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1.10.2014  18:39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10月21日电(程显德)日前,牡丹江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市政府关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

  据悉,牡丹江市已建立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推进工作的目标考核机制,建立了一级抓一级的岗位责任制。市政府召开推进会,集中推广海林市、宁安市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庄园经济的经验,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省率先制定了《牡丹江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土地流转奠定了基础。同时搭建融企对接平台,建立了“金融部门+经管部门+合作社”的信贷联系机制。截止到上半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680个,家庭农场1299个,专业大户发展到1830个,庄园经济32个,辐射带动农户6.7万户,累计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60多个,具有本地特色的典型30多家。牡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项目和形式上呈现出产业特色突出、品牌效果明显的发展势头。

    今后,牡丹江市将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步伐。科学制定规划,立足本市精品特色农业的优势,科学编制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发展食用菌、肉牛、生猪、大豆、水稻、玉米和烤烟等具有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纳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并结合该市被国家列为城镇化试点市的契机与现代农业园区、小城镇和基础设施等建设相衔接,推进其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着力形成集群发展格局。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重点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基础设施配套、科技研发、市场培植等方面搞好项目对接,落实国家、省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等优惠政策。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采取申报项目向上争、搭建载体向社会引、协调金融机构向银行贷、组织农民自筹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筹资格局,多渠道扩大资金筹集总量。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公共服务组织的支撑作用,拓宽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等服务模式。(编辑:石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