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坡过坎奋力前行——东北上半年经济走势扫描

03.09.2016  00:08

  新华社沈阳9月2日电(记者徐扬、马曹冉)“低谷、转好与爬坡并行”——今年以来,东北经济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化走势。这显示出老工业基地在结构调整转型与增长动力转换过程中的艰难与探索。

  上半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为-1%、6.7%和5.7%。从数据来看,辽宁省经济下行压力最大;吉林省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向好态势,GDP增速追平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经济仍处于爬坡阶段,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正在逐步回升。

  辽宁经济遭遇“低谷”,主要是受投资下滑和工业下行的双重影响。辽宁省发改委副主任宋彦麟说,今年上半年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出现58.1%的下滑,对经济全局造成了较大影响。

  “这表现出依靠投资拉动和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研究员金凤君表示,如何走出一条振兴新路,是东北三省面临的共同课题。

  吉林和黑龙江的经济主要得益于传统优势产业的上扬。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成全表示,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则主要得益于省内两大支柱企业一汽集团和吉林石化的逆势上扬,拉动了省内上下游全产业链条的增长。如一汽集团1至5月产值同比增长10.9%,带动吉林省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是2014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成为黑龙江经济回暖回升的引擎之一。哈尔滨市工信委副主任李进奎介绍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94.7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分别高于黑龙江省和全国5.3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是近年来首次。

  从产业来看,东北地区原材料、初级产品企业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终端消费品、战略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增长,优势领域新动能正在加快培育。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分化也在加剧,不同品牌、不同产品、不同部门之间差异明显。

  例如,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冶金工业、石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较大,但机器人、民用航空、集成电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则保持较高增速,有的企业增长了30%以上。

  这体现了东北地区内部经济动能转换在加快、内生动力在增强,经济发展质量出现了可喜变化。但也应看到,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仍然很高,新产业创造的新产值还难以弥补传统产业衰退对经济造成的冲击,新旧动能转化还需要很长时间。

  工业仍饱受市场下行压力的同时,东北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出现积极变化,如东北原油加工业和化学制品业因国际原油价格走低等因素产量有所增加。此外,居民收入状况和物价水平相对稳定,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4.58%、4.98%、4.57%、8.04%——这是鞍山市今年3-6月的工业用电量增幅情况,已经连续4个月同比正增长。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东北三省主要城市工业用电量的指标出现了可喜变化,大部分城市已经由负转正,扭转了长期颓势,这显示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逐渐增多。

  目前来看,一些长期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东北三省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转方式、调结构,一些地区和领域开始发生可喜变化。

  “核主泵在手订单有50多亿元,可以支撑未来3到5年的发展,”沈鼓集团战略发展部部长金娜说,传统石化业务虽然有所萎缩,但开辟了核电的新战场,一下子就打开一片新天地。

  有关专家表示,东北地区需稳投资、稳工业,通过做大增量补短板、调结构,培育新动能,拉动经济发展。更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创新,完成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对外发布了推进东北振兴3年滚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127项重大项目估算总投资有1万多亿元。实施方案将聚焦关键领域,着眼于能够有效补短板和培育新动能,重点支持东北地区弥补民生和基础设施欠账,增强与华北等区域的快速通达能力,加快发展东北地区有基础、有潜力、有需求的新兴产业。

  国家发改委振兴司负责人表示,新一轮振兴,归根结底要靠东北三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自力更生、锐意改革,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