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雪成金 冷冰雪迎来热风口

05.01.2017  09:01

  新华社哈尔滨1月4日电题:“”雪成金 冷冰雪迎来热风口

  新华社记者李建平、强勇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林海雪原又到最美时,冷冰雪迎来了热风口。“高寒禁区”成为旅游热点,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白色经济”正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高寒禁区”变旅游热点

  “5、4、3、2、1!”随着2017年新年钟声响起,俄罗斯姑娘伊丽娜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低温中,纵身跃入冰泳池中,溅起朵朵水花很快凝固成冰碴,引来一片欢呼惊叹声。

  “这里的雪雕太美啦!”第一次在黑龙江省黑河市迎接新年的伊丽娜抑制不住兴奋,“冰上拔河、冬捕炖鱼、猜灯谜、包饺子我都喜欢。

  雄踞祖国东北角的黑龙江省,冬季降雪期长达120天,发展冰雪旅游条件得天独厚,已打造出我国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灯艺术发源地——哈尔滨冰灯游园会,世界级滑雪胜地——亚布力以及“中国雪乡”等国内外知名冰雪旅游景区。  冬泳、冬捕、冬钓,滑冰、滑雪、泡温泉,冰火锅、冰糖葫芦、冰啤酒、冰棍,冰上杂技、皮草秀、冰雪音乐演出,从事种粮、伐木、采矿等传统产业的黑龙江人,把冰雪活动做到了“极致”,演绎成为融旅游、文化、时尚、体育等多领域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冰雪嘉年华”。

  气温降1℃,人气热1分。虽然是全国最寒冷地区,但眼下黑龙江省的人气也最旺。2016年最后一天,哈尔滨中央大街客流量超过80万人次,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迎客4.9万人……“火车、飞机一票难求,宾馆、饭店处处爆满,黑龙江现在太‘热’了。”深圳游客李大禹感慨道。     

   从“猫冬喝酒”变“忙冬赚钱

  采冰场的风冷得像刀子,工头张少华裹着厚厚的棉大衣走到松花江边,原本黑黑的脸颊冻成紫色,“张头,都好咧!”“咱们开始吧!”……大伙儿七嘴八舌。   

  张少华的采冰队里全是清一色的大老爷们儿,平时,这些人分散在各地农村种庄稼,到了冬天大家聚到一起到松花江上采冰,每人一天能赚三四百元。

  依靠冰天雪地的优势,黑龙江就地取材打造冰雪产业链,曾被不少人“抱怨”的寒冰冷雪变成炙手可热的资源。从前“猫冬”的农民也下了炕头,开始“忙冬”,一个冰雪季下来,他们兜里总会有几千元到上万元的回报。

  冰雪旅游火爆也让从事伐木的传统林业工人尝到了“甜头”。“中国雪乡”周大姐家庭旅店老板樊兆义望着窗外的飘雪笑得合不拢嘴:“以前下雪是雪灾,现在下雪是‘白金’,我家15间客房加上饭店,一年纯收入40多万元。

  在商家眼中,冰天雪地也成了“创富”的机会。每年开放仅两个多月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可以创造近1万个就业岗位,单就园区商服经营一项,就能实现超1000万元的销售额。冰雪节期间,哈尔滨的酒店爆满、出租车一车难求,间接带动全市餐饮、旅游、交通等各行业发展。

  哈尔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闫红蕾说,哈尔滨依靠天然的地缘优势打造冰雪产业链,迄今已有30多年历史。在从“猫冬”到“忙冬”的变化中,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产业已占据全市旅游经济的半壁江山,冰雪经济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滚滚财富,并带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快速发展。

   ”冰天雪地为金山银山

  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油煤粮木传统优势产业出现集中负向拉动的情况下,坐拥林海雪原的黑龙江省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

  “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让生活在黑土地上的人们终于意识到,千百年来被他们视作劣势和短板的冰雪和寒冷竟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冷资源”如何变成“热产业”?当地的农民说,可以种植“寒地花菇”,出口到海外;工人说,可以研制新型压雪机、造雪机,打造中国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商人说,可以举办冰雪经贸论坛,扩大对外商贸合作……

  黑龙江省娜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娜说,凭借得天独厚的冰雪文化,公司创意了冰雪婚礼项目,让皑皑白雪见证一对对新人如白雪般晶莹剔透的爱情,成为一张闪亮的冰雪文化名片。

  “过去,企业家到黑龙江投资建厂有怕冷的顾虑,现在冰雪反而成了我们这里招商引资的‘卖点’。”黑龙江省一位干部说。

  近年来,黑龙江省把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支持,从品牌打造、产品体系、资源合作、营销策略对一些冰雪产业进行全新包装和升级,推动全省冰雪经济蓬勃发展。冰雪经济成为拉动黑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眼下既是冰雪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也是提档升级的机遇期。面对“冰雪”究竟咋“”好等新问题,东北林业大学教授曹玉昆认为,冰雪消费产业是一个生态、健康产业,是有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服务产业。要把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黑龙江应加强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增强产品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