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的母亲不同的姿势同一种爱
“你在我眼中是最美”活动部分参与者讲述
一周前,我们在ZAKER哈尔滨发起了一场名为“你在我眼中是最美”的照片征集活动,想在母亲节当天“晒一晒”漂亮的冰城妈妈们。
结果一下子收到了700多张照片。提供照片的人,有老人,有“80后”、“90后”,还有小孩子……大部分照片都配有一段或长或短、十分简朴的文字。我们从中选出37张,让大家投票为妈妈们换礼物。结果一星期内,上万名ZAKER粉丝参与了投票与留言,他们中很多人的母亲并不在其中。
这是一个让我们意外的反响。有意思的是,大家被打动的点不一样:有人说自己常常以冷漠甚至拒绝来对待母亲,这些照片让他反省;有人说自己曾参与无数次投票,唯有这一次“理直气壮”,因为是“炫耀自己最美的娘”;有人拜托我们将礼物送给更需要的人,“谢谢你们给我一个机会,让我终于能对别人讲一讲我的母亲”……
如果没有这些照片,我们或许不会关注这些母亲。她们是千千万万个脆弱而顽强的中国母亲的缩影,是大千世界里毫不起眼的个体。但远比照片更打动我们的,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对母爱最柔软的敬意。所以,我们愿意用这张陪伴城市32年的新闻纸,在这一天,为他们留一块情感寄放地,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这些照片,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这世上有远比金钱、权力甚至时间更珍贵的东西。岁月流转,从未曾失去。
我们深知,及时、有料、刺激的新闻如今更受追捧。但我们仍坚信《新晚报》一向秉承的价值:对人性的、人道的、人情味的关注。这种坚持在当下弥足珍贵。从它收获的反响也说明,我们的坚持依然有意义。
■新晚报编辑部与ZAKER哈尔滨团队
大爷胸前的照片藏着令人心碎的往事
700多张征集而来的母亲照里,这是唯一一张父亲的面孔。在上万名ZAKER网友为37张照片投票的过程中,这张照片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们为他取名“照片大爷”,他的儿子任伟写下的那一段文字,更是引发了大家的好奇。
在量具小区的一间小屋里,记者见到了任伟和他77岁的父亲。任伟拿出了父亲任庆武去年从三亚回来一路上拍下的50多张照片,每一张照片里,父亲都笑吟吟地看着镜头,表情羞涩而局促,轻轻抚摸着胸前挂着的照片,照片里是他的老伴刘宝云。
刘宝云小时候家里很穷,幼年生母过世,父亲没让她读书,她一个大字不识。她18岁在量具厂学徒,认识了年长她4岁的任庆武。“其实我父亲就是个很本分很普通的工人。就是人群里最不起眼的那一种。但在我母亲心里,我父亲就是她的天、她的大树。”
那个年代的女工,几乎没什么交际圈子。一生围绕着丈夫和孩子,每天穿着工作服,往返于家与轰隆隆的车间。可是刘宝云非常知足。“母亲憨厚,一辈子没跟人红过脸。我家条件不好,但我父母感情特别深厚。”
任伟有一个哥哥,7年前突发脑出血,虽然捡回一条命,但至今不能说话。当时刘宝云受到打击,经常在路上走着走着就突然晕倒。“父亲对此很是担心,说一定要给母亲从头到尾查一遍。结果脑子没查出毛病,但在胃里查出一个肿瘤。”
任伟说,当初医生说如果肿瘤不切除,母亲至少能活三到五年。本以为这是个很简单的手术,结果肿瘤切除后,胃里出血不止。68岁的母亲,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先后三次被推上手术台,很快奄奄一息。任庆武守在重症监护室门口,三天三夜没吃没喝,直到老伴被宣布脑死亡,仍不同意撤呼吸机。最后,他绝望了,在医院走廊里缩成一团,掩面哭泣:“是我把她害死了啊,我这辈子对不起宝云……”
任庆武的性格从此更加封闭,身体每况愈下。于是去年,任伟坚持把父亲送上火车,安排他去三亚一家养老院过冬。或许是换了一个新环境,又很快结识了一群老伙伴,任庆武渐渐有些开朗。去年春节,这些老伙伴用微信给任伟发来十来张照片。看到这些照片那一刻,任伟泪如雨下。
清明节前后,任庆武和十几个老伙伴组了个“回乡团”,从三亚一路向北,每到一个城市都去景点拍些照片。就像刚到三亚时一样,任庆武在这一路上,胸前始终挂着老伴的照片。到后来照片都卷皱了,很多人见了好奇,任庆武抚摩着照片,向他们郑重介绍:“这是我老伴,她叫刘宝云。”
