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龙江梦想如何照进现实:我们要一个怎样的书店
●要书架林立,但不冰冷传统,在穿梭书海间感受闲适与温暖
●要书种齐全,且兼具品位与内涵,能在不经意间邂逅一个“好故事”
●最好,能有个24小时可看书的一隅;最好,能有个和作家本人亲密接触的机会……
我们要一个怎样的书店
□记者王雪莹 记者孟飞雪
踏着春天的脚步,城市间除了弥漫花香外,想必还需一种“香”,散落在大街小巷,它,叫做“书香”。那手指尖可触碰到的纸张质感,那俯鼻即可嗅到的墨迹浓香,恐怕非爱书之人接触后也会怦然心动吧。
作为被外界誉为艺术和文化气息兼容的大都市,哈尔滨的书店自然少不了。然而近日,当记者前往三联书店远大店时,却意外地发现这个曾经无比火爆的书店,早已消失不见。几经辗转,终于在凯德广场(学府店)4层,找到了目前唯一一家还“幸存”的“三联”。但并不宽敞的店面里,书的品种也不齐全,不免让人感慨和怀念。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哈市共有570余家大中小型书店,但较往年依旧呈递减趋势,仅2013年至2014年一年时间,就有约近百家零售书店关门,其中不乏精华书店、东林书店、求实法律书店等多家知名实体书店。问其原因,大家纷纷给出一个含糊的回答,“感觉缺点啥!”可是究竟缺少什么必要元素呢?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实体书店,听听那里的购书者描绘心目中的书店“蓝图”。
在阅读中“悦”读
“一杯咖啡一本书,享受宁静世界”
“一杯咖啡,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坐在一个安静的角落,这可能会让我忘记时间和烦恼……”近日,正在位于哈市南岗区某书店购书的市民张喆站在书架前说道。这位带着金色框架眼镜,举手投足间充满文学气息的85后男孩边说边合上手里张悦然的《沉淀》,笑容里透露出一种或多或少的遗憾,“可是,这好像只能是我幻想的一个梦,毕竟这样的环境只能在照片或者电视剧中出现吧。”
张喆表示,自己爱读书,但并非那种“读书狂人”,“我从不给自己规定阅读数量,只是喜欢空闲时去慢慢品味一本书,前一阵很火的《狼图腾》,我断断续续看了小半年。我挺注重看书的感觉和环境的。有时候来书店,但也只能局限于买完就走,因为实在是没地方能多停留,尤其周末,书架间挤的都是人,站都没地方何况坐呢,那少的可怜的座位都被‘霸占’得插不进去。”张喆说道,“而且乱哄哄的,有的爷爷奶奶带着孩子来,还以一跑一闹,家长就一喊一斥的,哎呀,想看书都看不进去。”
想看书、想安静,那为什么不去图书馆呢?当记者问出心中的疑虑时,张喆笑了笑,“我知道你会这么说,我之前不是没去过,说实话那的确比书店适合看书,安静到你挪下椅子而不小心发出声音都像犯罪一样,但那里还不是我想要的感觉,太古板。”说完,他直截了当地吐露,“这么说吧,我理想中的阅读环境还是概念型的书店,要书架林立的那种,但绝不是图书馆那种冰冷的铁架子,要很有人文气息的、或是木质、或是竹质的书架。然后足够宽敞,可以的话简单划分出小区域,这边购书看书,那边安置些桌椅沙发,我们可以坐在那里翻看要买或者已经买到手的书。如果碰到自己喜欢的作品,买上一杯热咖啡,一窝一天的感觉想想都觉得过瘾。”
心仪的图书胜过一切
“买不到书的抑郁心情谁能了解”
记者来到冰城一家书店,里面站满了挑选书籍的读者,其中一位帅气的小伙成功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只见他身穿羊毛衫、牛仔裤,配上一副黑框眼镜,书生气十足,却在频频皱眉,一问才知道今年大三的王晓宇是因为在书店找不到心仪的书而懊恼。原来前一阵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电影《模仿游戏》,其原著小说《艾伦·图灵传》,获得最佳男主角的《万物理论》,其原著小说《飞向无限:和霍金在一起的日子》,两本图书让身为奥斯卡迷的王晓宇很是“疯狂”,特别想畅读一番,但在冰城书店,王晓宇却怎么也找不到这两本书,“我基本周边了哈市的大型书店,不仅没有货,而且工作人员基本都没听说过这两本书,我的心啊,一下就拔凉拔凉的,去书店买不到书的纠结心情,谁能理解。当时我就想,如果能有一个能满足读者需求的书店,真是太难得了。”
