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为民机试飞测试体系建设助力

12.01.2016  22:01

    哈工大报讯(季萱/文)2012年至今,我校电气学院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凭借数十载储备的高端装备测试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基础,逐步建立并发展了与中国商飞公司民用飞机试飞中心的产学研合作体系,立足自主创新,为我国民机试飞测试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2年4月23日,中国商飞公司民用飞机试飞中心(以下简称民机试飞中心)在上海成立,主要承担试飞工程技术研究、专业试验、数字仿真、试飞测试技术研究、试飞测试数据处理、试飞员培训、机务培训等任务。创建之初,为了寻求有效的民机试飞测试技术研究和工程化应用解决方案支撑,民机试飞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试飞测试技术战略合作伙伴的调研和遴选工作。

  2012年底,民机试飞中心确认与我校电气学院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建立战略性校企合作体系,以C919首架机试飞测试的现实需求为牵引和出发点,围绕民机试飞测试系统集成技术攻关,合作推进以新一代民机为代表的中国大飞机试飞测试技术体系的发展,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试飞测试技术研究体系和产品体系,以尽快打破国外公司在此领域对我国的封锁与垄断,为提升自主创新的大飞机研制和生产制造体系的运行效率,提供与国际同期技术水平同步的整体技术研究和开发解决方案。为了有效地实施跨越哈尔滨-上海两地的联合攻关研究,2014年2月26日,双方签署了共建“民机试飞测试技术联合实验室”的协议。

  双方通过对民机试飞测试中心现实工程技术攻关与民机重大专项研究的深入分析,梳理出C919试飞测试系统地面仿真验证与关键技术攻关同步推进的总体发展思路。2013至2014年两年间,彭喜元教授带领新组建的民机试飞测试技术项目组,与中心技术骨干协同,完成了对国外民机试飞技术的调研、主流商业化技术的分析以及我国大飞机试飞测试技术状态的剖析,通过国内外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对比分析,立足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性规划,提出了以工业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融合先进传感技术、异构分布式测试信息接口技术、嵌入式信息处理技术、虚拟化测试信息系统和工业大数据技术,构建仪器化的民机试飞测试信息系统体系和技术生态环境。

  在总体技术研究思路的指引下,双方先后开展了“网络化测试仿真节点研制”、“试飞测试地面仿真系统研究”、“C919试飞测试系统地面仿真验证平台研究”等多项研究工作,突破了复杂工业网络环境下时间精确同步技术、仪器化测试信息采集节点技术、资源受限条件下高性能计算以及工业大数据管理与分析等多项关键技术,并陆续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7月,研发团队完成了中国商飞第一套机载测试网络仿真系统的研制,利用我校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试网络仿真节点,获得了多种条件下机载试飞测试系统网络特性参数,为后续网络化机载测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撑和平台化实验研究环境。今年9月,双方联合论证并提出了 “国产商用大飞机机载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总体研究方案,并于10月29日完成了“机载模拟量采集串行总线测试系统研制”项目第一阶段详细设计评审,梳理出了国产商用大飞机机载分布式数据采集存储系统的现实技术需求,提出了开展我国国产商用飞机测试网络标准化研究工作的初步规划,以确保国产商用大飞机的网络化测试架构研究,以及商用飞机机载测试和存储设备的国产化研制工作能够在自主知识产权框架体系下稳步有序地推进。双方还合作完成了iNet等国际试飞测试网络标准体系和文件的综合分析,以及多种国外试飞测试设备的选型评估和实验测试,为C919首架机工程化试飞测试技术工作的落实与推进提供了现实的技术咨询和服务。

  为了尽快提升民机试飞中心青年工程师们的测试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能力,双方还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和积极尝试,通过校企双方人才培养需求的双向互动,搭建了彼此受益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平台:通过联合实验室年会进行集中的技术研讨与交流活动,激发双方的技术思维活力;试飞中心连续两年参加电气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通过专题报告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在更广泛的领域吸引优秀工程技术人才;试飞中心还挑选相关人员到我校进行项目跟产实践,强化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学习质量管理与项目管理经验,提升试飞测试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今年8月,测控所赢得试飞中心2015年试飞测试工程师培训的国际招标项目,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实施的民机试飞测试工程师培训项目。在为期35天的第一期培训中,全国相关高校和民机制造行业的一流学者和专家为20名学员精心设计了170学时的课程学习和实践项目,最终选拔出16名学员参加第二阶段的国外试飞学院的实际试飞进修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