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世界经济的痛点、难点与亮点
“全球经济复苏仍然太缓慢、太脆弱……陷入我所称的‘新平庸’困境的风险已经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日前发出警告。
当全球财金官员聚集华盛顿参加今年的IMF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时,全球经济形势仍然令人担忧,下行风险更为突出。如何提振全球经济和市场信心,成为摆在各国决策者面前的紧迫任务。
痛点:复苏太缓慢 增长太脆弱
一年前,拉加德曾敦促各国政策制定者采取一切政策手段,避免“新平庸”成为“新现实”。她指出,世界经济正面临拐点:要么一直维持低增长现状进入“新平庸”时代;要么制定大刀阔斧的改革政策,加快增长获得“新势头”。
然而,过去一年的全球经济令人失望,2015年全球经济仅增长3.1%,创2009年以来最低增速。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IMF再次下调了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3.2%,明年小幅提升至3.5%。
总体看来,全球经济仍然维持弱势复苏的格局,下行风险更为突出,不仅发达济体面临政府债务高企、通胀水平过低、有效需求不足、危机遗留问题交织的困境,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经济增长放慢、大宗商品价格疲软、信贷状况趋紧和资本外流风险加大的难题。
IMF首席经济学家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警告说,低增长长期持续会带来破坏性效应,低增长本身会损害潜在产出,而这又会进一步影响需求和投资;同时,低增长无法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和工资增长,加剧了部分国家的政局紧张。如果未来经济前景持续恶化,世界经济有可能陷入长期停滞。
难点:危机遗留问题未解 政策协调难度加大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近八年后,为何全球经济复苏仍然如此脆弱?原因之一是金融危机的遗留问题仍未解决,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
一些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空间日益缩小,结构性改革停滞不前,单靠货币政策不足以应对下行风险和巩固复苏成果,也是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日益分化,协调难度加大,某些政策的外溢效应也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困扰。
鉴于美国经济复苏势头相对良好,美联储已启动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加息,美国利率将步入上升通道;但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仍在货币政策宽松的道路上越行越远,甚至已实施负利率政策。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分化已造成全球汇市和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并波及新兴市场。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更大原因还在于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尚未成熟,新旧转换之际世界经济整体增长动力不足,全球贸易增速已连续三年低于经济增速,全球投资规模也在下降。
亮点:科技创新显现 中国经济回暖
从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到海湾国家寻找油气产业之外的经济前景,再到日本为摆脱多年经济停滞作出的努力,“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谈到未来经济发展道路时被提到最多的词汇——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院长杰弗里·加雷特如此总结去年走访近20个国家的心得体会。
加雷特认为,当今世界各地如此重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因为全球普遍面临生产率下滑的难题,而与传统产业相比,科技创新和初创企业能大幅提高生产率。
在各国创新战略的推动下,一些新的产业形态已初露端倪。结合信息技术、先进材料和数字制造,以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正在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以优步、Airbnb等为代表的“分享经济”模式正在消费行业引发新一轮革命;太空探索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则让“太空旅行”、“太空酒店”的梦想离现实更近一步。
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探月工程等战略的实施,中国在上述创新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企业不断涌现的创新商业模式早已引起沃顿这个全球一流商学院的持续关注。在加雷特看来,中国的创新战略已取得成效,比如在互联网高科技行业,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是具有相当创新能力的企业。
“中国的创新能力远胜于世界对它的估计,甚至在一些领域,它的创新能力已经达到了引领全球的水平,”这是全球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对中国创新能力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在创新驱动和支持增长政策的作用下,从外贸、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一系列关键经济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回暖迹象明显,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