先后在全国残联系统率先创新实施农村残疾人产业扶贫和残疾人网络就业新模式,成功构筑“双轮”驱动战略,让哈尔滨市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这驾马车跑得更稳更好。8月11日至13日,《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副主编林筱芳、总编室主任罗新欣专程到哈尔滨就我市残疾人扶贫、就业工作对市残联理事长王碧玉进行专题采访。

2011年,哈尔滨市残联提出“创业创新,产业扶贫”工作理念,在全国残联系统率先探索农村残疾人产业化扶持新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残疾人参与的方式”,以“公司+基地+残疾人养殖户”为产业链条,建立残疾人与龙头企业间的利益联合机制,带动农村有劳动能力残疾人规模从业,整体脱贫。2013年,市政府投入1500万元,对农村残疾人产业扶贫给予支持,陆续建立了“巴彦县华强残疾人特色养殖培训示范基地”、“双城市农村残疾人食用菌养鸡扶贫基地”、“宾县残疾人蔬菜种植产业园区”、“五常市残疾人蔬菜种植创业产业园”五个产业扶贫基地。这些扶贫基地立足当地优势资源和基础,创立了可持续运营的产业模式,进入快速成长期。截至目前,产业扶贫共扶持带动4500余残疾户就业,13206名残疾人实现脱贫,年人均收入10320元。2014年,市残联又将农村残疾人产业扶贫提标扩面,向九区、九县(市)全面铺开。农村残疾人在产业扶贫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增强了融入社会的信心和勇气。

2013年,市残联针对城镇残疾人就业难、生活难现状,创新引入残疾人网络信息化就业理念,在全国率先建立以基地集中就业和居家网络就业相结合、通过电脑打字进行计件式数据信息录入网络化、数字化的残疾人就业新模式。目前,已与3家企业的9个网络就业项目开展合作,创立“哈尔滨市残疾人网络培训就业基地”,被中国残联就业中心确定为“全国率先实现残疾人网络就业的试点单位”。随后,市残联相继在平房、阿城、延寿、双城等区、县(市)建立分支网络培训就业基地,网络培训就业工作得以向农村延伸。同时,升级拓展残疾人电子商务、网店、微店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培训近百名残疾人开展电商创业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训残疾人网络就业1700余人,1400余名残疾人实现了网络集中就业和居家就业。市残联决心在“十三五”为哈尔滨市所有有网络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使他们更有尊严的生活,共享社会文明进步成果。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专访期间,还到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巴彦华强皮草产业园区进行了实地采访。

(来源: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