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力气转变发展方式调结构 促农业发展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11.03.2016  18:00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海波昨天在调研全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时强调,要通过下大力气调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围绕调强优势、调大产业、调优布局、调高效益,大力发展精细化、高端化、特色化的高效农业,走出一条高效、安全、优质、绿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让更多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市委常委、秘书长石嘉兴参加调研。

“十二五”时期,我市设施蔬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种植面积达到28.8万亩,产量145万吨,产值30亿元,占蔬菜总产值的36%,全市冬春淡季蔬菜自给率由不足35%一跃提高到60%。同时,还新建和完善了52个设施蔬菜基地。

陈海波十分关心这些基地的发展情况。他首先来到哈尔滨天顺生态农业基地。通过建设现代化温室、工厂化育苗中心,这里已初步实现了蔬菜、瓜果、水稻等农产品的种植、销售与储藏一体化。陈海波走进一栋温室大棚,与棚室工作人员聊产量唠收益,“一亩产量有多少,纯收益占几成,销售渠道有几种?”温室内紫红油亮的安吉拉茄子长势正旺,沉甸甸的坠在枝头。工作人员说,整个园区像这样的温室大棚共有40栋,种植了20多个品种的果蔬,年产值1000多万元。认真听完介绍,陈海波说,园区要充分借鉴外地市先进经验,更好地发展设施蔬菜,改善我市淡季蔬菜不足、“南菜北运”的现状,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得知现在温室果菜亩产能达到7000斤,一个棚室的纯利润就超过2万元,陈海波叮嘱有关部门负责人,我市农业资源富集,比较优势明显,要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足比较优势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篇农业大文章。

位于道里区太平镇的立业村国家级设施蔬菜标准园,已建大棚800栋、节能日光温室149栋,蔬菜全部按照A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工作人员介绍,占地2000亩的园区原是玉米种植地,自2010年开始采用合作社形式,标准化种植番茄、黄瓜、油豆角等果菜后,不仅带动了地区种植结构的调整,也鼓起了周边农民的腰包,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得知现在一个大棚的纯利润可达1.4万元,是种玉米的20多倍,陈海波高兴地说,做大做强农业产业,要通过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体验休闲农业,积极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

在中央红集团哈尔信有机农场,20栋新型阳光蔬菜生产温室大棚,采用空气集热和水集热相结合的循环系统,为温室集热集光,冬季不采取加温措施也能进行蔬菜生产。去年冬季,首批果菜生产获得成功,大大降低了冬季蔬菜的生产成本。陈海波先后来到草莓、小菜园等温室参观,与企业细算收益账。他勉励企业,要发挥好龙头示范带动作用,积极走出去,与世界先进农业技术接轨,注重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使其实现本土化,拉动哈尔滨设施农业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品牌是走出去的通行证,要着力培育名牌、树立品牌、保护品牌。”陈海波在调研中指出,要紧盯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城市型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有机农业,大力发展果蔬、花卉和苗木种植,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农业发展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来源:哈尔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