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发展扫描
哈工大报讯(本报记者 闫明星/文)中俄大学生机器人创新大赛、阿斯图中俄大学开放日系列活动、中俄青年学生创新论坛机制、阿斯图“友谊火车”计划、阿斯图青岛总部建设、阿斯图高水平专题学术研讨会、阿斯图中俄大学生小卫星青年研习营、中俄青年科学家交流论坛、阿斯图相聚圣彼得堡活动、成立阿斯图联合研究生院……一个个平台的打造,一系列特色活动的举办,中俄学生参与交流活动超过1.5万人次。自2011年成立以来,中俄工科大学联盟(英文简称“ASRTU”,中文简称“阿斯图”)以其累累硕果,在促进中俄高校合作与交流方面大放异彩,也极大地促进了哈工大的国际交流、学生培养、科技合作等工作。
联盟创立:目标明确+精英汇集+发展迅速
2011年3月6日,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立大会现场,来自鲍曼莫斯科国立技术大学、浙江大学等中俄工科高校代表云集,参加了中俄高校双边研讨会等会议,共同畅想了联盟的美好愿景。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发来贺信,向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
联盟由哈工大和鲍曼莫斯科国立技术大学共同发起,汇集了两国精英工科高校,首批成员单位共30个,中俄大学各占一半。
据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方常设秘书处处长顾建政介绍,关于该联盟的运作早已开始,与俄罗斯有着不解之缘的哈工大一直走在对俄合作的最前沿,并与俄罗斯相关高校开展了一系列深入交流与合作。
2011年,经过学校努力争取,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签批同意成立哈工大中俄人才交流和科研合作基地。该基地依托哈工大已存在的各类对俄交流平台,整合资源,由国家配套经费支持,纳入国家“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框架,同时设立人才交流基金。在此基础之上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应势而立,并作为“基地”的交流平台之一。因此,联盟成立之初,就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汇集中俄工科精英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中俄人才交流与科技合作。联盟下设6个平台,包括中俄两国青年学生创新平台、阿斯图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中俄高水平精英人才培养平台、阿斯图高端科研合作平台、阿斯图高层管理人员互访交流平台、阿斯图中俄高等教育研究平台,共同助推中俄高校开展交流合作。
作为哈工大首个牵头成立的国际性高校联盟,学校对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非常重视。联盟中方常设主席、我校校长周玉说:“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的创建将进一步整合业已存在的中俄高校的交流平台和资源,优势互补,分享成功经验,实现联盟成员间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中俄两国政府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服务,推动两国知识经济发展,服务于世界的创新型经济。”
联盟成立以后不断完善和发展。2011年,阿斯图联合研究生院成立。2013年,联盟高校校长齐聚青岛阿斯图高峰论坛,共同签署《青岛宣言》,为联盟未来的建设发展谋篇布局。同年,联盟总部正式落户青岛蓝色硅谷。目前,联盟规模已经扩大到了38所,其中正式成员单位36所、观察员单位2所。
合作创新的平台:联合实验室+研讨会+交流互访
2013年 6月25日,来自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阿斯图联盟高校、青岛市、即墨市的领导和代表共同挥铲,为哈工大青岛科技园奠基培土。首届青岛蓝色硅谷中俄科技创新论坛、阿斯图校长高峰论坛、中俄校企财智对话论坛等同时举行。会议极大促进了中俄高校的交流、合作,为技术创新发展拓展了思路和方向,成为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不断发展的成果之一。
联盟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实实在在的成效,并积极推进实质合作。2011年11月9日,在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俄青年科学实践会议上,两国青年学者共同探讨工科高校以及工程教育在中俄两国发展创新型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此外,首届阿斯图极端环境营养与特膳食品中俄双边研讨会、阿斯图中俄双边先进材料与加工技术国际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利用阿斯图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扩大了交流范围,不断提高中俄高校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科研创新和国际交往能力。
在联盟这个平台上,中俄精英工科院校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创建若干个阿斯图高端联合实验室,在高端科研领域协同创新,为中俄两国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科研与学术支撑。同时,联盟促进大企业、大集团、大科研院所、高校之间的联系,构建阿斯图中俄科技合作立体化中心网,充分调动中俄各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积极性。
