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改革初步方案或7月出台 两桶油表态深改

30.06.2015  13:21

  业内人士预计,油气改革初步方案7月份或出台,但期望不要过高,市场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后面需要落实的细则还很多

  ■本报记者 李春莲

  油气改革方案出台或已经进入倒计时。

  昨日,大盘大跌,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下跌139.84。但油气改革概念股逆市大涨。两桶油领涨,石化油服、泰山石油、海油工程等公司集体涨停。

  业内人士表示,油气改革初步方案应该会在今年6月至7月份出台,并征求大家的意见。到年底的时候,会有一个最终的方案出来。

  实际上,油气改革已经在不断推进。不久前,发改委初步确认山东第一大炼厂东明石化可使用进口原油750万吨/年。

  分析师表示,原油使用权的进一步放开,有利于打断目前上游板块为国有企业垄断的局面,也意味着油气改革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油和中石化近期双双表态,要全面深化改革。其中,中石油炼化企业和销售企业将扩大经营自主权试点;中石化专业化重组预期强烈。

   油气改革方案渐行渐近

   相关概念股逆市涨停

  油气改革概念股再次站在资本市场的风口。

  6月29日,尽管大盘震荡大跌,但油气改革概念股颇为坚挺。石化油服、泰山石油、海油工程等相关股票纷纷涨停。

  对此,业内均认为,或是由于油气改革方案将要出台。

  5月份,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要研究提出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在全产业链各环节放宽准入。

  前不久,有参与油气改革方案制订的人士曾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石油天然气改革的方案应该会出来,石油行业的也在进行研究。总体来讲,就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今年6月至7月份应该有初步的方案出台,会征求大家的意见。按照计划,到年底的时候,应该有一个最终的方案出来。”上述人士还表示,后面落实的细则也很多,大家也不要期望太高,市场化不是一蹴而就,后面需要落实的细则还很多。

  如今来看,6月份已经接近尾声,油气改革方案7月份出台的可能性较大。

  据了解,新一轮油气总体改革的思路涉及石油天然气上中下游各领域的市场准入和价格放开,包括拆除各种隐性的政策准入壁垒和管制壁垒,允许各种不同性质的资本和企业进入,同时伴随以主要油企在不同领域里的分拆和重组。

  有业内人士认为,油气改革的重点在于对于上游,向社会和民营资本放开被几大石油公司垄断的油气资源,对于中游,放开油气管道、原油成品油储备和LNG 接收储运装置建设,对于下游放开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的进出口权等等。

  “短期看,垄断市场的放开将直接为上游资源开发企业及中上游油服、设备供应商带来收入的显著增加。”上述人士称。

  实际上,油气改革已经在逐步推进。

  5月27日,发改委初步确认山东第一大炼厂东明石化可使用进口原油750万吨/年,这标志着长期制约其发展的油源垄断正式开始放松。

  中宇资讯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东明石化之后,更多优良的民营炼化企业将获得相关资质。原油使用权的进一步放开,有利于打断目前上游板块为国有企业垄断的局面,也意味着油气改革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两大油企发力

   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进

  需要一提的是,近期,中石油和中石化双双表态要全面深化改革。截至收盘,中国石油上涨3.99%,中国石化上涨1.2%。

  近日,中石油召开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听取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审议相关改革方案,部署下一步改革工作。

  上述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炼化企业扩大经营自主权试点方案和销售企业扩大经营自主权试点方案指出,两个方案要根据讨论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试点方案要符合集团公司改革大方向,突出示范性和可复制性。

  此外,中石化在6月16日发布《中国石化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时也强调,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的背景下,中石化全方位深化改革也加速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沪深两市跌停的股票不计其数,中石化旗下石化油服和泰山石油集体涨停,上海石化大涨7.39%,这也引发了市场对其将加速专业化重组的猜想。

  尽管大盘不断下跌,但上海石化一直逆市上涨。6月份以来,上海石化从6月1日的8.54元/股上涨到昨日的11.91元/股,上涨幅度为39%。

  据了解,目前,在中石化“专业化分工、专业化上市”的指引下,多家公司已完成资产重组整合动作。剩余几家公司(上海石化、四川美丰、泰山石油、岳阳兴长、茂化实华等)是否也会采取相应的举措?

  上海石化是中石化旗下子公司,且与中石化存在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等问题。在中石化完成对旗下石化油服、江钻股份的整合后,资本市场对上海石化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新董事长上台后,市场对中石化的专业化重组较为关注。中石化通过专业化分工、上市,能够实现市值的明显提升。”有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