除了书店的种类不全让王晓宇着急外,缺货断货的情况也让他颇为无奈,“记得莫言刚获奖的时候,他的书卖得特别火,尤其是《蛙》和《丰乳肥臀》这两本,我走了好几个书店都说断货了,那时候特别沮丧,最后还是托朋友去网上给我买到的。所以我就想如果咱们书店能紧跟热点,备货充分就好了。”对于这种状况,一位书店业内人士说,“我参加工作17年,也算是见证了哈尔滨书店的‘兴衰’吧。刚零几年的时候,网络也没这么发达,很多人一到周末都跑来书店看书,旁边电梯牙子上都坐满了。可最近几年,来书店的人明显少了,吐槽抱怨的却增加了不少。如果再不能去完善一些细节,实体书店恐怕会越来越不景气。”
探索作品背后的故事
“渴望与作家近距离交流”
对于喜爱读书的人来说,能和作家“零距离”接触,挖掘喜爱作品背后的故事,简直是天大的好事儿。近日,记者采访了数十位喜爱读书的市民,发现大家对于著名作家来签售和讲座的需求,远远大于书店的折扣。“实体书店的价格优惠永远比不上网络,但是真正喜爱看书的人是不在乎这些的,与网络上一张张照片来说,我更喜欢来书店用手触摸,闻着书香,挑选喜爱的图书。而且书店的各种作家签售活动也是吸引我来的重要原因,就像上次陈丹青和梁文道来冰城签售,我激动的不行,把他们所有的书都买下来,而且还拿着那些书去听他们的讲座,实在是太精彩了,但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正在果戈理书店寻找余华《活着》这本书的市民王旭遗憾地说。
在随后的聊天中,记者了解到王旭之前在上海上学,毕业之后才回到家乡哈尔滨。一说起上海的书店,王旭非常怀念,直说:“我之前在上海上学时,去书店时经常可以遇到作家签售。对于读者来讲,能和作家近距离接触,甚至能聊上几句特别兴奋。从而回去书店购买他其余的书籍,但是回到哈尔滨,发现这样的机会太少了。很多时候咱们这边邀请的作家偏于小众化,就像前几天某书店请来了号称‘乌贼刘’的刘语熙,我都不认识,后来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怎么回事儿,哎,我真希望咱们冰城书店能请来一些有分量的作家,给我们这些喜爱读书的人更多的机会。”
夜里也是读书人的“天堂”
“愿有个24小时书吧”
3月27日晚8时,记者看到位于道里区某书店咖啡区坐着3位埋头学习的大学生,好奇,走近。当表明来意时,其中一个梳着齐肩短发的女孩笑着表示,她们是同学,今年准备考研,“我们都是黑大的,过来学习。”黑大,距离这的路程可是不近吧?“我们再过半小时就得走了,要不不但赶不上末班车,寝室也得关门了。”女孩笑着说道。
通过了解,记者得知,这三位女孩一位来自深圳,另两人都是黑龙江人,“你是不是好奇为啥我们跑这么远来学习,为啥不在学校图书馆?嘿嘿,因为这里有那种轻松的感觉。”短发女孩齐婧笑着说道,“学校图书馆周围同学学习时表情太凝重,都不苟言笑的。这里多好啊,累了还能看看前来买书看书的人群,只是……要是能营业时间久点就好了。她老家那有个24小时书吧,据说好多人在那里能泡一天或者一夜。”齐婧指着身边有些瘦弱的同伴说道,“恩,我是深圳的,没离开家来这边时我总去那个书吧,高考前还在那奋斗过好几个晚上呢。”说着,三个小姑娘不约而同的期待起来,“其实学校图书馆也不是万能的,一是气氛压抑,二是它也不能通宵,而且还没有公共无线网络。我有很多同学,考试前甚至愿意跑去24小时肯德基学习,虽然环境没这么好,但据说晚上在那学习通宵,效率还是很好的。”“是啊是啊,他们说累了就站起来出去转转,饿了就点一些吃的,很轻松。如果哈尔滨也能有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就好了,那对于我们这些准备考试,又喜欢晚上奋战的人简直就是福音。”
编辑:孙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