同时,联盟又逐渐成为阿斯图中俄院校高层管理人员互访交流、中俄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平台和信息窗口。通过院校教学管理短期认识实习、中俄精英工科院校教学管理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为联盟成员院校高层管理人员构建统一的教学资源空间;建立联盟成员院校高层管理人员年度会晤机制,为联盟后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依托阿斯图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心 (2008年由哈工大与鲍曼莫斯科国立大学共建)定期举办高等教育教学法主题学术会议,同时创办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会刊——《中俄高等工程教育》,征集收录优秀参会论文;创建中俄工程教育对比研究项目,深入探讨未来中俄两国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模式以及发展趋势;全面整合成员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力量,构建阿斯图中俄高等教育研究联合体。
精英人才培养的纽带:联合培养+论坛机制+大赛竞技
在2011年举行的“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大学生机器人创新大赛及展示”活动现场,外形酷似“变形金刚”的机器人伴随着轻快的音乐翩翩起舞,伸展手臂、下蹲、单脚站立,跳起了对灵活度要求颇高的街舞,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该项赛事是中俄两国首次举行的大学生机器人创新大赛,吸引了16所联盟成员高校近百人参加。经过激烈角逐,哈工大代表队获得3项冠军,并获得“最具人气奖”。
依托联盟中俄高校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精彩丰富的中俄青年人文科技交流项目,成为中俄两国精英人才培养的纽带。2014年,在阿斯图小卫星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论坛上,中俄各校学生代表通过英文演说,为人们带来了立方体卫星等奇思妙想。此外,中俄青年学生还参观了位于俄罗斯“东方”航天发射场施工现场,并参加了俄罗斯“航天日”庆祝活动。作为2013年中俄阿斯图友谊“火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亚模拟联合国——阿斯图中俄青年论坛在哈隆重举行,百余名中俄双方优秀青年学生代表按照国际会议的模式,围绕全球热点问题进行主题发言和深入讨论。
联盟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结合特色优势人才培养项目,积极推进中俄两国复合型科技俄语人才的培养,全面推进阿斯图联合研究生院和俄罗斯来华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发展。2010年到2014年上半年,我校共选派229名学生赴俄罗斯伙伴院校留学。哈工大俄语-工科类专业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有98名学生先后赴鲍曼莫斯科国立技术大学、萨马拉国立航空航天大学完成后期国外3年的学习任务,并成为阿斯图联合研究生院的优质生源。联盟协助38名成绩优异的该项目学生成功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资助。截至目前,我校有来自115个国家的2219名外国留学生,其中俄罗斯留学生近600名,包括学位生300余名,力争在2020年建成俄罗斯来华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中俄高校师生友谊的桥梁:开放日+火车计划+志愿营
继2012年阿斯图友谊“火车”走进俄罗斯之后,2013年10月,这列象征中俄友谊的火车“驶进”了哈工大。在4天的时间里,两国学生通过开展中俄青年学生文艺会演、中东铁路文化遗址考察、联盟成员院校开放日和中国东北传统民俗文化体验等活动,相互交流和学习,时钟拨到了“中俄时间”,传递出更多“中俄青年友谊之音”。
联盟在发展过程中特别重视人文交流、文化互动,积极搭建中俄高校师生友谊的桥梁,传递中俄世代友好的最强音。
为了增强中俄两国青年的爱国主义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进中俄两国青年的友谊,2013年9月5日,我校与太平洋国立大学在哈尔滨共同举办了阿斯图(ASRTU)中俄青年国际志愿营“记忆的鲜花”活动。通过参观博物馆、祭扫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等活动,让两国师生深受教育。太平洋国立大学代表团团长斯涅里尼克教授表示,感谢联盟为两校师生搭建这样一个既可以了解历史又可以增进中俄两国青年友谊的交流平台,希望在联盟框架下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并提供可持续的强大动力。
联盟的又一项特色活动即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院校开放日。据顾建政介绍,该项活动旨在推动中俄两国高校科技与文化交流走向经常化和规模化,从而使中俄两国青年能够更好地相互认识、相互理解,促进两国高等教育的合作交流和师生的友谊。这其中,不仅有参观研究所和博物馆等校内活动,还有特色民俗文化体验活动,不仅有大学生艺术团公演,还有座谈交流等。如2014年4月16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父亲”等精彩节目就是哈工大学生艺术团与远东联邦大学青年艺术团联手为中外师生奉献的歌舞盛宴。
目前,联盟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中俄两国高校间人才培养与科技合作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开创了中俄同类高校联盟的先河。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特色活动,成为近年中俄两国总理会晤机制高层会谈的热点,多项活动被教育部以简报形式报国家领导人参阅,成为中俄两国高校合作的典范。
编辑:张东杰 来源: 哈工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