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底将突破1万亿 消费成为主要引擎
在“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以下简称“社零额”)将突破1万亿元,成为第一个实现这一壮举的国内城市。“十三五”期间的北京消费也将站到新起点。
在商业界人士看来,新的经济形势下,社会消费统计所覆盖的内涵也应进一步与时俱进并扩容,同时读懂万亿社零额数字背后的消费趋势,可以在万亿之外寻找到新商机。
万亿社零额背后的新趋势
2015年1-11月,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334.8亿元,同比增长6.9%,预计年底将首次突破1万亿元。与此同时,消费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其中,网上零售成为拉动首都社零额增长的主要力量。据市统计局统计,1-10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1514亿元,同比增长43.2%,占全市社零额的比重为18.1%。
从消费增长的拉动力看,信息相关商品增速远高于汽车、家电以及金银珠宝等传统商品,成为北京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拉动力量。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成荣表示,“进入新的量级后,北京整个商业体量增大,引导生产的能力提高了,所以吸引外来商业资源的能力提高,议价能力增强。”王成荣告诉记者,这种变化带来的结果是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提高,价格更加公平,消费者会切实感受到消费规模优势带来的益处。
此外,前11个月,北京批发企业的商品销售额45341.6亿元,同比下降9.9%。这是北京加速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动批、大红门等服装批发市场加速外迁的必然结果,也将是未来几年的常态。
无法覆盖的服务性消费
另一个同时被业界提及的变化是:目前北京总体商业结构中中高端商业突围,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消费,而且北京商业更加敏感,更早地进行了体验性转型升级,由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并驾齐驱转移。
从发达国家消费结构升级的历程看,美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服务性消费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商品性消费、“衣食住行”消费向“康乐”消费转移的特点,这与北京市目前的消费结构走向相似。
市统计局的数据也与这一趋势完全吻合。2015年1-10月,北京实现市场消费总额1.5万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2%,其中服务性消费实现6724.4亿元,同比增长10.3%,高于商品性消费增幅3.6个百分点。未来服务性消费规模有望超过商品性消费规模。
北商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认为,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另一个变化是服务性消费占比出现向上拐点,商品性消费占比趋势性下降。“社零额主要指商品性消费,并不完全是消费的概念。”
王成荣也认为,市统计局提到的“市场消费”其实与“最终消费支出”的概念接近,与社零额存在一些不同,并且随着服务性消费支出增加,这种差别会越来越大,商品消费在整个消费的比重会减少。“社零额只是最终消费的一部分,从商业贡献的角度讲,商品消费直接拉动生产,而服务性消费促进价值增值。”
目前统计部门在消费领域的统计数据主要以社零额为主,并且每月发布。
市场消费的新商机
市商务委主任闫立刚在2015年北京商业高峰论坛上表示,“今年北京社零额突破万亿后,明年市场消费将力争突破两万亿元”。以目前北京前10个月的市场消费规模1.5万亿元看,明年服务性消费的增长将作为拉动市场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北京的服务消费只占了44%,相比发达国家的服务消费占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比如美国2006年服务消费已经占到了60%。
北京2015年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城市后,出台了提高生活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努力提高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在北京内贸流通领域发展的主线。”闫立刚强调。北京聚焦政策与资本聚焦O2O的趋势是一致的。
北京作为特大消费城市,O2O在北京的发展最充分,成了很多前沿O2O项目的试验田,当然也在培育着各类O2O企业。
在世茂广场·工三总经理王文芳看来,未来线上与线下融合创新后将大幅提高社会效率,线下也会在新模式下找到新定位。此外,线下也会在餐饮、娱乐等体验业态上大做文章。
便利消费也让社区商业蕴藏巨大发展潜力。闫立刚称,“以便利店为例,北京每百万人拥有的便利店数量仅是上海的一半左右,跟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差距更大。这是北京市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也给从业者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近两年北京市引导连锁品牌进社区,在物业等方面给予支持”。
更值得注意的是,万亿社零额基础上,市民的品质消费趋势越发明显,它既是商品性消费也是服务性消费的特点。比如娱乐休闲、家庭消费更加普遍后,配套的商品供给和品牌知名度难与传统商业街区比肩,因此将消费环境平等化,引入产品标准、管理规范、服务标准的连锁企业和品牌企业,可以让消费者更放心消费,从而拉动市场消费进一步扩容。(吴文治 邵蓝洁 王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