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他想,他一定要这样带上老伴一起去。老伴活着时,他们俩从没一起旅行过,到过最远的地方是牡丹江。动身去三亚之前,任庆武在家翻照片,他发现老伴没留下一张像样的彩色照片。他最后只找到一张一寸照。
他觉得一生愧对老伴。几年前他想把量具小区这间住了20多年的老房修整修整,给厨房贴新瓷砖。当时拮据的一家子为了多省些钱,刘宝云“足足吃了两个夏天的咸菜”。
任庆武至今觉得,这是导致老伴胃里长了那个肿瘤的原因。这让他从此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中,始终无法释怀。
“母亲走得太匆忙,连个病床前尽孝的机会也没给我。”任伟说,他上周从报纸上看到这个母亲节活动,内心翻江倒海。他觉得把父亲的照片交给报社,多少有些“犯规”,但他想,能不能把母亲的故事写一写,在父亲活着的时候,为他留下点儿什么。
采访末了,任伟显得有些语无伦次,他对记者说:“谢谢你愿意来听一听我父亲母亲的故事……他们就是一辈子普普通通的工人……我谢谢你。”
千金难买,咱妈的礼物
来自天南海北的爱
我的母亲姜改芝今年72岁了,今年初我的老父亲突发心梗离世,他和母亲相伴了50年,这对母亲是非常大的打击。
我们家中有3个女儿,我排老二,这张照片是我妹妹陪母亲去华东旅游散心时拍下的。我们都希望母亲早日从痛苦中走出来。但我们不着急。妈妈,我们永远爱你,我们会一起陪着你。
其实我老妈什么都不缺。我当初想参加这个活动,就是觉得这个活动特别暖心,特别有意义。我们发动了所有亲朋好友来投票,家里的孩子们都在帮我们弄,连在美国和日本的朋友都发动了周围人使劲参与。好多人跟我说,这是他们参与过最复杂的一次投票,“但只要咱妈高兴,再麻烦咱也一起想招儿”。
我特别感激这些朋友为我的母亲所做的一切,包括那些素未谋面的ZAKER朋友。我觉得这是我们送给母亲最特别的母亲节礼物,千金难买。
我妈平时就爱凑热闹,爱看报纸。她现在用老年机,我们打算新手机一到就给她安上ZAKER,这里有好多非常实用、及时的新闻,所以我一直嘱咐大伙投完票谁也别删,它值得一直关注下去。
女儿 陶宇梅
为了盯我,
不识谱的妈妈逼着自己学钢琴
先跟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说明一下,照片是我偷拍的,我爸帮我打字,因为我还没脱“盲”,我才上小学一年级。
我妈妈36岁,但她不愿意被人说“中年妇女”,她很能嘚瑟,还减肥、臭美。但她很爱我,尽管缺乏耐心,批评我时总伴随着巴掌。但这不能说明她不爱我。她天天5点起床,做一荤一素给我带饭盒;她工作很忙,可只要休息一准带我去图书馆、科技馆、动物园;每年她只有两周假期,也要带我这个“皮猴子”天南海北到处走。别人都说孩子小,啥也记不住,她不听。她认为再过几年,我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朋友,有了对象,就不会再像现在这么黏糊她了,所以她要抓紧时间。
今年3月,妈妈学了钢琴。她对外装文青,说是圆自己小时候的艺术梦,其实她是为了更好地盯着我。以前她连谱都不识,她让我练琴,我不服,凭啥一个只认识“哆”的人来管我。现在她下班后像只兔子一样一个高蹿去上课,下课后她好几次在公交车上睡过站。
她期中考试考了他们班第一名。她总让我和她比赛,看同一首曲子谁弹得更好。哼,为了赢她,我拼命练习。
现在我的钢琴老师夸我进步很大。人生处处有对手,我妈就是我的对手。
儿子 张啸怀
92岁老妈
轮椅上陪我游全国,我是她怀里的娃
老妈92岁了,50多岁时被诊断为小脑萎缩。我妹妹这几年一直在三亚那边,但家里兄弟姐妹们谁也不敢轻易带老妈妈过去看看。我妈就喜欢花花草草,我心想,我一定要带她去祖国最南面看看。我跟老伴说:走!咱扛也要把咱妈扛去,咱妈100岁了也扛她去!这两年我们都是推着轮椅,带老妈到三亚过冬。
其实这些年,我和老伴推着轮椅带老妈出去玩,算一算,我们走了2/3个中国。很多人说老太太老了,糊涂了,去哪儿也记不住。我说那不能这样说!老人一辈子不容易,她活着,咱好好孝敬,别给自己留遗憾。
医生都说我家老太太这两年精神状态是越来越好,我特别有成就感。
前年我们在三亚过年,大年三十半夜两点多,我们住的楼着火了。当时电梯全停了,邻居们全往楼下冲,我和老伴连滚带爬,把妈妈背下楼。当时我慌得实在不行了,我妈在我耳边说:“别害怕……”然后,她悄悄攥住我的手。我一下子就镇静下来了……
我今年70岁了,但只要有老妈在,我一直都觉得我是个孩子。她是我永远的主心骨。
女儿 刘仁壁
你替我们亲妈
守护这个家, 你就是亲妈
她不是我的亲生母亲,是我母亲去世第二年,在父亲的坚持下走入我们生活的继母。
