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 黑土地上的生态振兴之路
冬季来临,大雪如厚厚的棉被覆盖了丰饶的黑土地,黑龙江省海伦市的广大农村换上了冬日盛装,展现出另一种美丽,静静地蕴育着下一个丰收的季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海伦市以黑土地保护利用为主线,走出了一条富民强市的生态振兴之路。
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
联发镇百兴村农民刘青友今冬格外轻松,因为每年冬天的两大难题同时解决了:秸秆处理和冬季取暖。刘青友说,以前冬季烧煤烧柴取暖,不仅花费大,烧柴还破坏生态,另外,大量的秸秆在地里烧掉,天昏地暗污染环境。现在村里上了秸秆压块厂,用秸秆取暖,秸秆有了出路,污染也减少了。过去屋里烟大灰大,成天得有人看着炉灶,现在这锅炉好,自动的,几个小时一添一看,媳妇成甩手掌柜的了,屋子干净取暖做饭还都方便。
海伦市将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从保护黑土资源,加强生态绿化、建设生态文明、倡导健康清洁的生活方式,秸秆处理成为重中之重。秸秆全面禁烧,标本兼治、以禁促用。突出秸秆还田主渠道,不断扩大秸秆翻埋、覆盖和沤肥还田面积,以秸秆燃料化和原料化为辅助。加大生物质发电和秸秆压块燃料化、饲料化及原料化,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今年,全市水稻、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作物面积为433.2万亩,秸秆理论总产量为248.1万吨,可收集量达191.6万吨,通过推广秸秆综合利用,使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升到82%,利用秸秆达156.5万吨。
生态振兴带动了美丽乡村与观光旅游发展相融合,通过完善村庄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旅游观光、服务接待等配套服务设施,海伦农村成为田园养生之地。几年来共建设,海北镇西安村、长发镇长华村、向荣镇向前村、双录乡双进村、福民乡众福村等20余个高标准村,示范村、达标村100余个,五星级村4个,四星级村17个。
海北镇西安村把休闲养生作为旅游元素,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旅游村,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机绿色食品,怀旧民俗村落吸引旅游者纷至沓来。农民通过建家庭旅馆,搞菜园经济,为游客提供食宿服务,户年增收5000元以上,生态环境改善成为环境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带动乡风民俗大为改观,人们正真享受到了生态振兴的综合福利。
海北西安村农民王英侠说:现在村里各方面又干净又亮趟,外来的游客也多了,房前屋后的菜园做点农家菜放心菜,非常受欢迎,,没想到守家在地,就能出钱。
保护生态永续利用
海伦市前进镇双泉村万亩有机杂粮基地,十多个“小山包”依次排列。村党支部书记吴彦龙告诉记者:“这些是从养殖场买来的粪肥,用它来制作有机肥。”
双泉村万亩有机杂粮基地原来是低洼易涝的中低产田,从2015年开始,在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指导下,他们利用当地秸秆、牛羊粪便等自然资源,同时积极清理河淤沟淤作为基质,按照一定比例堆沤有机肥,抛洒还田,同时,采取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米豆杂轮作等技术模式,提升土壤肥力,实现低洼类型区旱田黑土地的保护利用。基地已有6000亩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另有6000亩即将实现有机转换,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咱们农民对黑土地有着特别深的感情,通过近几年的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的实施,确实看到了土壤的变化,地比原来有劲了,瞅着黝黑黝黑的,抗旱抗涝能力还强了,农作物的品质也提升了,就觉得这地越伺候越喜欢。”吴彦龙说。
海伦市2015年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以来,根据黑土地质量实际,以典型黑土分布区域为重点,选定9个乡、20个村的15个农机、种植合作社作为试点单位,探索总结出一批适合海伦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的“可推广、可复制、能落地”的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技术模式和运行机制。实现试点区域内种植制度更加合理、大型农机具综合配套、耕地质量稳步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显著提高。其中,耕地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30cm以上,农作物秸秆和畜舍粪便等有机肥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
注重与土地规模经营、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农业结构调整、“互联网+农业”、打造农业品牌相结合。在项目区带动下,耕地轮作面积达到43万亩,通过实施黑土地保护项目,提升了农产品品质,进一步扩大了海伦农业的影响力,绿色、有机认证产品达到30个。
黑土地保护利用推动了生态振兴,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与常规耕作方式相比,玉米亩均增产122斤,大豆亩均增产44.4斤,水稻亩均增产95斤。5万亩绿色、有机富硒示范区年均可增效益6000余万元以上。通过黑土地保护,提高了土壤养分和水分库容,疏松了土壤,解决了农作物秸秆焚烧和风蚀、水蚀等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增强了土地的持续生产能力,对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17年,海伦市被确定为黑土地保护整建制推进试点县。
11月初,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上,海伦市唯一代表黑龙江省在全国乡村振兴馆参展,全面展现海伦生态振兴模式。
生态资源能生金
海伦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东北松嫩平原腹地,海伦是松嫩平原寒地黑土核心区,黑土层厚度平均在7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达3-5%,俗称“一两土二两油”,“插根筷子能发芽”,被誉为“土壤之王”,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中国好粮油示范县。
11月15日,在哈尔滨市举行的海伦市富硒土壤调查成果发布会,将海伦市的生态振兴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经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省地质调查总院两次土地质量调查证实,海伦465万亩耕地普遍天然含硒,有近三成富硒,七成足硒,出产的各类农副产品100%天然含硒。
中国科学院雒昆利教授介绍说,硒在地表的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圈出真正天然富硒的区域,给百姓提供真正的天然富硒粮食、对提高农副产品的产值、提高农民收入尤其重要的实际意义。富硒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经济效益,开创出了一条绿色发展、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海伦市委书记王学斌说: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海伦坐落在全世界仅有三大黑土带之一松嫩平原的核心区,更加要保护和利用好这片黑土地。海伦是国家首批黑土地保护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实施面积50万亩,我们要扎实落实好这项工作。同时,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强化对黑土地的整治和保护,不断改善黑土地的生态环境,确保永续利用。海伦是国家贫困县,也是省定深度贫困县。走生态振兴之路,可以大幅度提升我市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业价值和效益,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是根本。我们通过发展“硒+旅游,硒+健康、硒+养生”等产业,激发县域区域发展的内在活力,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据王学斌介绍,近年来,海伦市逐步构建和完善了以富硒产业开发为主线的绿色食品、生物科技、新兴能源、文化旅游、现代商贸“五项产业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仅今年一年,新签约项目达30个,合同资金38.98亿元;开复工项目14个,合同资金17.06亿元。下一步,将重点打造“生物科技园”、“大豆产业园”、“鲜食玉米园”3个园中园,强化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推进关联产业集群集聚。生物科技园围绕投资28亿元的30万吨燃料乙醇及其配套项目,引进上下游吃配项目,促进玉米全产业链开发。大豆产业园,在加快省部共建大豆交易中心建设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字号企业和上市集团,努力打造优质大豆精深加工龙江第一县。鲜食玉米产业园按照集科研、育种、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国家级产业园发展方向,整合3家鲜食玉米生产企业,组建集团公司,集中打造有机富硒鲜食玉米品牌。
肥沃的寒地黑土、宝贵的富硒资源、明晰的产业体系,彰显出黑土地的更大价值。
海伦正在举全市之力推进生态振兴,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农业向功能农业转变,奋力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领跑者,真正让寒地黑土生金长银。(记者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