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雅臣:从草莽英雄到抗日将领
采访团拜谒烈士墓。
汪雅臣将军(资料片)
去过哈尔滨烈士陵园的人,都会看到抗日英雄、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汪雅臣(此前称汪亚臣,经多方考证,“亚”字为误用)的遗首。5日,蒙蒙细雨中,东北四市党报“重走抗联路铭史看振兴”采访团登上五常市双龙村石头亮子山时,见到了他的墓碑。
山林在细雨中更显青翠,雨滴拍打树叶发出的声响,似乎在将汪雅臣将军的抗日故事娓娓道来。
出身草莽,抗日道路多周折
1928年,18岁的汪雅臣被五常当地土匪“保胜队”收留。翌年,“保胜队”在东北军“剿匪”中被打散,汪雅臣随后参军。“九一八”事变后,部队将领投靠日本人。基于民族气节和爱国热忱,汪雅臣密约了几个具有爱国思想的士兵在夜里携枪离队。为了扩大抗日活动,他们几人商量后决定再返“保胜队”争取抗日力量。
重返“保胜队”后,汪雅臣经常把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暴行和中国人民被屠杀的悲惨情景讲给大家听。1931年春,汪雅臣处决了仍执迷不悟抢劫百姓的队伍首领保胜,随后被推举为统领,报号“双龙”。
1934年2月,汪雅臣联合五常一带反日山林队的首领及附近群众700余人,在五常尖子山老爷庙前成立了联合抗日武装——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并被一致推举为军长。
8年内与日伪交手400多次
第二年春天,在汪雅臣的努力下,他的部队被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不久,汪雅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9月18日,第八军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汪雅臣任军长。此时,第十军已发展到19个团,共1000余人。
五常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张伟告诉记者,从1933年至1940年的8年中,汪雅臣率领部队同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400余次,其中较大的战斗40余次,共击毙日伪军11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1800余支;解救120名劳工和9名被押爱国者。
“虽然爬过很多次山,也知道山上有汪雅臣将军的墓碑,但若不是跟你们走这趟,还真不知道他有这么曲折的经历和这么了不起的抗日传奇。”一路上带领记者上山踏访遗迹的双龙村村主任王永祥说。
遗首安放哈尔滨烈士陵园
1941年1月初,汪雅臣率部在寒葱河东山宿营时,被沙河日本守备队及自卫团60余人围困,突围中壮烈牺牲,时年30岁。
面对烈士的墓碑,记者的思绪回到了位于城市中心的哈尔滨烈士陵园。多少年来,冰城人都知道这里安放着汪雅臣烈士的遗首,每逢清明节或纪念日,人们都会成群结队前去祭扫。
张伟介绍,为了镇压人民的抗日斗争,凶残的敌人将汪雅臣的遗体送到五常县城,立在大十字街口的电柱前暴尸“示众”,然后将他的头颅割下藏匿。1948年,五常县民主联合政府发现了被埋地下的汪雅臣遗首,后送往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供瞻仰拜谒。1955年清明节,烈士遗首正式安放于哈尔滨烈士陵园专门修建的墓室内,立碑纪念。
《抗联敢死队之红雪》取景龙凤山
采访中,五常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景奎告诉记者,为了纪念英烈,31集电视连续剧《抗联敢死队之红雪》在龙凤山风景名胜区内取景拍摄;上世纪50年代,当地还整理编制了龙滨戏《汪雅臣》,以现代手法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爱国主义革命文化。
现在,以汪雅臣名字命名的雅臣路,已经成为五常市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英雄牺牲地的村庄改名“双龙村”,早已远近闻名;村里的“浩亮”、“东乡”等多家五常米企已在五常市颇有名气。张伟说,他们已经上报申请,将石头亮子山汪雅臣牺牲地打造成红色经典旅游项目,希望以此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