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淡季高歌猛进尚未触及调控红线
尽管夏季不是需求旺季,生猪价格依旧一路高歌猛进。来自国家统计局、农业部、商务部的监测数据显示,自3月中下旬开始,生猪价格持续上涨。2009年、2012年至今年,生猪价格似乎每3年就要出现一次周期性波动。怎样看待“猪周期”现象?如何有效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近日笔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两因素叠加“猪周期”显现
从年初开始,各种分析机构发布的宏观经济研报中就不断提及“猪周期”上行周期已经到来。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朱振鑫分析说,下半年猪肉需求较上半年相对旺盛,因而下半年生猪价格仍可能持续上行。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说,“猪周期”现象在国外普遍存在,但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个是繁殖周期,一个是利润导向,两个因素叠加使得生猪价格出现波动。
河北省廊坊市欧华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宗华在接受采访时说,“生猪价格去年这个时间每斤5元多,而现在每斤8.8元,涨了40%左右。”生猪价格上涨的联动作用也开始在上下游显现。“生猪价格上涨,不管是上游的饲料,还是下游的食品加工行业,都会受到影响。”
猪肉价格上涨对通胀的影响
生猪价格上涨直接造成猪肉价格的飙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7月中旬的猪肉价格较4月中旬上涨幅度超过15%。猪肉价格在CPI中占据十分之一权重,因而常被称为通胀的“标的指数”。现在猪肉价格上涨,市场开始担忧通胀会卷土重来。
“猪肉价格上涨,老百姓不必过于担心。这是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生猪有繁殖周期,猪肉价格难免出现波动。”白景明说。
据农业部发布的6月份能繁母猪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生猪存栏38460万头,比去年同期减少10%,环比5月减少0.4%;能繁母猪存栏3899万头,同比环比分别下跌14.8%和0.6%,这也是该数据连续第22个月持续下滑。
白景明认为,今年猪肉价格波动虽然与2012年波动的原因差不多,有繁殖周期问题,也有市场需求问题,但此次波动引起社会反响小,皆因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我国是世界养猪大国,猪肉产量占了世界猪肉产量的一半,然而,近年来从国外进口猪肉的数量却在不断攀升。猪肉市场不仅影响价格指数,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GDP。因此,国家对于猪肉市场的调控至关重要,在关键时刻能起到稳定市场、稳定民生、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作用。
宏观调控缓解猪价波动
在此之前,为建立完善生猪市场价格调控机制,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201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六部门联合发布《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
有关专家分析说,这一预案更加重视猪肉价格对市场的影响,扩大了调控范围,加强了各部门职责,调控方案除了对市场进行有效调控外,还会同市场监管、疫情控制、信息等部门,针对整个行业进项严格监管及预警信息发布,加强对饲料行业管理、生猪运输及屠宰加工和无害化处理的监管,及时提醒各养猪企业及养猪户在必要的时候提前做好相关应对措施。
预案主要以猪粮比价为参考指标,当猪粮比价在6∶1~8.5∶1范围内时,由市场自身主导,如果低于或者高于此范围,有关部门进行相关调控。而从目前的各省反映数据来看,猪粮比价约为7.6∶1,因此,无需进行调控。