至今我还记得父亲将继母领入家门那一刻,我的血液都凝固了。最不自在的要数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弟弟。弟媳还在休产假,每天照顾孩子,还要小心应对“不速之客”。我们不到万不得已很少踏进这个家门。
渐渐地我发现弟弟谈到继母时,常常流露出赞叹,逢周末就电话催促我们回家过,说这是继母的意思。
家中的设置并没有因继母的到来而改变,柜子、桌子及所有的家具都是母亲生前摆放的样子,就连母亲睡过的床,继母也没换。更让人感动的是母亲用过的毛毯毛巾被,继母仍然用。特别是母亲祭日时,继母早早准备好一大堆祭品,督促我们兄妹去祭奠母亲。我们被继母打动,多次提出要换掉母亲用过的物品,都被她断然拒绝了。
如今,继母走进我们家已30多个年头了。她一直与弟弟一家生活在一起,和睦相处令左邻右舍羡慕不已。有继母的精心照顾,我们年近九旬的父亲身体健康。按哥哥的话说,继母是我们家的功臣,任何人不得对她有丝毫不敬。
她是我们一生的榜样,是我们无私而又伟大的母亲。
女儿 邹连杰
一生拉扯两辈人,微笑和手擀面
时常出现我梦中
我母亲生在兰西县一个小村庄。她当年嫁给我父亲时,房子很小,工资又低,母亲没有工作,我父亲的弟弟、妹妹都来哈尔滨投奔哥哥,一大家人都靠我父亲。三年自然灾害时,母亲在大地挖野菜、撸榆树钱,回到家掺到苞米面里做着吃,生活极其艰难。那时讲人多力量大,我们家平均两年生一个,母亲生了5个孩子,每天围绕锅台和孩子转。生活依然困难,但一家人其乐融融。
孩子们长大了,父亲单位办家属五七厂,母亲报名参加普工。那时母亲40多岁了,推小车很吃力了。有一次汽车运输矿车轮子,一个有100多斤重,汽车在途中一个急刹车,后边铁轮子一下子滚到车前面,铁轮从母亲脚面上滚过,她脚面骨折,从此落下残疾。
单位破产重组,母亲又回家操持家务。她省吃俭用,给一个个孩子结婚成家,孙子和外孙相继出生,母亲就一个一个照顾……老人一天一天见老,头发花白,背也驼了,那沧桑脸上印记着老人的艰辛。
年初母亲因患脑梗过世了,我把母亲在母亲节照的相片摆在桌子上。虽然我们阴阳两隔,但母子连心。我经常在梦中梦见母亲,她依然在她的房间里,微笑着对我说:“我知道你爱吃手擀面,想吃我就给你做……”
女儿 赵智慧
几十年如一日,你把脑瘫孩儿
培养成大学生
我是一名脑瘫残疾人,我妈妈在我身上花费的心血是普通妈妈的无数倍。小时候我身体非常不好,医生说我的病情会越来越严重,甚至说我活不了多久,即使能长大,也会成为又聋又哑又傻的废人。但是妈妈对我丝毫没放弃,带着我四处求医,教会我读书识字,30多年来妈妈为我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现在我已经38岁了,我虽然说话不清楚、动作不协调,但我不聋不哑不傻,更不是一个废人。我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有一份稳定工作。
妈妈其实特别喜欢旅游。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本该是带着父母出游的,但现在每次出去旅游,还得让妈妈带着我……
这张照片是我和妈妈最近一次旅游时拍下的。今年2月云南昆明滇池湖畔,我用极不稳定的双手拍下了这个瞬间。这也许就是天意吧,妈妈最美的瞬间在我的手中定格。
女儿 张岩
战争岁月
您勇敢而忘我,是我一生的偶像
李鲜云,我的母亲,1945年(20岁)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先后在东北野战军的东北人民解放军任护士,护士长。1950年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任野战医院护士,护士长。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炮火连天的战斗岁月里,母亲同战友们南征北战,在火线上出生入死,冒死抢救,做出了一个革命军人应做的牺牲和贡献。
照片是1953年母亲回国时拍下的。我在报纸上看到照片征集活动,就把照片和我对她的回忆写一封信,到报社来交给编辑老师。母亲虽然离开我们很长时间了,但每当我翻开相册看到母亲照片时,心里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怀念和崇敬。
她留下了那代人最高尚的品质。在他们的心里,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儿子 张基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