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监督委员会副主任陈清华建议 统筹管理确保植保无人机行业健康发展

17.03.2017  16:38

  春节前夕的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传出消息,允许在适宜地区开展植保无人飞机补贴试点。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监督委员会副主任陈清华向记者表示,“植保无人机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与传统的植保机械相比,喷防效率和效果都有明显提升,特别适用于大面积作物生产的植保喷防,未来有可能会成为我国农业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主要推动力。

  陈清华调查发现,植保无人机推广普及还面临诸多难关:一是价格偏高,销售市场很难打开。“目前价格一般在4万元至8万元,除河南等个别省区外,其他省份尚未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畴,普通农户买不起。”二是缺乏行业管理相关标准和管理机制。目前,农业航空政策相关法规体系不完善,与农业航空相适应的农田作业环境基础建设被忽视,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制度上缺少支持农业航空发展的公益性安排。由于没有宏观产业规划,植保无人机的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准入制度等方面依然空白。三是缺乏专业培训,农民抗风险能力低。由于植保无人机结构复杂,培训起来注意事项较多,操作难度较大,同时市场规模较小,缺乏专业的飞行服务团队。在目前自动化程度较低的手动操控情况下,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飞行安全和喷洒效果。售后服务和维修等问题难以妥善解决,农民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

  因此,陈清华建议:国务院应明确航空植保工作的政府主管部门,统筹管理全国农业航空植保产业发展,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和管理规范,实现政府对航空植保产业技术产品质量和作业安全的有效监管,确保农业航空植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将植保无人机具纳入农机惠农政策中,加大补贴力度,降低农民购置使用植保无人机的成本;加强植保无人机技术研发和专业人才培养,政府积极与植保无人机企业展开合作,结成产业联盟,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增强植保无人机技术含量和抵抗复杂环境的能力,加强植保无人机专业人才培养,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植保无人机植保作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设置相应的保险产品,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无人机飞行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对无人机设置机身险和第三方损失险等保险产品,实行全国联保,有效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