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本科生实验课从“验证”走向“探究

13.10.2014  13:59

  浙江大学改革本科生实验课,建设面向全体本科生的开放式实验大平台,“用实验倒逼课程,用学生倒逼老师,用第二课堂倒逼第一课堂”,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教学实验楼内,有一间开放性实验室。这间电机专业的实验室是一个大平台,从电机的设计、制造到控制,都可以实现。本科生只要通过网上预约,随时可以来做实验。实验室的设计者、电气学院教师卢慧芬告诉记者:“经常有研究生说,卢老师,现在的本科生,让我们羡慕死了。”

  让本科教学的实验从“验证”走向“探究”,这是浙江大学面向全校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了推进这项改革,本科生院准备金每年达600万元,分到各院系,由院系自主支配。改革启动一年来,全校实施的项目有274项。学校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说:“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用实验倒逼课程,用学生倒逼老师,用第二课堂倒逼第一课堂’,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这三招很管用。”

   给学生一块闯荡的天地

  这项面向全校的本科教学改革,起步于电气工程学院。

  早在2006年,电气学院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成立了“爱迪生班”,把培养过程的改革重点之一放在了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上。

  电气学院常务副院长韦巍说:“大学生的困惑,就是总在怀疑,‘我学的这些有什么用?’如果我们的培养过程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就有可能消磨学生的积极性。探索性实验的好处就是给了学生一块自己闯荡的天地。”

  2007年,电气学院实验管理系统上线,实验室24小时开放,学生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去实验室、自己决定解决什么问题、自己检验设计的对错。

  管理平台建好之后,虽然并不是十分稳定,但韦巍依然决定在全院推行,“在使用中才能不断进步”。全天候开放的实验室,深受学生欢迎。

  这里必要的设备仪器和元器件一应俱全,学生们人手一卡,进出实验室的时间完全由自己安排。想要完整地构建一个实验系统,不花工夫是不行的。大的实验项目,一个学期的时间只能完成1至2个。实验室里,经常有学生焊电路焊到深夜,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辛苦但是很过瘾”。

  [1]  [2]  下一页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